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茶葉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有機綠茶高效生態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綠茶作為我國六大茶類之一,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綠茶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氨基酸、多糖、維生素等,另外綠茶中還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如茶多酚等,這些化學成分組成了綠茶獨特的顏色和風味,對人體有一定的營養和藥理作用。
現有技術很多茶園生態系統物種單一,在惡劣天氣下,抵抗能力、自我恢復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惡劣氣候因素的影響,茶葉品質和產量得不到保障;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容易使茶園土壤板結,降低肥力,破壞茶園生態。茶葉產品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威脅;茶葉管理成本高,茶葉質量和產量受到生態、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往往投入多,產出少;經濟效益有待提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綠茶高效生態栽培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有機綠茶高效生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段建立有機綠茶茶園,園地深翻0.45-0.5m,四周開好排水溝,平整后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kg、茶葉專用復合肥20kg和5kg微生物菌劑;
(2)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移栽,將綠茶樹移栽到種植溝內,邊覆土邊壓緊,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及時澆足定根水后在茶苗基部覆蓋有機質營養土,定植行距1.5m,株距40-45cm,定植后用稻草覆蓋行間;
(3)4月上旬,在綠茶樹一側套種桂花樹,株行距為0.8m,5月中下旬播種圓葉決明,11月下旬播種白三葉和黑麥草;
(4)幼齡茶樹定型修剪,培養樹冠,成齡茶園在春茶采摘結束后,立即對茶樹進行重修剪;
(5)茶園每年施肥三次,按采摘輪次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開溝施肥,施后以土覆蓋,并以修剪枝條覆蓋,每畝施用有機肥100-120kg;第二次施肥的同時施葉面肥;
(6)病蟲害防治。
進一步,所述步驟(2)有機質營養土的制備方法為:按重量比3:3:4稱取礱糠炭、巢湖藻泥炭土與鋸末作母土,加5%腐熟菜餅、0.1%尿素、0.1%磷酸二氫鉀、0.1%鈣鎂磷肥、0.01硼砂、0.2%鋅進行攪拌處理、碎化過篩,用膜覆蓋堆燜熟化或袋裝熟化備用。
進一步,所述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硫酸鋅0.1-0.3份、有機硒溶液1-2份、檸檬酸1-2份、硫酸銅0.2-0.4份、硫酸鎂0.1-0.2份、鉬酸銨0.05-0.06份。
進一步,所述有機硒溶液中水與液態有機硒的質量比為900-1000:1。
進一步,所述步驟(4)樹冠高度培養至60-80cm。
進一步,所述步驟(5)施肥深度為22-26c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施用有機肥,提高茶樹有機營養來源,提高茶樹的免疫機制,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減少有害微生物含量,降低發病率;
(2)本發明在綠茶樹一側套種桂花樹,5月中下旬播種圓葉決明,11月下旬播種白三葉和黑麥草,圓葉決明與白三葉和黑麥草作為有機綠肥在每年深耕時施入茶園,減少肥料的使用量,桂花樹獨有的香氣與茶葉相混合,桂花落葉也可作為肥料,其營養成分被茶樹吸收,有助于提高茶葉品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有機綠茶高效生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段建立有機綠茶茶園,園地深翻0.45m,四周開好排水溝,平整后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kg、茶葉專用復合肥20kg和5kg微生物菌劑;
(2)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移栽,將綠茶樹移栽到種植溝內,邊覆土邊壓緊,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及時澆足定根水后在茶苗基部覆蓋有機質營養土,定植行距1.5m,株距45cm,定植后用稻草覆蓋行間;
有機質營養土的制備方法為:按重量比3:3:4稱取礱糠炭、巢湖藻泥炭土與鋸末作母土,加5%腐熟菜餅、0.1%尿素、0.1%磷酸二氫鉀、0.1%鈣鎂磷肥、0.01硼砂、0.2%鋅進行攪拌處理、碎化過篩,用膜覆蓋堆燜熟化或袋裝熟化備用;
(3)4月上旬,在綠茶樹一側套種桂花樹,株行距為0.8m,5月中下旬播種圓葉決明,11月下旬播種白三葉和黑麥草;
圓葉決明、白三葉和黑麥草枯死后作為綠肥,每年深耕時施入茶園;
(4)幼齡茶樹定型修剪,培養樹冠至60cm,成齡茶園在春茶采摘結束后,立即對茶樹進行重修剪;
(5)茶園每年施肥三次,按采摘輪次施肥,施肥深度為22cm,以有機肥為主,開溝施肥,施后以土覆蓋,并以修剪枝條覆蓋,每畝施用有機肥100kg;第二次施肥的同時施葉面肥;
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硫酸鋅0.1份、有機硒溶液1.5份、檸檬酸1份、硫酸銅0.2份、硫酸鎂0.2份、鉬酸銨0.05份;
有機硒溶液中水與液態有機硒的質量比為900:1;
(6)病蟲害防治;
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時做好茶園的日常檢查,茶園蟲害的物理防治主要是用誘蟲燈和黃板。
夏末秋初遇水不均,暴雨率較高,圓葉決明起到鋪草覆蓋的作用,減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養分流失,干旱時期防治土壤水分大量蒸發。
實施例2
一種有機綠茶高效生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段建立有機綠茶茶園,園地深翻0.5m,四周開好排水溝,平整后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kg、茶葉專用復合肥20kg和5kg微生物菌劑;
(2)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移栽,將綠茶樹移栽到種植溝內,邊覆土邊壓緊,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及時澆足定根水后在茶苗基部覆蓋有機質營養土,定植行距1.5m,株距40cm,定植后用稻草覆蓋行間;
有機質營養土的制備方法為:按重量比3:3:4稱取礱糠炭、巢湖藻泥炭土與鋸末作母土,加5%腐熟菜餅、0.1%尿素、0.1%磷酸二氫鉀、0.1%鈣鎂磷肥、0.01硼砂、0.2%鋅進行攪拌處理、碎化過篩,用膜覆蓋堆燜熟化或袋裝熟化備用;
(3)4月上旬,在綠茶樹一側套種桂花樹,株行距為0.8m,5月中下旬播種圓葉決明,11月下旬播種白三葉和黑麥草;
(4)幼齡茶樹定型修剪,培養樹冠至80cm,成齡茶園在春茶采摘結束后,立即對茶樹進行重修剪;
(5)茶園每年施肥三次,按采摘輪次施肥,施肥深度為26cm,以有機肥為主,開溝施肥,施后以土覆蓋,并以修剪枝條覆蓋,每畝施用有機肥120kg;第二次施肥的同時施葉面肥;
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硫酸鋅0.3份、有機硒溶液1份、檸檬酸1.5份、硫酸銅0.4份、硫酸鎂0.15份、鉬酸銨0.06份;
有機硒溶液中水與液態有機硒的質量比為950:1;
(6)病蟲害防治。
實施例3
一種有機綠茶高效生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段建立有機綠茶茶園,園地深翻0.48m,四周開好排水溝,平整后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kg、茶葉專用復合肥20kg和5kg微生物菌劑;
(2)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移栽,將綠茶樹移栽到種植溝內,邊覆土邊壓緊,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及時澆足定根水后在茶苗基部覆蓋有機質營養土,定植行距1.5m,株距42cm,定植后用稻草覆蓋行間;
有機質營養土的制備方法為:按重量比3:3:4稱取礱糠炭、巢湖藻泥炭土與鋸末作母土,加5%腐熟菜餅、0.1%尿素、0.1%磷酸二氫鉀、0.1%鈣鎂磷肥、0.01硼砂、0.2%鋅進行攪拌處理、碎化過篩,用膜覆蓋堆燜熟化或袋裝熟化備用;
(3)4月上旬,在綠茶樹一側套種桂花樹,株行距為0.8m,5月中下旬播種圓葉決明,11月下旬播種白三葉和黑麥草;
(4)幼齡茶樹定型修剪,培養樹冠至70cm,成齡茶園在春茶采摘結束后,立即對茶樹進行重修剪;
(5)茶園每年施肥三次,按采摘輪次施肥,施肥深度為24cm,以有機肥為主,開溝施肥,施后以土覆蓋,并以修剪枝條覆蓋,每畝施用有機肥110kg;第二次施肥的同時施葉面肥;
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0.2份硫酸鋅、2份有機硒溶液、檸檬酸2份、硫酸銅0.3份、硫酸鎂0.1份、鉬酸銨0.055份;
有機硒溶液中水與液態有機硒的質量比為1000:1;
(6)病蟲害防治。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本發明。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實施案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發明不限于這里的實施案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揭示,不脫離本發明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