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用于城市立體綠化的高效節水型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方箱(1)、隔板(2)、栽培層(3)、儲水層(4),所述隔板(2)固定于方箱(1)內部,所述方箱(1)內隔板(2)以上為栽培層(3),所述方箱(1)內隔板(2)以下為儲水層(4),所述隔板(2)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個圓孔,所述隔板(2)的圓孔內塞入有吸水棉條(5),所述吸水棉條(5)下段位于儲水層(4)內,所述吸水棉條(5)上段位于隔板(2)上部的栽培層(3)內,所述隔板(2)上面鋪設有栽培基質(6),所述方箱(1)的側面開設有溢水孔(7),所述溢水孔(7)位于隔板(2)下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質(6)采用蛭石、草炭、園土配制而成,蛭石、草炭、園土按照2.5-3.5:0.5-1.5:0.5-1.5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先攪拌3-5分鐘,使其混合均勻,然后將其鋪設在隔板上,并將吸水棉條向上拉直。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箱(1)選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無孔塑料材質制成,所述方箱(1)的深度為40-60cm,長度為30-50cm,寬度為10-40cm。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選用厚度0.5-1.5cm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板制成,所述隔板(2)上設置有3-9個圓孔,所述圓孔直徑為0.5-1.5cm。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設于距離方箱(1)底部5-10cm處,所述隔板(2)下面粘結有塑料管,所述隔板(2)通過塑料管支撐在方箱(1)內,所述隔板(2)與方箱(1)的底面尺寸相同。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孔(7)對稱設于方箱(1)兩個側面上,所述溢水孔(7)設于隔板(2)下方0.5-1cm位置處,所述溢水孔(7)直徑為1-3cm。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棉條(5)選用規格20-80g的無紡布制成,所述吸水棉條(5)的直徑為0.5-1.5cm,長度為15-45cm,所述吸水棉條(5)在隔板下部保留長度5-15cm,其余部分保留在隔板(2)上部。
8.一種用于城市立體綠化的高效節水型栽培容器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容器選擇:選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無孔塑料方箱,方箱深度為40-60cm,長度為30-50cm,寬度為10-40cm;
2)隔板制作與放置:選用厚度為0.5-1.5cm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板,將其切割成與步驟1)選用的方箱的底面尺寸相同的方板;
3)隔板打孔:在步驟2)制作好的隔板上打出直徑0.5-1.5cm的圓孔3-9個,使其均勻分布在隔板上;
4)固定隔板:將步驟3)做好的隔板放置在步驟1)備好的方箱內,使其處于距離方箱底部5-10cm的位置,通過在隔板下面粘結塑料管的方式支撐隔板,確保隔板上放置栽培基質及栽植植物后不會墜落為宜;
5)打溢水孔:在方箱對應的兩個側面,距離隔板0.5-1cm的位置打出直徑1-3cm的兩個溢水孔;
6)設置吸水棉條:選用規格20-80g的無紡布,將其卷成直徑0.5-1.5cm的棉條,長度15-45cm,然后將其塞入步驟4)固定好的隔板上的圓孔內,使其在隔板下部保留長度5-15cm,其余部分保留在隔板上部,使得隔板的每個圓孔塞入一條吸水棉條;
7)基質配制:用蛭石、草炭、園土按照2.5-3.5:0.5-1.5:0.5-1.5的重量比例混合,攪拌3-5分鐘,使其混合均勻,然后將其鋪設在步驟5)完成后的容器隔板上,并將吸水棉條向上拉直;
8)栽植植物:將準備栽植的植物按照常規方法栽植在步驟6)完成后的栽培基質內,然后將其放置或固定在需要的綠化地點;
9)澆水養護:按照常規方法對植物進行澆水,每次澆水直到有多余水分從方箱側面的溢水孔溢出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