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果樹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梨樹的插條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梨,通常品種是一種落葉喬木或灌木,極少數品種為常綠,屬于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科蘋果亞科。梨的果實通常用來食用,不僅味美汁多,甜中帶酸,而且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纖維素,不同種類的梨味道和質感都完全不同。梨樹插條在每年5-6月剪取后通常使用生長素處理后就立刻扦插,此時插條已接近木質化或半木質化,很難通過處理既提高其抗病性,又提高其生根率。技術實現要素: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梨樹的插條處理方法。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梨樹的插條處理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每年3-4月,選擇健康無病害,長勢良好的5-6年生梨樹作為母株,剪取嫩枝作為插條,長度15-20cm;(2)將插條頂端保留1-2個芽孢,使用濕沙掩埋,保證插條所處溫度在2-5℃;(3)兩個月后,將掩埋的插條取出,在室外用陽光翻曬6-8小時,翻曬期間每隔30分鐘噴水一次保證插條表面試著保持濕潤;(4)將曬好的插條末端斜剪,使用藥液浸泡60-90分鐘后即完成對插條的處理,所述藥液,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份組成:ABT生根粉0.5-1份、100ppm萘乙酸溶液100-150份、中藥藥液20-40份、質量分數0.2%尿素水溶液30-40份、維生素C1-2份、肌醇0.1-0.2份、硫酸銅0.1-0.2份、高錳酸鉀0.02-0.04份、鈣鎂磷肥0.1-0.2份、磷酸二氫鉀0.2-0.4份。進一步的,步驟(4)所述所述藥液,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份組成:ABT生根粉0.8份、100ppm萘乙酸溶液120份、中藥藥液30份、0.2%尿素水溶液35份、維生素C1.5份、肌醇0.15份、硫酸銅0.15份、高錳酸鉀0.03份、鈣鎂磷肥0.15份、磷酸二氫鉀0.3份。進一步的,步驟(4)所述中藥藥液,按重量份計,由蟾蜍草10-15份、馬齒莧10-15份、蒲公英5-10份、雞眼草5-10份加10倍蟾蜍草質量份數的水熬煮30分鐘后稀釋10倍制得。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使用3-4月的嫩枝作為插條,低溫沙藏2個月至扦插時節,低溫保證了插條的活性,然后5-6月對插條進行處理,促進插條抗病性相關基因和酶的表達,而此時已經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樹枝已不能達到此效果。同時,3-4月份的嫩枝,細胞更具活性,更容易形成愈傷組織,生根率更高,經過實驗,使用本發明方法提供的一種梨樹的插條處理方法,插條生根率有了顯著提高,由常規方法的80.2%提高至95%以上,同時,待插條生長為幼苗,其抗病能力更強,常見病害的發生率均明顯降低。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梨樹的插條處理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每年3-4月,選擇健康無病害,長勢良好的5-6年生梨樹作為母株,剪取嫩枝作為插條,長度15-20cm,可以保證插條未木質化,與抗病性相關的酶和基因能夠通過處理進行激活表達;(2)將插條頂端保留1-2個芽孢,使用濕沙掩埋,保證插條所處溫度在2-5℃,可以降低插條細胞代謝強度,使插條進入休眠期,等待室外溫度回暖后再進行扦插;(3)兩個月后,將掩埋的插條取出,在室外用陽光翻曬6-8小時,破除插條細胞的休眠,同時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殺菌作用,翻曬期間每隔30分鐘噴水一次保證插條表面試著保持濕潤,有助于插條細胞吸水進行有氧呼吸,喚醒細胞的活性;(4)將曬好的插條末端斜剪,使用藥液浸泡60-90分鐘后即完成對插條的處理,所述藥液,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份組成:ABT生根粉0.5份、100ppm萘乙酸溶液100份、中藥藥液20份、0.2%尿素水溶液30份、維生素C1份、肌醇0.1份、硫酸銅0.1份、高錳酸鉀0.02份、鈣鎂磷肥0.1份、磷酸二氫鉀0.2份。進一步的,步驟(4)所述中藥藥液,按重量份計,由蟾蜍草10份、馬齒莧10份、蒲公英5份、雞眼草5份加10倍蟾蜍草質量份數的水熬煮30分鐘后稀釋10倍制得。實施例2一種梨樹的插條處理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每年3-4月,選擇健康無病害,長勢良好的5-6年生梨樹作為母株,剪取嫩枝作為插條,長度15-20cm,可以保證插條未木質化,與抗病性相關的酶和基因能夠通過處理進行激活表達;(2)將插條頂端保留1-2個芽孢,使用濕沙掩埋,保證插條所處溫度在2-5℃,可以降低插條細胞代謝強度,使插條進入休眠期,等待室外溫度回暖后再進行扦插;(3)兩個月后,將掩埋的插條取出,在室外用陽光翻曬6-8小時,破除插條細胞的休眠,同時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殺菌作用,翻曬期間每隔30分鐘噴水一次保證插條表面試著保持濕潤,有助于插條細胞吸水進行有氧呼吸,喚醒細胞的活性;(4)將曬好的插條末端斜剪,使用藥液浸泡60-90分鐘后即完成對插條的處理,所述藥液,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份組成:ABT生根粉1份、100ppm萘乙酸溶液150份、中藥藥液40份、0.2%尿素水溶液40份、維生素C2份、肌醇0.2份、硫酸銅0.2份、高錳酸鉀0.04份、鈣鎂磷肥0.2份、磷酸二氫鉀0.4份。進一步的,步驟(4)所述中藥藥液,按重量份計,由蟾蜍草15份、馬齒莧15份、蒲公英10份、雞眼草10份加10倍蟾蜍草質量份數的水熬煮30分鐘后稀釋10倍制得。實施例3一種梨樹的插條處理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每年3-4月,選擇健康無病害,長勢良好的5-6年生梨樹作為母株,剪取嫩枝作為插條,長度15-20cm,可以保證插條未木質化,與抗病性相關的酶和基因能夠通過處理進行激活表達;(2)將插條頂端保留1-2個芽孢,使用濕沙掩埋,保證插條所處溫度在2-5℃,可以降低插條細胞代謝強度,使插條進入休眠期,等待室外溫度回暖后再進行扦插;(3)兩個月后,將掩埋的插條取出,在室外用陽光翻曬6-8小時,破除插條細胞的休眠,同時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殺菌作用,翻曬期間每隔30分鐘噴水一次保證插條表面試著保持濕潤,有助于插條細胞吸水進行有氧呼吸,喚醒細胞的活性;(4)將曬好的插條末端斜剪,使用藥液浸泡60-90分鐘后即完成對插條的處理,所述藥液,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份組成:ABT生根粉0.8份、100ppm萘乙酸溶液120份、中藥藥液30份、0.2%尿素水溶液35份、維生素C1.5份、肌醇0.15份、硫酸銅0.15份、高錳酸鉀0.03份、鈣鎂磷肥0.15份、磷酸二氫鉀0.3份。進一步的,步驟(4)所述中藥藥液,按重量份計,由蟾蜍草12份、馬齒莧12份、蒲公英8份、雞眼草8份加10倍蟾蜍草質量份數的水熬煮30分鐘后稀釋10倍制得。對照組常規的梨樹插條處理方法。使用上述4種方法處理梨樹插條后,進行扦插繁殖,觀察其插條生根率,待生根的插條長成50-60cm幼苗后進行移苗,觀察幼苗生長過程中病害的發生率,經過多次實驗,統計結果如表1:表1插條生根率(%)星病發生率(%)銹病發生率(%)實施例196.58.56.7實施例294.98.06.5實施例395.68.27.3對照組80.219.316.8由表1可知,使用本發明方法提供的一種梨樹的插條處理方法,插條生根率有了顯著提高,由常規方法的80.2%提高至95%以上,同時,待插條生長為幼苗,其抗病能力更強,常見病害的發生率均明顯降低。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