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灌溉噴嘴,屬于灌溉領域。
背景技術:
農田灌溉一般通過在農田上部架設大跨度排水管實現(xiàn),而排水方式一般是在排水管上加工排水孔,因為農田灌溉一般采用湖水,雜質較多,極易發(fā)生堵塞,同時傳統(tǒng)的地插式噴嘴需要在地下預埋管道,維護不方便,且噴嘴也容易堵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噴嘴易堵塞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灌溉噴嘴。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灌溉噴嘴,包括一個固定栓本體,在所述固定栓本體上套接有一個環(huán)形的排水套,在所述排水套內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的排水空腔,在所述排水空腔對應排水套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條形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軸線與排水空腔的軸線同軸,在所述排水套的外壁套接有排水板,所述排水板的邊緣朝向固定栓本體下端傾斜;在所述固定栓的內部設置有一個頂部開口的半封閉的連接孔,在所述連接孔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進水孔,在所述排水套的內壁設置有與前述的進水孔對應的輔助進水孔;在所述連接孔上設置有用于連接進水管道的連接套,在所述固定栓本體的下端設置有用于穿入到地面的尖刺部。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連接孔對應進水孔的下端面設置有一個隔套,所述隔套為喇叭狀,其擴口端連接于連接孔內壁,其縮口端朝向連接孔封閉端突出。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排水空腔內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的分隔網,所述分隔網為喇叭狀,其中縮口端固定于排水空腔的底部,擴口端連接于排水空腔的頂部。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排水空腔的頂部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的防塵蓋。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排水套的外壁與內壁之間環(huán)形陣列設置有若干加強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通過一個排水套結構的噴嘴,實現(xiàn)了對在流速較低時,管道中雜質的分離沉積,并且碰嘴采用若干彈性鐵片式的排水板構成,極易維護,成本低廉。
2、分隔網可以在流速較高時,實現(xiàn)對水中細小顆粒的分離。
3、加強筋可以提高強度,降低破裂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為一種灌溉噴嘴,包括一個固定栓本體,在所述固定栓本體上套接有一個環(huán)形的排水套,在所述排水套內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的排水空腔,在所述排水空腔的頂部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的防塵蓋,在所述排水套的外壁與內壁之間環(huán)形陣列設置有若干加強筋,在所述排水空腔對應排水套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條形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軸線與排水空腔的軸線同軸,在所述排水套的外壁套接有排水板,所述排水板的邊緣朝向固定栓本體下端傾斜,在所述排水空腔內設置有一個環(huán)形的分隔網,所述分隔網為喇叭狀,其中縮口端固定于排水空腔的底部,擴口端連接于排水空腔的頂部;在所述固定栓的內部設置有一個頂部開口的半封閉的連接孔,在所述連接孔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進水孔,在所述排水套的內壁設置有與前述的進水孔對應的輔助進水孔,在所述連接孔對應進水孔的下端面設置有一個隔套,所述隔套為喇叭狀,其擴口端連接于連接孔內壁,其縮口端朝向連接孔封閉端突出;在所述連接孔上設置有用于連接進水管道的連接套,在所述固定栓本體的下端設置有用于穿入到地面的尖刺部。
使用時,管道可以布于地表,通過連接套進行連接,在低流速或者關閉時,管道中回水產生的雜質可以通過隔套進行分離,隔套的設置可以防止沉積的雜質在水流的沖擊下,重新回流,而經過連接孔的水則排入到排水空腔中,經過分隔網后,通過各排水板之間的間隙排出。
以上述依據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