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生產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用到實驗田劃線器。
背景技術:
以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為研究背景,在科學開展作物實驗田前需要進行劃行,以實現作物的科學栽培。
目前都是采用傳統方法對實驗田進行劃行,具體操作步驟為:兩人拉直長繩,然后由專門人員踩繩行走,從而留下印記,在種植作物時順著留下的印記進行種植即可。
然而,傳統方法進行劃線時存在著用工多、效率低的問題,并且人員踩繩留下的印記不夠明顯,會給作物的種植帶來困難,從而影響種植效果。
因此,如何能夠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方便,并且用工較少的實驗田劃線器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驗田劃線器,以便在操作簡單方便,且用工較少的前提下完成實驗田的劃線工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實驗田劃線器,包括:
機架,所述機架至少包括一靠近地面的橫桿;一端與所述橫桿相連,且傾斜向上延伸的立桿;以及連接在所述立桿的另一端,并與所述立桿垂直的握持手柄;
設置在所述橫桿上,且用于與地面接觸的劃線滾輪組件。
優選地,所述劃線滾輪組件具有多個。
優選地,所述劃線滾輪組件包括:
支撐架;
穿設在所述支撐架上的支撐軸;
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撐軸上的劃線滾輪。
優選地,還包括套設在所述橫桿上,且與所述劃線滾輪組件的支撐架相連的位置調整圈,所述位置調整圈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橫桿頂緊的頂絲。
優選地,還包括關于所述立桿對稱設置的兩根加強桿,所述加強桿與所述橫桿和所述立桿相連后構成三角加強區。
優選地,所述立桿至少包括可拆裝的兩個節段。
優選地,相鄰兩個所述節段嵌套安裝,且位于外層的節段上設置有可與位于內層的節段頂緊的頂絲。
優選地,所述橫桿包括固連在所述立桿上的第一節段,和至少一個與所述第一節段可拆裝連接的第二節段。
優選地,所述第一節段和所述第二節段嵌套安裝,且位于外層的節段上設置有可與位于內層的節段頂緊的頂絲。
優選地,所述橫桿上還設置有用于度量相鄰兩個所述劃線滾輪組件距離的標尺。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中,包括機架和劃線滾輪組件,其中機架上至少包括一靠近地面的橫桿、一段與橫桿相連,并傾斜向上延伸的立桿、連接在立桿的另一端,并與立桿垂直的握持手柄;劃線滾輪組件設置在橫桿上。
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僅需一人操作握持手柄,然后推動實驗田劃線器前進,由于重力的作用,劃線滾輪組件在滾動的過程中將會在松軟的土地表面留下印痕,該印痕不僅較為明顯,而且可長時間保留。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僅需一人推動前行即可完成劃線作業,操作簡單方便,相比于現有技術,省工效果明顯,并且劃線效率和劃線質量也明顯提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的機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的劃線滾輪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橫桿,2為立桿,3為握持手柄,4為位置調整圈,5為頂絲,6為加強桿,7為劃線滾輪組件,21為上部節段,22為下部節段,71為支撐架,72為支撐軸,73為劃線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種實驗田劃線器,以便在操作簡單方便,且用工較少的前提下完成實驗田的劃線工作。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同時參閱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的機架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的劃線滾輪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包括機架和劃線滾輪組件,如圖1中所示,機架中至少包括一個靠近地面的橫桿1、一個一端與橫桿1相連并傾斜向上延伸的立桿2,以及連接在立桿2的另一端并與立桿2垂直的握持手柄3,握持手柄3與立桿構成“T”型握持部,劃線滾輪組件7設置在橫桿1上,劃線滾輪組件7與地面接觸以完成劃線作業。
上述實施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在使用的過程中,僅需一人操作握持手柄3,然后推動實驗田劃線器前進,由于重力的作用,劃線滾輪組件7在滾動的過程中將會在松軟的土地表面留下印痕,該印痕不僅較為明顯,而且可長時間保留。
上述實施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僅需一人推動前行即可完成劃線作業,操作簡單方便,相比于現有技術,省工效果明顯,并且劃線效率和劃線質量也明顯提高。
更進一步的,為了提高劃線效率,還可在橫桿1上設置多個劃線滾輪組件7,應當理解的是,每一個劃線滾輪組件7所形成的印痕將作為一行農作物種植的標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橫桿1上具體設置了四個劃線滾輪組件7,因此該實驗田劃線器一次可以完成四行作物標線的劃設。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劃線滾輪組件7可以根據作物的種植需要進行數量調整,例如劃線滾輪組件7可以設置兩個、三個等,從而實現一次劃設兩行或三行標線。
考慮到作物種植時行距是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的,尤其是不同作物,對行距有著不同的要求,為了能夠方便的進行行距調整,本實施例中還在橫桿1上設置了用于度量相鄰兩個劃線滾輪組件7距離的標尺,這就實現了不通過額外的測量工具,僅通過實驗田劃線器本身即可調整相鄰兩個劃線滾輪組件7的距離達到作物種植要求的目的。
請參考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公開的劃線滾輪組件7具體包括支撐架71、穿設在支撐架71上的支撐軸72以及可轉動地設置在支撐軸72上的劃線滾輪73,劃線滾輪73推薦采用橡膠材質制作,為了方便快速的對劃線滾輪組件7進行調整,橫桿1上還套設有位置調整圈4,如圖1和圖2中所示,位置調整圈4用于與支撐架71相連,并且位置調整圈4上還設置有用于與橫桿1頂緊的頂絲5。當需要進行位置調整時,擰松頂絲5,待位置調整合適后將頂絲5擰緊即可完成劃線滾輪組件7的定位。優選的,位置調整圈4采用金屬制成,當然,在強度滿足要求的前提下,位置調整圈4可以采用其他材質制作,例如工程塑料等,本申請文件中對制作位置調整圈4的材料不再一一列舉,只要強度滿足要求均可。
更進一步的,為了提高實驗田劃線器中立桿2和橫桿1的連接穩定性,本實施例中還包括關于立桿2對稱的兩根加強桿6,如圖1中所示,加強桿6與橫桿1和立桿2相連之后構成了三角加強區。更進一步的,加強桿6與立桿2和橫桿1均為可拆卸連接,并且連接位置可以進行調整。
本實用新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還具有優異的便攜性能,具體的,立桿2至少包括可拆裝的兩個節段,圖1中的立桿2包括上部節段21和下部節段22,橫桿1至少包括固連在立桿2上的第一節段,和至少一個與第一節段可拆裝連接的第二節段,在需要進行劃線作業時,將立桿2和橫桿1的各個節段安裝到位;當完成劃線作業后,將立桿2和橫桿1拆解為方便攜帶的節段。
不難理解的是,立桿2中相鄰兩個節段的連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一種,例如兩個節段可以通過相互配合的內螺紋和外螺紋擰緊,也可通過嵌套的方式實現連接,本實施例中立桿2相鄰兩個節段嵌套安裝,并且位于外層的節段上還設置有可與內層節段頂緊的頂絲5。
同理,橫桿1中的第二節段與第一節段可以螺紋擰緊,也可為嵌套安裝,當第一節段和第二節段嵌套安裝時,位于外層的節段上也設置有可與位于內層的節段頂緊的頂絲5。
可見,本實用新型中所公開的實驗田劃線器不僅結構簡單,方便攜帶,而且還達到可省工和高效的技術效果。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