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墻面綠化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室內生態綠化墻。
背景技術:
近年來,出現了各種以安裝架和植物種植袋組合而成的垂直綠化墻技術,這些垂直綠化墻一般是通過將安裝架固定在墻體上,安裝架上設置植物種植袋,在種植袋內種植各類植物,達到墻體垂直綠化的目的。
公告號為CN202551821U的中國專利《一種室內生態綠化墻》,公開了一種室內生態綠化墻,包括固定框架、植物和給水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阻根層、育種棉層,所述阻根層設置于固定框架的背面,所述育種棉層設置于阻根層上;所述給水系統包括儲水罐、水泵和給水管道,其中,所述給水管道包括主進水管和若干根支進水管,主進水管連通儲水罐和支進水管,所述支進水管鋪設于阻根層上,支進水管的另一端為封閉端,支進水管靠近育種棉層的一側開有若干小孔;所述育種棉層上開有若干條狀開口,所述植物為水培植物,種植于該些開口內;在所述固定框架的下端設置有集水槽。本實用新型具有墻體負擔輕、綠化效果好、成本低等優點,市場前景良好。
該方案公開了一種新型的綠化墻,將植物種植于開口處,但此后植物被始終種植于該處,植物分布不能再隨著個人意愿進行調整分布,導致該綠化墻植物分布樣式較為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植物種植后能夠進行調整分布的室內生態綠化墻。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室內生態綠化墻,包括固定框架和植物,所述固定框架上縱橫分布多個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上連接有多個種植構件,所述種植構件包括與所述安裝孔可拆卸連接的安裝環、安裝在所述安裝環上且帶有開口的且用于種植植物的種植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固定框架前端縱橫分布有多個安裝孔,安裝孔整體呈網格狀,同時在每個安裝孔上設置有種植構件來種植植物,現在種植袋中種上所需的植物,再將種植袋放置到安裝孔內,同時種植袋前端的安裝環與安裝孔連接;安裝環與安裝孔可拆卸連接使得,即使種植袋中的植物在安裝孔內種植了很久,通過種植袋與固定框架隔離以及安裝環的可拆卸,使得依舊可以進行拆除,從而可以通過個人喜好,對不同的安裝孔上的植物進行更換,實現對植物色彩分布的調節,來滿足觀看者的色彩審美;同時植物假如枯萎的時候,只需直接將種植構件取出,使得取出更換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安裝環上轉動設置有軸向固定的轉動環,所述轉動環與所述安裝孔螺紋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需要拆除種植構件時,轉動環與安裝環轉動連接,使得當轉動轉動環時,種植袋上的植物不會發生轉動,只需轉動轉動環即能將安裝環取出,降低拆除時植物造成的干擾性;同時將轉動環與安裝孔螺紋連接,使得只需轉動轉動環,種植構件即能將安裝孔內脫離,實現拆裝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安裝環外壁設置有環形槽,所述轉動環套設于所述安裝環外壁且設置供所述環形槽嵌設的環形凸起。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安裝環外壁設置有環形槽,同時轉動環套設在安裝環外,通過環形槽與環形凸起的配合實現兩者的軸向固定且依舊能夠發生轉動,從而可以更好的將安裝環從安裝孔內轉動出來。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安裝環外壁向分布有多個凸塊,所述安裝孔供所述安裝環嵌設且設置有供所述凸塊滑移的L型卡槽,所述安裝環與所述安裝孔轉動卡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安裝環的外壁設置有凸塊,安裝環在安裝時,將凸塊對準L型卡槽,插接完成后,再次轉動安裝環,將凸塊設置在L型卡槽底部,實現固定;同時在拆裝時,只需再次回復轉動,將凸塊從安裝環內移出即可實現種植構件上拆除,從而進行跟換。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種植袋依次包括由阻根層、育種棉層和土壤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最外側的阻根層可以將植物的根須限定在種植袋內,避免與相鄰的植物根須有接觸;同時將植物分開后,不會相互搶奪養分,使得每株植物都可以良好的生長;同時育種棉層提供植物所需的養分,同時土壤層用于固定種植植物以及提供所需的養分。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阻根層和所述安裝環由PP板制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阻根層和安裝環有PP板制成,使得兩者具有優良的優良的抗吸濕性、抗酸堿腐蝕性、抗溶解性,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阻根層上端外壁周向分布有多個安裝柱,所述安裝環朝向所述種植袋一端設置有供所述阻根層插接且用于固定所述安裝柱的定位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阻根層通過將安裝柱連接到安裝環上的定位孔內實現安裝,兩者實現一體化設置,同時可以使得其中任一損壞后,余下部件依舊可以繼續使用,提高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相鄰的所述安裝孔之間間距為20~30c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植物生長后,具有一定的空間體積,因而存在一定間隙可以避免植物之間的相互干擾,提供良好的光照和生存環境。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框架在所述安裝孔后端還包括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設置固定螺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固定螺栓可以將定位板安裝到不同的安裝墻上。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植物為腎蕨、袖珍椰子、長春花、合果芋、變葉木、常春藤、吊蘭、佛甲草、麥冬、火鶴、彩葉草、百鶴中的任意幾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選擇不同的植物,來增添綠化墻上的顏色,提高美觀程度。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將植物限定在種植構件內使得植物可以獨立生長,受到相鄰植物的干擾性較小;同時通過種植構件與安裝孔的可拆卸連接,使得在植物種植后依舊可以進行植物分布的調整,避免造成視覺疲勞,提高植物的美觀程度。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的安裝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一中種植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固定框架;2、定位板;3、固定螺栓;4、安裝孔;5、種植構件;6種植袋;7、阻根層;8、育種棉層;9、土壤層;10、安裝柱;11、安裝環;12、定位孔;13、轉動環;14、環形槽;15、環形凸起;16、外螺紋;17、內螺紋;18、凸塊;19、L型滑槽;20、植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一種室內生態綠化墻,參照圖1、圖2和圖3,包括一固定框架1,在固定框架1背面設置有定位板2,用于將整個固定框架1安裝到墻面上,同時在定位板2四個角落上設置有固定螺栓3,固定螺栓3的規格可以根據固定框架1上種植的植物20多少來自行挑選;在定位板2前方的固定框架1上設置有多個安裝孔4,安裝孔4縱向和橫向分布在固定框架1上,同時安裝孔4的形狀呈圓柱狀,相鄰的安裝孔4之間的間距優選在20~30cm之間,用于保持植物20的正常生長所需的空間;安裝孔4用于種植植物20的種植構件5可拆卸安裝在安裝孔4上;通過在不同的種植構件5上種植不同的植物20,在后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進行調節放置,避免植物20分布的色彩的單一性;同時也可以很方便的將枯萎的植物20直接取出更換新的植物20。
植物20為腎蕨、袖珍椰子、長春花、合果芋、變葉木、常春藤、吊蘭、佛甲草、麥冬、火鶴、彩葉草、百鶴中的任意幾種,顏色豐富,色彩搭配多種,能夠提供多種視覺享受。
參照圖3和圖4,種植構件5包括放置到安裝孔4內部的種植袋6,種植袋6包括最外層的阻根層7,由PP板制成一帶有開口的桶狀,該阻根層7用于隔絕與其他植物20的接觸,使得該種植的植物20在拿取時更為方便,不會被其他植物20例如根須的干擾;在阻根層7內部還設置有育種棉層8,在其上含有植物20所需的養分;在育種棉層8內填充有土壤層9用于種植植物20。
參照圖3和圖4, 在阻根層7上端外壁上設置有多個安裝柱10,阻根層7上套設有一安裝環11,在安裝環11上設置有與立柱軸徑相同的定位孔12,通過將定位孔12安裝到安裝柱10后,安裝環11與阻根層7連接;安裝環11的前端還套設一轉動環13,在安裝環11外壁上設置有一圈環形槽14,同時在轉動環13內壁設置有與環形槽14截面相同的環形凸起15,安裝環11安裝后實現轉動連接,同時由于環形槽14的定位實現軸向固定;在轉動環13外壁上設置有外螺紋16,同時在安裝孔4內設置有內螺紋17,兩者實現螺紋連接,因而當將種有植物20的種植構件5放入到安裝孔4內時,只需轉動轉動環13與安裝孔4連接即可,在沒有外力干擾下不易脫離,當需要跟換位置時,只需再次轉動轉動環13進行安裝即可。
實施例二,一種室內生態綠化墻,參照圖5和圖6,與實施例一相比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安裝環11的外壁周向設置有凸塊18,同時在安裝孔4內設置有L型滑槽19,較長一段的L型滑槽19供凸塊18滑入到安裝孔4內,同時較短一段的L型滑槽19在安裝環11轉動后,將凸塊18卡接,使得安裝環11軸向固定不易脫落,拆裝時,只需在逆轉將凸塊18從較短一段的L型滑槽19滑出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