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施肥播種功能的旋耕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施肥播種功能的旋耕機,設有機架,所述機架在中央設置有一立式的變速箱,所述立式的變速箱在上部、下部分別設有一組上部動力輸出軸、下部動力輸出軸,所述立式的變速箱上還設有與拖拉機相配的動力輸入軸,所述下部動力輸出軸與一水平設置的刀軸轉動,刀軸上沿軸向設置有數個旋耕刀,在刀軸一端設置有一刀盤,刀盤上安裝有數個切邊刀和開溝排土刀,所述上部動力輸出軸通過鏈條、鏈輪與一施肥軸傳動連接,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施肥旋耕一體式機器,具有設計科學、結構合理、一機多用、施肥均勻、動力充足、生產效率高的優點。
【專利說明】
具有施肥播種功能的旋耕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農業機械,具體涉及一種旋耕機。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的政策扶持下,大型農業機械發展迅速,尤其是我國南方對旋耕機的需求量猛增,對旋耕機的功能也有了更新的要求。我國農機制造行業已研發生產出了很多品種規格的旋耕機和水田平地攪漿機,傳統的旋耕機要播化肥和種子,其動力的主要來源為外界的力量作為動力,其一是:靠拖拉機本身的電瓶作為動力,再一個是靠播種機后面的地輪作為動力,這兩項作為動力都不能使播種和下化肥達到最佳的效果,原因是電瓶在使用過程中電量消耗比較大,不能保證有充足的電量,對于地輪式的動力來源,又存在地面高高低低,動力的來源不穩定,造成施肥的不均勻,針對上述問題需要有一種比較穩定的動力,能保證旋耕機在工作時即能施肥又能旋耕土地。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具有施肥播種功能的旋耕機,該具有施肥播種功能的旋耕機具有設計科學、結構合理、一機多用、施肥均勻、動力充足、生產效率高的特點。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具具有施肥播種功能的旋耕機,設有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在中央設置有一立式的變速箱,所述立式的變速箱在上部、下部分別設有一組上部動力輸出軸、下部動力輸出軸,所述立式的變速箱上還設有與拖拉機相配的動力輸入軸,所述下部動力輸出軸與一水平設置的刀軸轉動,刀軸上沿軸向設置有數個旋耕刀,在刀軸一端設置有一刀盤,刀盤上安裝有數個切邊刀和開溝排土刀,所述上部動力輸出軸通過鏈條、鏈輪與一施肥軸傳動連接,所述施肥軸上設有若干個施肥器,所述施肥器下面設置有施肥管和施肥鏟,所述施肥器設置在施肥箱內,所述機架還置有與拖拉機連接的懸掛架。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變速箱的上部設置有上部動力輸出軸,將拖拉機的動力通過變速箱傳遞給上部動力輸出軸,上部動力輸出軸通過鏈條、鏈輪與一施肥軸傳動連接,施肥軸上設有若干個施肥器,施肥器下面設置有施肥管和施肥鏟,施肥器設置在施肥箱內,很好的保證了施肥的均勻性,保證了施肥動力的充足,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08]實施例:參見附圖1,具有施肥播種功能的旋耕機,設有機架I,所述機架在中央設置有一立式的變速箱2,所述立式的變速箱在上部、下部分別設有一組上部動力輸出軸3、下部動力輸出軸,所述立式的變速箱上還設有與拖拉機相配的動力輸入軸4,所述下部動力輸出軸與一水平設置的刀軸5轉動,刀軸上沿軸向設置有數個旋耕刀6,在刀軸一端設置有一刀盤,刀盤上安裝有數個切邊刀和開溝排土刀,所述上部動力輸出軸通過鏈條13、鏈輪與一施肥軸7傳動連接,所述施肥軸上設有若干個施肥器8,所述施肥器下面設置有施肥管9和施肥鏟10,所述施肥器設置在施肥箱11內,所述機架還置有與拖拉機連接的懸掛架12。[〇〇〇9]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 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主權項】
1.一種具有施肥播種功能的旋耕機,設有機架(I),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在中央設置有一立式的變速箱(2),所述立式的變速箱在上部、下部分別設有一組上部動力輸出軸(3)、下部動力輸出軸,所述立式的變速箱上還設有與拖拉機相配的動力輸入軸(4),所述下部動力輸出軸與一水平設置的刀軸(5)轉動,刀軸上沿軸向設置有數個旋耕刀(6),在刀軸一端設置有一刀盤,刀盤上安裝有數個切邊刀和開溝排土刀,所述上部動力輸出軸通過鏈條(13)、鏈輪與一施肥軸(7)傳動連接,所述施肥軸上設有若干個施肥器(8),所述施肥器下面設置有施肥管(9)和施肥鏟(10),所述施肥器設置在施肥箱(II)內,所述機架還置有與拖拉機連接的懸掛架(12)。
【文檔編號】A01B49/06GK205726937SQ201620448370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8日
【發明人】楊新立
【申請人】楊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