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態養豬圈舍,屬于動物房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養豬也正朝著科學化、規范化方向邁進。為了提高生豬質量和效益,目前養豬人員一般通過改善豬生長的環境、豬飼料等方面加以提高。改善豬生長環境的方式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養豬人員在豬圈內鋪設墊板,以使豬生活在一個干凈的環境下,這樣更有利于縮短豬生產周期。然而,由于豬圈的大小面積不一,所鋪的墊板都是由木板加工而成,對于大面積不一樣的豬圈都要單獨設計,尤其是對于批量的豬圈墊板加工,制作效率低且增加了加工成本。
基于此,做出本申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養豬圈舍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實現生態再生、有利于縮短生長周期的生態養豬圈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生態養豬圈舍,包括圍欄、欄門、料槽、活動板和填充有飼料的再生區,所述的再生區位于活動板內,再生區向下凹陷,其底部低于活動板的頂面,且其底部設置有氣孔,圍欄為封閉結構,設置在活動板的外周邊上,欄門作為圍欄的開口位于圍欄的邊上;料槽位于活動板與圍欄之間;圍欄周邊設置有柱腳,再生區的下底面和活動板的下底面均高于柱腳下底面。
進一步的,作為優選:
所述的氣孔通過進氣管與供氧泵連接。
所述的活動板上貫穿開設有排泄孔。更優選的,所述的活動板通過排泄孔與再生區連通。
所述的料槽設置在鄰近欄門的一邊上,用于盛放飼料。
所述的活動板為青石板。
所述的活動板下方還可以設置遮板,該遮板連接于活動板外周邊與再生區底部。
將本實用新型應用于仔豬的飼養,可先在再生區內填充飼料等可再生源,使其上頂面與活動板齊平或略高于、低于活動板,仔豬通過欄門進入圍欄中,關閉欄門,此時,仔豬可在活動板以及再生區內走動,當豬出現排尿、排便時,如位于活動板,則通過排泄孔,將尿液、糞便排出,如在再生區,則這些糞便和尿液將直接滲入到再生區的飼料中,由于仔豬的食物來源主要是玉米、酒糟等,這些食物經消化后形成的糞便與再生區的飼料在有氧環境下發生發酵作用,經過1-3月時間,再生區的飼料發酵并最終形成可直接投入使用的綠色肥料,將其取出,即可投入養殖生產。
本申請中,再生區填充的飼料在仔豬養殖過程中,無需頻繁更換,飼料自身即可將仔豬排泄物消耗,因此 ,平常無需進行清理工作,也可以保持良好的養殖環境,有利于仔豬的健康成長;再生區即相當于是一個較大的可持續供氧、供料的發酵床,尿液由飼料吸收并進行微生物清除和發酵,待完成1-3月的發酵期后,這些飼料中富含有機質、真菌等,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因此可直接作為有機肥料使用。
活動板采用青石板,不僅有利于散熱,避免仔豬受熱中暑,其上開設的排泄孔可直接將糞便排下,避免污染圈舍內的養殖環境,減少清掃工作量;活動板下方還可以設置遮板,該遮板連接于活動板外周邊與再生區底部,通過遮板的阻擋作用,由排泄孔排出的糞便、尿液可順著遮板進入再生區,避免排泄物污染周圍環境,而排泄物的增加也可促進再生區的飼料發酵。
料槽設置在圍欄與活動板之間,料槽和欄門可設置在相鄰的圍欄邊上,方便食物的投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結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結構的立體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圖4為圖2的仰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 圍欄;2. 欄門;3. 料槽;4. 活動板;41. 排泄孔;5. 再生區;51. 氣孔;6. 柱腳;7. 供氧泵;71. 氣管;8. 遮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一種生態養豬圈舍,結合圖1,包括圍欄1、欄門2、料槽3、活動板4和填充有飼料的再生區5,再生區5位于活動板4內,再生區5向下凹陷,其底部低于活動板4的頂面,再生區5的底部設置有氣孔51,圍欄1為封閉結構,設置在活動板4的外周邊上,欄門2作為圍欄1的開口位于圍欄1的邊上;料槽3位于活動板4與圍欄1之間;圍欄1周邊設置有柱腳6,再生區5的下底面和活動板4的下底面均高于柱腳6下底面,使活動板4的下底面和再生區5下底面暴漏在空氣中。
將本實施例應用于仔豬的飼養,可先在再生區5內填充飼料等可再生源,使其上頂面與活動板4齊平,仔豬通過欄門2進入圍欄1中,關閉欄門2,此時,仔豬可在活動板4以及再生區5內走動,當豬出現排尿、排便時,這些糞便和尿液將直接滲入到再生區5的飼料中,由于仔豬的食物來源主要是玉米、酒糟等,這些食物經消化后形成的糞便與再生區5的飼料在有氧環境下發生發酵作用,經過1-3月時間,再生區5的飼料發酵并最終形成可直接投入使用的綠色肥料,將其取出,即可投入養殖生產。
本申請中,再生區5填充的飼料在仔豬養殖過程中,無需頻繁更換,飼料自身即可將仔豬排泄物消耗,因此 ,平常無需進行清理工作,也可以保持良好的養殖環境,有利于仔豬的健康成長;再生區5即相當于是一個較大的可持續供氧、供料的發酵床,尿液由飼料吸收并進行微生物清除和發酵,待完成1-3月的發酵期后,這些飼料中富含有機質、微生物等,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因此可直接作為有機肥料使用。
本實施例中,活動板4采用青石板,有利于散熱,避免仔豬受熱中暑;料槽3設置在圍欄1與活動板4之間,料槽3和欄門2可設置在相鄰的圍欄1邊上,方便食物的投遞。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設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區別在于:結合圖2和圖3,活動板4上設置有排泄孔,仔豬排出的糞便、尿液可直接經排泄孔41排出,避免污染圍欄1內的養殖環境,減輕了清掃工作量。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一種生態養豬圈舍,結合圖4,包括圍欄1、欄門2、料槽3、活動板4、填充有飼料的再生區5和供氧泵7,再生區5位于活動板4內,再生區5向下凹陷,其底部低于活動板4的頂面,再生區5的底部設置有氣孔51,氣孔51通過氣管71與供氧泵7連接;圍欄1為封閉結構,設置在活動板4的外周邊上,欄門2作為圍欄1的開口位于圍欄1的邊上;料槽3位于活動板4與圍欄1之間;圍欄1周邊設置有柱腳6,再生區5的下底面和活動板4的下底面均高于柱腳6下底面,使活動板4的下底面和再生區5下底面暴漏在空氣中。
將本實施例應用于仔豬的飼養,可先在再生區5內填充飼料等可再生源,使其上頂面與活動板4齊平,仔豬通過欄門2進入圍欄1中,關閉欄門2,此時,仔豬可在活動板4以及再生區5內走動,當豬出現排尿、排便時,這些糞便和尿液將直接滲入到再生區5的飼料中,由于仔豬的食物來源主要是玉米、酒糟等,這些食物經消化后形成的糞便與再生區5的飼料在有氧環境下發生發酵作用,經過5-10年時間,再生區5的飼料發酵并最終形成可直接投入使用的綠色肥料,將其取出,即可投入養殖生產。
本申請中,再生區5填充的飼料在仔豬養殖過程中,無需頻繁更換,飼料自身即可將仔豬排泄物消耗,因此 ,平常無需進行清理工作,也可以保持良好的養殖環境,有利于仔豬的健康成長;再生區5即相當于是一個較大的可持續供氧、供料的發酵床,尿液由飼料吸收并進行微生物清除和發酵,待完成1-3月的發酵期后,這些飼料中富含有機質、微生物等,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因此可直接作為有機肥料使用。
本實施例中,活動板4采用青石板,有利于散熱,避免仔豬受熱中暑;料槽3設置在圍欄1與活動板4之間,料槽3和欄門2可設置在相鄰的圍欄1邊上,方便食物的投遞。
實施例4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的設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區別在于:結合圖2和圖3,活動板4上設置有排泄孔,仔豬排出的糞便、尿液可直接經排泄孔41排出,避免污染圍欄1內的養殖環境,減輕了清掃工作量。
實施例5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3的設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區別在于:結合圖2和圖3,活動板4上設置有排泄孔,仔豬排出的糞便、尿液可直接經排泄孔41排出,避免污染圍欄1內的養殖環境,減輕了清掃工作量;結合圖5,活動板4下方還可以設置遮板8,該遮板8連接于活動板4外周邊與再生區5底部,通過遮板8的阻擋作用,糞便、尿液可順著遮板8進入再生區5,避免排泄物污染周圍環境,而排泄物的增加也可促進再生區5的飼料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