本發明涉及農業養殖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養殖河豚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河豚是重要的世界性經濟魚類資源之一,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個體大、生長發育快,特別適宜鮮食,亦可冷凍、制罐、干制、腌制、熏制等。研究證明,河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如:W-3、PHL、EPA等成分,均可有效地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美國科學家通過試驗證明:如果每日食用50克河豚,其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可降低40%,足見其食療作用之好。河豚屬于冷水洄游性魚類,由于北半球的十二度同溫線止于朝鮮中南部,阻止了冷水性河豚進入我國的海域中,因此,在我國除黑龍江、烏蘇里江等向北注入北太平洋的河流外,其它海域不產這種具有地理位置特色的河豚,世界其它國家也與此類似。近年來,一方面由于過量捕撈和海洋環境的日趨惡化,河豚資源越來越少、產量越來越低。另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常見的草、鯉、鰱、鳙四大類家魚已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河豚進入人們的餐桌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我國大中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每年要從歐美進口大約4萬噸的冷凍河豚,因此,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也刺激了人們去尋求人工養殖的途徑。然而迄今為止,所有人工養殖河豚的技術都處于探索階段。比如,有人試圖利用網箱養殖,但卻難以解決河豚的洄游習性的矛盾;有人試圖利用山泉水養殖,但卻解決不了河豚一年四季低水溫的矛盾。此外,山泉水水質的難以控制、雨季山洪暴發引發的水質嚴重惡化的問題,都會危及河豚的養殖。除以上述及的問題外,人們所探索的其它養殖方法,也同樣因自然條件的制約而難以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游離于河豚的自然生長環境之外、利用普通淡水、在小水體環境中養殖河豚的方法。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人工養殖河豚的專用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養殖河豚的方法,它利用淡水資源養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方法:
A.養殖水源:
選用地下深井水,PH值7.5-7.8,無色無味,清澈透明;
B.水質條件
水溫:15-20℃;PH值:7.5-7.8;溶解氧:≥8mg/L;氨態氮:≤0.02mg/L;亞硝酸鹽:≤0.01mg/L;硫化氫:≤0.01mg/L;
C.放養密度
魚種:150克以下,200-300尾/立方米;
稚魚:150-600克,150-200尾/立方米
成魚:600克以上,25-50尾/立方米;
D.餌料質量配比
魚粉:30-40%,骨粉:30-40%,魚油:20-40%,其中,蛋白質含量:50-60%,
E.養殖系統:
養殖系統的設備由魚池、沉淀池、過濾池、制冷設備、水泵、集水箱以及加熱換氣一體化設備組成,這些設備組成一個半封閉的水的循環養殖系統,循環過程依次包含以下環節:
排污:隨時排出魚池內河豚排泄的污物及飼料殘渣,保持水質要求,污物排至沉淀池,并在沉淀池靜置、沉淀,而后將清水泵入過濾池;
過濾消毒:在過濾池進一步濾去水中雜質,投放消毒劑,殺滅細菌與病毒,而后將再生水送入制冷設備;
調溫:將再生水和深井抽出的水混合,調節兩種水的流量以達到選定的水溫,而后將水泵入集水箱,加熱換氣一體化設備與集水箱相連,進一步調節集水箱中的水的溫度和氧氣含量;
供水:由集水箱將達到要求的水供向魚池;
增氧:利用增氧機隨時向魚池增氧。
作為優選,所述河豚養殖的投餌次數為每日3-5次,根據水溫和魚的體重狀況,投餌率為0.6-2.2%,水溫越高、個體越大,投餌率越高。
作為優選,所述向魚池的供水分兩路提供,一路距池底15-29厘米并沿池壁切線方向注水,形成旋轉水流,另一路為上注水,在魚池高處噴水以增氧。
作為優選,所述河豚在養殖過程中需定期篩選,將相同規格的河豚放在同一池中飼養。
本發明所稱的另一個問題是由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
一種養殖河豚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構成中包括魚池、沉淀池、過濾池、制冷設備、水泵、集水箱以及加熱換氣一體化設備,所述魚池為一個裝滿養殖水的水池,魚池的底部設有排水口,排水口與沉淀池的進水口連通,沉淀池設有兩個出水口,上出水口與水泵連通,下出水口與排灌管道連通,水泵的出水口與過濾池的入水口連通,所述過濾池的出水口連通制冷設備,制冷設備的另一入水口連通深井水泵,制冷設備的出水口連通集水箱的進水口,集水箱的出水口與魚池注水口連通,加熱換氣一體化設備與集水箱相連,所述加熱換氣一體化設備包括包括葉片與步進電機、加熱器和可逆風扇,由可開啟、關閉的葉片與步進電機組合成的葉窗組件和加熱器與加熱器固定框組成的加熱組件以及可逆風扇與風扇固定框組成的吹風換氣組件順序組合構成一體化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魚池為圓形,直徑20-25米,池深3.2-3.6米,蓄水量300-700立方米,池底由邊緣向中心形成1∶5-1∶10的坡度,排水口設在池底中心處,所述魚池設有注水口兩個,下注水口靠近池底并沿池壁切線方向注水,上注水口設在魚池的上方。
作為優選,在過濾池和制冷設備之間增設充氧池,所述充氧池的位置高于制冷設備,充氧池中設置增氧機,在充氧池和制冷設備之間采用水槽將兩者連通在一起,水槽中分布塊狀、多棱角的障礙物。
作為優選,所述魚池的排水口上設有活動的塞蓋,塞蓋上端設有拉桿,拉桿上端固定鋼絲拉繩,鋼絲拉繩引至魚池邊緣,塞蓋下端設有截頭圓錐形塞堵,塞蓋上對稱設有兩個導向孔,導向孔從設置在排水口周邊的導向柱上穿過,排水口上設有密封墊,在塞蓋外還設有排水網罩,排水網罩固定在排水口上。
作為優選,所述魚池的上注水口的直徑50-70毫米,管口傾斜向上、呈扁平鵝嘴形,其上均布噴水孔。
作為優選,所述相鄰的魚池側壁上設有過魚口。
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推廣實施深井水養殖河豚的技術,使得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河豚實現人工養殖,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食品消費需求。利用純凈的地下深井水養殖河豚,既可以較容易的實現水溫、水質的調節,保證河豚的成活率;又可以利用無污染的水質配以優質飼料保證池養河豚的綠色品質;此外,魚池經沉淀的污水富含多種有機物,用于澆灌農田為上好的有機肥料,可以使農作物免施化肥。實驗表明,每口深水井可養河豚40000多尾,澆灌農田210多畝,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采用本發明提供的裝置,可以在半封閉的循環養殖系統中,滿足河豚生長所需要的水清、低溫、富氧等三大要求,在保證其基本生存條件的同時,又部分改變其原始生存習性,以適合淡水養殖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是養殖裝置的系統示意圖;
圖2是魚池結構的截面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4是塞蓋和排水網罩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加熱換氣一體化設備各組件分列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來對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在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參考標號自始至終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如圖1-5所示,一種養殖河豚的裝置包括魚池(1)、沉淀池(3)、過濾池(5)、制冷設備(7)、水泵(4)、集水箱(2)以及加熱換氣一體化設備(30),所述魚池為一個裝滿養殖水的水池,魚池的底部設有排水口(16),排水口與沉淀池的進水口連通,沉淀池設有兩個出水口,上出水口與水泵連通,下出水口與排灌管道連通,水泵的出水口與過濾池的入水口連通,所述過濾池的出水口連通制冷設備,制冷設備的另一入水口連通深井水泵(8),制冷設備的出水口連通集水箱的進水口,集水箱的出水口與魚池注水口連通,加熱換氣一體化設備(30)與集水箱(2)相連,所述加熱換氣一體化設備(30)包括包括葉片34與步進電機35、加熱器36和可逆風扇38,由可開啟、關閉的葉片34與步進電機35組合成的葉窗組件31和加熱器36與加熱器固定框37組成的加熱組件32以及可逆風扇38與風扇固定框39組成的吹風換氣組件33順序組合構成一體化裝置。
其中,所述魚池(1)為圓形,直徑12-16米,池深2.2-2.6米,蓄水量150-400立方米,池底由邊緣向中心形成1∶8-1∶10的坡度,排水口(16)設在池底中心處,所述魚池設有注水口兩個,下注水口(22)靠近池底并沿池壁切線方向注水,上注水口(21)設在魚池的上方。在過濾池和制冷設備之間增設充氧池(6),所述充氧池的位置高于制冷設備,充氧池中設置增氧機,在充氧池和制冷設備之間采用水槽將兩者連通在一起,水槽中分布塊狀、多棱角的障礙物。所述魚池的排水口(16)上設有活動的塞蓋(12),塞蓋上端設有拉桿(10),拉桿上端固定鋼絲拉繩(24),鋼絲拉繩引至魚池邊緣,塞蓋下端設有截頭圓錐形塞堵(15),塞蓋上對稱設有兩個導向孔,導向孔從設置在排水口周邊的導向柱(13)上穿過,排水口上設有密封墊(14),在塞蓋外還設有排水網罩(11),排水網罩固定在排水口上。所述魚池的上注水口(21)的直徑40-60毫米,管口傾斜向上、呈扁平鴨嘴形,其上均布噴水孔。所述相鄰的魚池側壁上設有過魚口(23)。
2.養殖管理方法:
(1)放養密度:它與魚種、個體大小和水中溶解氧的數值有關。一般為:
魚種:150克以下,200-300尾/立方米;
稚魚:150-600克,150-200尾/立方米
成魚:600克以上,25-50尾/立方米;
(2)水溫的調控:
河豚系冷水魚類,生長溫度15-20℃,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9℃。河豚對水溫的要求較嚴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調控水溫。在冬季氣溫較低時,利用添加地下水提高池水溫度。夏季氣溫較高時,可在池上覆蓋遮陰網,避免陽光直射,同時增加池水的交換量。對于氣候較熱的地區,當水溫超過20℃時,需采用制冷設備7將水降溫后再沖入魚池中,使水溫控制在20度以下。池水溫度最低不低于15℃,最高不超過20℃,通常保持在15-20℃之間。
(3)水質的調節:
池養河豚密度較高,會產生大量的排泄物,導致懸浮顆粒增多,使池壁及池底出現沉淀物和懸浮物,如不能及時排出,將造成池水中的氨態氮、硝態氮、亞硝酸態氮增多,水質變壞,重者引起河豚鰓瓣堵塞,呼吸困難,導致生長緩慢,出現疾病,甚至死亡。因此,要及時換水,使水質保持清澈潔凈。對于多池養殖可以采用輪換換水法,即:先將一空池內注入清水,再將相鄰的需要換水的養魚池內水放掉一部分,使其水面低于清水池的水面,打開過魚口23,魚群則逆水游向清水池,然后關閉過魚口,打開塞蓋12放出污水,清洗魚池并換水。一組魚池中的眾多魚池依次輪換。由圖1可見,魚池換下的污水經沉淀池3和過濾池4后,凈水再經充氧池6充氧后進入集水箱2循環使用,另一部分富含雜質與污物的污水用于灌溉農田。通過試驗測定適合河豚生長的水質條件如下,水溫:15-20℃;PH值:7.5-7.8;溶解氧:≥8mg/L;透明度:清澈;懸浮顆粒:無(飼料除外);游離二氧化碳:≤5mg/L,氨態氮:≤0.02mg/L;亞硝酸鹽:≤0.01mg/L;硫化氫:≤0.01mg/L;
(3)溶解氧的保持:
河豚對水中的溶解氧要求較高,一般在8mg/L以上。氧氣的來源依靠增氧方式解決。增氧有兩種,一是充氧池充氧,一是魚池增氧。本發明中增設充氧池6,并將過濾池5和充氧池6設置在高于魚池10-20米處,利用水泵4將沉淀池的水泵入過濾池中,過濾后的凈水進入充氧池,充氧池中設有增氧機增氧(因系養魚常用設備,圖中未畫出),充氧池與制冷設備之間由開放的水槽連通,水槽中布滿塊狀、多棱角的障礙物,比如石塊,它可以起到阻礙水流的作用,當水從高處流下,激起的水花可以起到增氧的作用。每個魚池還配備一臺潛水射流式增氧機,實現定時增氧。加熱換氣一體化設備30與集水箱2相連,進一步調節集水箱中的水的溫度和氧氣含量,使池水中溶解氧不低于8mg/L。
(4)餌料的營養配比:
河豚生長在深海水域中,主要以小型魚類為食。在野生條件下可從食物中獲取高蛋白的養料。人工養殖河豚的餌料應保證高蛋白,并配備多種維生素及氨基酸,以滿足河豚生長所需。其配比如下:魚粉:30-40%,骨粉:30-40%,魚油:20-40%,其中,蛋白質含量:50-60%。
(5)投餌的管理:
根據河豚的生長期和攝食情況,每日投餌3-5次,每次投餌以魚攝食八分飽為度。嚴格控制投餌率(魚體重的百分比),水溫越高、個體越大,投餌率可越高。
(7)適時分池:
河豚在養殖過程中常出現因生長不均引起的規格不齊。體質健壯的魚攝食量較強,生長較快,致使個體差異更加懸殊,同時會出現互相殘害的現象。因此,要定期篩選、分池飼養,將相同規格的魚放在同一池中飼養,以利于河豚的均勻攝食,保持規格整齊一致。
(8)疾病的防治技術:
河豚入池前,魚池要徹底消毒,入池后逐池消毒,養魚使用的各種工具使用前也必須經過消毒處理,以避免疾病的傳染。細菌類疾病的防治:河豚在養殖過程中,由于高密度強化投餌,常發生水質變壞,出現細菌引起的魚病。通常采用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法。在預防上,定期采取對魚體及魚池的消毒,避免疾病的傳染。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