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灌溉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葡萄種植戶肥水是分開的,水是用滴灌帶,肥是人工施。這樣干旱時要用水,施完肥還要用水,且滴灌對土壤直接施肥的作用不是很明顯,往往肥料溶化效果差,植物吸收的就少,生長不是很好。尤其葡萄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較大,直接施土壤中,根系吸不到所需元素,造成果品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以將水溶肥和水一起隨滴灌注入土壤中,節約水,又節約肥。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包括蓄水槽、自吸泵、砂石過濾器、施肥罐、主管道和若干滴灌管,所述蓄水槽的側壁的下部出口通過管道依次與所述自吸泵、所述砂石過濾器和所述施肥罐相連,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與所述施肥罐的側壁的下部相連,所述主管道上間隔設有若干所述滴灌管,所述滴灌管靠近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設有閥門,所述滴灌道上均勻設置有多個滴灌口。
本發明所述的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其中,所述主管道的遠離所述施肥罐的一端設有末端閥門。
本發明所述的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其中,所述滴灌管的厚度為1.0-1.5mm,直徑為20-25mm。
本發明所述的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其中,相鄰所述滴灌管之間的間距為40-60cm。
本發明所述的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其中,同一所述滴灌道上相鄰兩所述滴灌口的間距為25-30cm。
本發明有益效果:
本發明所述的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將高效的水溶肥跟水一起隨滴灌管注入土壤中,葡萄苗根系對溶于水中的元素直接吸收,滿足葡萄對微量元素的需求,保證了果品品質的要求,既節約水,又節約肥;同時還節約了人工成本,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包括蓄水槽1、自吸泵2、砂石過濾器3、施肥罐4、主管道5和若干滴灌管6,蓄水槽1的側壁的下部出口通過管道依次與自吸泵2、砂石過濾器3和施肥罐4相連,施肥罐4中放入所需要的水溶肥,主管道5的一端與施肥罐4的側壁的下部相連,主管道5的另一端設有末端閥門10,主管道5上間隔設有若干滴灌管6,滴灌管6靠近主管道5的一端設有閥門7,滴灌道6上均勻設置有多個滴灌口8,同一滴灌道6上相鄰兩滴灌口8的間距為25cm,滴灌管6的厚度為1.5mm,直徑為25mm,可以防止管內生綠苔,堵塞管道,相鄰滴灌管6之間的間距為60cm。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一種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包括蓄水槽1、自吸泵2、砂石過濾器3、施肥罐4、主管道5和若干滴灌管6,蓄水槽1的側壁的下部出口通過管道依次與自吸泵2、砂石過濾器3和施肥罐4相連,施肥罐4中放入所需要的水溶肥,主管道5的一端與施肥罐4的側壁的下部相連,主管道5的另一端設有末端閥門10,主管道5上間隔設有若干滴灌管6,滴灌管6靠近主管道5的一端設有閥門7,滴灌道6上均勻設置有多個滴灌口8,同一滴灌道6上相鄰兩滴灌口8的間距為30cm,滴灌管6的厚度為1.0mm,直徑為20mm,可以防止管內生綠苔,堵塞管道,相鄰滴灌管6之間的間距為40cm。
本實施例1和2所述的肥水一體化灌溉裝置在使用時,用自吸泵2從蓄水槽1中吸水至砂石過濾器3將水中雜質過濾后,再經過施肥罐4后通過主管道5輸送到每塊田9中滴灌管6后,由滴灌口8給植物供水。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