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肥料施肥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肥料施肥車。
背景技術:
肥料,是提供一種或一種以上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類物質。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之一。中國早在西周時就已知道田間雜草在腐爛以后,有促進黍稷生長的作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種植綠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輪作的方法等;還提到了用作物莖稈與牛糞尿混合,經過踐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農業生產中種植業的發展離不開肥料。我國的農業已經有了1萬年的悠久歷史,古代稱肥料為糞,施肥則成為糞田。農業種植強調農業施肥來提高種植物的產量的傳統,一直流傳至今?,F如今肥料施肥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人工手動施肥,另外一種是機械施肥。機械施肥包括機械車、飛機之類的裝置。這種施肥模式成本高,適合大規模的田地。所以如今最常見的就是人工手動施肥,人工手動施肥成本低,但是卻易傷手,常造成人手被腐蝕;而且費時費力、施肥不均勻。目前人工手動施肥存在對人體的腐蝕性大、費時費力、施肥不均勻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一種腐蝕性小、省時省力、施肥均勻的肥料施肥車。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目前人工手動施肥存在人體的腐腐蝕性大、費時費力、施肥不均勻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腐蝕性小、省時省力、施肥均勻的肥料施肥車。(2)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肥料施肥車,包括有左車輪、左軸承座、蝸桿、蝸輪、皮帶、支桿Ⅰ、大皮帶輪、彈簧、下料口、集料盒、右軸承座、右車輪、滑軌Ⅰ、閥門、下料斗、滑軌Ⅱ、滑塊Ⅱ、牛繩、支桿Ⅱ、小皮帶輪、導向孔、支桿Ⅲ、凸輪、固定桿Ⅰ、固定桿Ⅱ、滑塊Ⅰ、車板、右轉軸和左轉軸,車板頂部左側和右側連接有牛繩,車板右側內腔內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有滑軌Ⅰ和滑軌Ⅱ,滑軌Ⅰ和滑軌Ⅱ間設置有下料斗,下料斗上端位于車板頂部上方,下料斗下端位于車板底部下方,下料斗上設置有閥門,滑軌Ⅰ上設置有滑塊Ⅰ,滑塊Ⅰ和滑軌Ⅰ配合,滑塊Ⅰ下端連接有固定桿Ⅰ,滑軌Ⅱ上設置有滑塊Ⅱ,滑塊Ⅱ和滑軌Ⅱ配合,滑塊Ⅱ下端連接有固定桿Ⅱ,固定桿Ⅰ和固定桿Ⅱ間連接有集料盒,集料盒底部均勻設置有下料口,車板底部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左軸承座、支桿Ⅱ、支桿Ⅰ和右軸承座,左軸承座和右軸承座下部都設置有導向孔,左軸承座下的導向孔內穿過有左轉軸,左轉軸左側連接有左車輪,左轉軸右側連接有蝸桿,蝸桿右側與支桿Ⅰ左側連接,支桿Ⅰ右側設置有支桿Ⅲ,支桿Ⅲ上端連接有凸輪,凸輪的正前方連接有大皮帶輪,支桿Ⅲ左側和右側都設置有彈簧,彈簧一端與支桿Ⅰ連接,彈簧另一端與固定桿Ⅰ連接,支桿Ⅱ下端連接有蝸輪,蝸輪與蝸桿配合,蝸輪的正前方設置有小皮帶輪,小皮帶輪和大皮帶輪間連接有皮帶,右軸承座的導向孔內穿過有右轉軸,右轉軸右側連接有右車輪。工作原理:當農作物需要施肥時,人工將牛套在牛繩上并在下料斗內裝滿肥料。然后人工驅使牛有規律地在田地里走,左車輪和右車輪隨之轉動。左轉軸轉動,促使蝸桿轉動。蝸桿轉動帶動蝸輪轉動,從而小皮帶輪轉動。在小皮帶輪的轉動作用和皮帶的帶動作用下,大皮帶輪轉動。大皮帶輪轉動,從而帶 動凸輪轉動。凸輪的轉動,促使彈簧伸縮、滑塊Ⅰ和滑塊Ⅰ左右移動,從而促使下料口左右移動。此時,人工控制閥門打開,肥料從下料斗中流入集料盒中。集料盒中的肥料通過下料口均勻地撒入到田地中。當加料斗中的肥料全部漏下至集料盒中并且集料盒中的肥料塊漏完時,人工可以在加料斗中再次加入肥料。當田地里的施肥任務完成后,停止驅使牛,并關閉閥門,讓肥料停止下漏。這樣施肥簡單方便,施肥又均勻。(3)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達到了腐蝕性小、省時省力、施肥均勻效果。利用本實用新型施肥,可以利用牛力來施肥,省去了人力,而且防止人手多次與肥料接觸從而腐蝕雙手。并且施肥均勻,有利于農作物均勻成長,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左車輪,2-左軸承座,3-蝸桿,4-蝸輪,5-皮帶,6-支桿Ⅰ,7-大皮帶輪,8-彈簧,9-下料口,10-集料盒,11-右軸承座,12-右車輪,13-滑軌Ⅰ,14-閥門,15-下料斗,16-滑軌Ⅱ,17-滑塊Ⅱ,18-牛繩,19-支桿Ⅱ,20-小皮帶輪,21-導向孔,22-支桿Ⅲ,23-凸輪,24-固定桿Ⅰ,25-固定桿Ⅱ,26-滑塊Ⅰ,27-車板,28-右轉軸,29-左轉軸。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一種肥料施肥車,如圖1所示,包括有左車輪1、左軸承座2、蝸桿3、蝸輪4、皮帶5、支桿Ⅰ6、大皮帶5輪、彈簧8、下料口9、集料盒10、右軸承座11、右車輪12、滑軌Ⅰ13、閥門14、下料斗15、滑軌Ⅱ16、滑塊Ⅱ17、牛繩18、 支桿Ⅱ19、小皮帶5輪、導向孔21、支桿Ⅲ22、凸輪23、固定桿Ⅰ24、固定桿Ⅱ25、滑塊Ⅰ26、車板27、右轉軸28和左轉軸29,車板27頂部左側和右側連接有牛繩18,車板27右側內腔內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有滑軌Ⅰ13和滑軌Ⅱ16,滑軌Ⅰ13和滑軌Ⅱ16間設置有下料斗15,下料斗15上端位于車板27頂部上方,下料斗15下端位于車板27底部下方,下料斗15上設置有閥門14,滑軌Ⅰ13上設置有滑塊Ⅰ26,滑塊Ⅰ26和滑軌Ⅰ13配合,滑塊Ⅰ26下端連接有固定桿Ⅰ24,滑軌Ⅱ16上設置有滑塊Ⅱ17,滑塊Ⅱ17和滑軌Ⅱ16配合,滑塊Ⅱ17下端連接有固定桿Ⅱ25,固定桿Ⅰ24和固定桿Ⅱ25間連接有集料盒10,集料盒10底部均勻設置有下料口9,車板27底部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左軸承座2、支桿Ⅱ19、支桿Ⅰ6和右軸承座11,左軸承座2和右軸承座11下部都設置有導向孔21,左軸承座2下的導向孔21內穿過有左轉軸29,左轉軸29左側連接有左車輪1,左轉軸29右側連接有蝸桿3,蝸桿3右側與支桿Ⅰ6左側連接,支桿Ⅰ6右側設置有支桿Ⅲ22,支桿Ⅲ22上端連接有凸輪23,凸輪23的正前方連接有大皮帶5輪,支桿Ⅲ22左側和右側都設置有彈簧8,彈簧8一端與支桿Ⅰ6連接,彈簧8另一端與固定桿Ⅰ24連接,支桿Ⅱ19下端連接有蝸輪4,蝸輪4與蝸桿3配合,蝸輪4的正前方設置有小皮帶5輪,小皮帶5輪和大皮帶5輪間連接有皮帶5,右軸承座11的導向孔21內穿過有右轉軸28,右轉軸28右側連接有右車輪12。工作原理:當農作物需要施肥時,人工將牛套在牛繩18上并在下料斗15內裝滿肥料。然后人工驅使牛有規律地在田地里走,左車輪1和右車輪12隨之轉動。左轉軸29轉動,促使蝸桿3轉動。蝸桿3轉動帶動蝸輪4轉動,從而小皮帶5輪轉動。在小皮帶5輪的轉動作用和皮帶5的帶動作用下,大皮帶5輪轉動。大皮帶5輪轉動,從而帶動凸輪23轉動。凸輪23的轉動,促使彈簧8伸縮、 滑塊Ⅰ26和滑塊Ⅰ26左右移動,從而促使下料口9左右移動。此時,人工控制閥門14打開,肥料從下料斗15中流入集料盒10中。集料盒10中的肥料通過下料口9均勻地撒入到田地中。當加料斗中的肥料全部漏下至集料盒10中并且集料盒10中的肥料塊漏完時,人工可以在加料斗中再次加入肥料。當田地里的施肥任務完成后,停止驅使牛,并關閉閥門14,讓肥料停止下漏。這樣施肥簡單方便,施肥又均勻。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