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涉及農業機械設備,解決現有撒肥機拋撒范圍不可調、拋灑不均勻、攪拌器可靠性差和攪拌和拋撒動力分配不合理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由車體、傳動系統和液壓系統組成的農用作業車輛,車體上設置有車架、液壓快換接頭,以及由料斗、落料調節系統、拋撒系統、攪拌系統、傳動系統和液壓馬達組成的雙拋盤撒肥裝置。本實用新型采用了雙斗雙拋盤設計、攪拌和拋撒傳動分離技術、以液壓馬達作為動力源以及落料調節系統的設置,因此,本實用新型用于農業田間管理,具有物料拋撒范圍大、拋撒均勻、落料量可調、動力分配合理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家對農業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強,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資金的增加,農業機械逐漸走入農民的生活,農業機械的出現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和作業精度。施肥機作為農業機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農作物田間管理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0003]目前,市場上的撒肥機,主要以單斗、單拋盤為主,存在以下缺點:一、拋灑不均勻;二、拋撒范圍不能自由調節;三、攪拌器可靠性差,易發生漏料現象;四、攪拌系統和拋撒系統的傳動動力分配不合理。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解決現有撒肥機拋撒范圍不可調、拋灑不均勻、攪拌器可靠性差和攪拌和拋撒動力分配不合理的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6]—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包括:由車體、安裝在車體上的傳動系統和液壓系統組成的一種多功能農用作業車輛,所述車體上設置有車架,車架中部設有液壓快換接頭,其中:
[0007]所述車架上設置由料斗、落料調節系統、拋撒系統、攪拌系統、傳動系統和液壓馬達組成的雙拋盤撒肥裝置,所述雙拋盤撒肥裝置通過拋撒機支架整體固定于所述車架上;所述液壓快換接頭與所述液壓馬達相接;所述拋撒機支架下邊緣外側設有滾輪,拋撒機支架隨滾輪在車架上表面水平移動;拋撒機支架下方設置有擋板,拋撒機支架通過擋板與所述車架通過螺栓連接;
[0008]所述料斗由上大下小錐體結構的左料斗和右料斗組成,并固定在拋撒機支架上部,左料斗和右料斗以縱向中心面對稱布置,左料斗和右料斗相鄰側壁相對位置處,分別開設攪拌系統安裝孔,攪拌系統安裝孔兩端設置有蓋板,所述蓋板中間伸向料斗內側方向固定設置有套管,在所述左料斗和右料斗之間設置攪拌系統,所述左料斗下平面設置左出料口,所述右料斗下平面設置右出料口,所述左料斗和右料斗下方分別固定落料調節系統,落料調節系統能相對于左出料口或右出料口繞中心軸旋轉,落料調節系統下方設置拋撒系統,所述拋撒系統和攪拌系統均通過傳動系統與液壓馬達連接,所述液壓馬達固定在所述拋撒機支架底部;
[0009]進一步,所述左出料口上設置I號扇形孔和Π號扇形孔,I號扇形孔位于俯視圖中的12點時鐘處,Π號扇形孔位于俯視圖中的9點時鐘處,所述右出料口上設置m號扇形孔和IV號扇形孔,m號扇形孔位于俯視圖中的12點時鐘處,IV號扇形孔位于俯視圖中的3點時鐘處;
[0010]進一步,所述落料調節系統包括落料調節器一和落料調節器二,所述落料調節器一與落料調節器二上均設置兩個與I號扇形孔和π號扇形孔相同的扇形孔,左出料口和右出料口下方設置的落料調節器一邊緣通過連桿連接,連桿的一端通過軟軸連接落料調節操縱桿;所述落料調節器二邊緣設置手柄,通過手柄使落料調節器一和落料調節器二繞中心軸產生相對旋轉運動。
[0011 ] 進一步,所述拋撒系統由左拋盤和右拋盤組成,所述左拋盤和右拋盤旋轉方向相反,且互為鏡像關系。
[0012]進一步,所述傳動系統由拋撒傳動系統和攪拌傳動系統組成,所述拋撒傳動系統由液壓馬達通過驅動軸與主動齒輪連接,主動齒輪與皮帶輪一同軸傳動,皮帶輪一通過皮帶與皮帶輪二連接,皮帶輪二通過轉軸驅動所述右拋盤旋轉;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平行齒輪傳動,從動齒輪與皮帶輪三同軸傳動,皮帶輪三通過皮帶與皮帶輪四連接,皮帶輪四通過轉軸驅動所述左拋盤旋轉;所述攪拌傳動系統由液壓馬達驅動與輸出軸端連接的錐齒輪一,錐齒輪一和錐齒輪二正交錐齒輪傳動,錐齒輪二的輸出軸的兩端分別與攪拌系統的左右輸入軸同軸,所述攪拌傳動系統通過殼體固定在兩個料斗之間。
[0013]進一步,所述錐齒輪二的分度圓直徑大于所述錐齒輪一的分度圓直徑。
[0014]進一步,所述攪拌系統的左輸入軸的軸端連接左攪拌桿,所述攪拌系統的右輸入軸的軸端連接右攪拌桿,所述左輸入軸上安裝左軸承,所述右輸入軸上安裝右軸承,左攪拌桿穿過攪拌系統安裝孔上的套管伸入左料斗內部,右攪拌桿穿過攪拌系統安裝孔上的套管伸入右料斗內側。
[0015]進一步,所述皮帶輪一與皮帶輪二之間設置右皮帶張緊輪,所述皮帶輪三與皮帶輪四之間設置左皮帶張緊輪。
[0016]進一步,所述傳動系統外表面設置覆蓋件。
[0017]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采用了雙斗、雙拋盤設計,可實現左右拋盤同時拋撒,使得拋撒更加均勻;由于采用了攪拌傳動和拋撒傳動的分離技術,可以適應攪拌時的低速大扭矩、拋撒時的高速小扭矩的不同工況需要,大大提高了功率利用率,更加節能;由于采用了液壓馬達作為動力源,通過液壓馬達的速度調節實現拋灑范圍的調整;由于采用了落料調節系統的設置,可以實現左右料斗拋撒量的同步調整和單獨調整;由于在攪拌器與料斗安裝孔中間設有套管,可有效防止物料與攪拌器的軸承接觸,提高了攪拌器的壽命。
[0018]本實用新型用于農業田間管理,具有物料拋撒范圍大、拋撒均勻、落料量可調、動力分配合理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施肥機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料斗結構主視圖;
[0022]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料斗結構俯視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落料調節系統零件爆炸示意圖;
[0024]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落料調節系統安裝示意圖;
[0025]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如圖1至圖7所示,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包括:由車體、安裝在車體上的傳動系統和液壓系統組成的一種多功能農用作業車輛,所述車體上設置有車架I,車架I中部設有液壓快換接頭1-1,其中:
[0028]所述車架I上設置由料斗2、落料調節系統3、拋撒系統4、攪拌系統(5)、傳動系統6和液壓馬達7組成的雙拋盤撒肥裝置,所述雙拋盤撒肥裝置通過拋撒機支架8整體固定于所述車架I上;所述液壓快換接頭1-1與所述液壓馬達7相接;所述拋撒機支架8下邊緣外側設有滾輪8-1,拋撒機支架8隨滾輪8-1在車架上表面水平移動;拋撒機支架8下方設置有擋板8-2,拋撒機支架8通過擋板8-2與所述車架I螺栓連接。
[0029]所述料斗2由上大下小錐體結構的左料斗2-1和右料斗2-2組成,并固定在拋撒機支架8上部,左料斗2-1和右料斗2-2以縱向中心面對稱布置,左料斗2-1和右料斗2-2相鄰側壁相對位置處,分別開設攪拌系統安裝孔2-3,攪拌系統安裝孔兩端設置有蓋板2-3-1,所述蓋板中間伸向料斗內側方向固定設置有套管2-3-2,在所述左料斗2-1和右料斗2-2之間設置攪拌系統5,所述左料斗2-1下平面設置左出料口 2-1-1,所述右料斗2-2下平面設置右出料口 2-2-1,所述左料斗2-1和右料斗2-2下方分別固定落料調節系統3,落料調節系統3能相對于左出料口 2-1-1或右出料口 2-2-1繞中心軸旋轉,落料調節系統3下方設置拋撒系統4,所述拋撒系統4和攪拌系統5均通過傳動系統6與液壓馬達7連接,所述液壓馬達7固定在所述拋撒機支架8底部。
[0030]所述左出料口 2-1-1上設置I號扇形孔2-1-1-1和Π號扇形孔2-1-1-2,1號扇形孔
2-1-1 -1位于俯視圖中的12點時鐘處,Π號扇形孔2-1 -1 -2位于俯視圖中的9點時鐘處,所述右出料口 2-2-1上設置ΙΠ號扇形孔2-2-1-1和IV號扇形孔2-2-1-2,ΙΠ號扇形孔2-2-1-1位于俯視圖中的12點時鐘處,IV號扇形孔2-2-1-2位于俯視圖中的3點時鐘處。
[0031]所述落料調節系統3包括:落料調節器一3-1和落料調節器二 3-2,所述落料調節器一3-1與落料調節器二3-2上均設置兩個與I號扇形孔2-1-1-1和Π號扇形孔2-1-1-2相同的扇形孔,左出料口 2-1-1和右出料口 2-2-1下方設置的落料調節器一 3-1邊緣通過連桿3-3連接,連桿的一端通過軟軸3-4連接落料調節操縱桿3-5;所述落料調節器二 3-2邊緣設置手柄
3-6,通過手柄使落料調節器一3-1和落料調節器二 3-2繞中心軸3-7產生相對旋轉運動。
[0032]所述拋撒系統4由互為鏡像關系的兩個左拋盤4-1和互為鏡像關系的兩個右拋盤
4-2組成,所述左拋盤4-1和右拋盤4-2旋轉方向相反,且互為鏡像關系。
[0033]所述傳動系統6由拋撒傳動系統6-1和攪拌傳動系統6-2組成,所述拋撒傳動系統由液壓馬達7通過輸出軸與主動齒輪6-1-1連接,主動齒輪6-1-1與皮帶輪一 6-1-2同軸傳動,皮帶輪一 6-1-2通過皮帶與皮帶輪二 6-1-3連接,皮帶輪二 6-1-3通過轉軸驅動所述右拋盤4-2旋轉;主動齒輪6-1-1與從動齒輪6-1-4平行齒輪傳動,從動齒輪6-1-4與皮帶輪三6-1-5同軸傳動,皮帶輪三6-1-5通過皮帶與皮帶輪四6-1-6連接,皮帶輪四6-1-6通過轉軸驅動所述左拋盤4-1旋轉;所述攪拌傳動系統6-2由液壓馬達7驅動與輸出軸端連接的錐齒輪一 6-2-1,錐齒輪一 6-2-1和錐齒輪二 6-2-2正交錐齒輪傳動,錐齒輪二 6-2-2的輸出軸兩端分別與攪拌系統5的左右輸入軸同軸,所述攪拌傳動系統通過殼體6-2-3固定在兩個料斗之間。
[0034]所述錐齒輪二6-2-2的分度圓直徑大于所述錐齒輪一 6-2-1的分度圓直徑,以滿足攪拌系統的低速大扭矩工作需求。
[0035]所述攪拌系統5的左輸入軸5-1的軸端連接左攪拌桿5-1-1,所述攪拌系統5的右輸入軸5-2的軸端連接右攪拌桿5-2-1,所述左輸入軸5-1上安裝左軸承5-1-2,所述右輸入軸
5-2上安裝右軸承5-2-2,左攪拌桿5-1-1穿過攪拌系統安裝孔2-3上的套管2-3-2伸入左料斗2-1內部,右攪拌桿5-2-1穿過攪拌系統安裝孔2-3上的套管2-3-2伸入右料斗2-2內側,由于攪拌桿和攪拌系統輸出端分體連接,實現攪拌桿的更換便捷;套管的設置,使得物料無法進入攪拌系統,提高攪拌系統的可靠性。
[0036]所述皮帶輪一 6-1-2與皮帶輪二 6-1-3之間設置右皮帶張緊輪6-1-7,所述皮帶輪三6-1-5與皮帶輪四6-1-6之間設置左皮帶張緊輪6-1-8,保證皮帶處于張緊狀態。
[0037]所述傳動系統6外表面設置覆蓋件6-3,避免肥料進入傳動系統6,對傳動系統的內部零件運動造成影響。
[0038]本實施例中的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的工作原理為:
[0039]在工作過程中,液壓馬達7通過輸出軸以及正交錐齒輪的傳動將動力傳送至攪拌桿,實現對料斗內的肥料的攪拌,錐齒輪二 6-2-2的分度圓直徑大于所述錐齒輪一 6-2-1的分度圓直徑,以滿足攪拌系統的低速大扭矩工作需求。
[0040]攪拌桿與料斗上的攪拌系統輸出軸在套管內部進行可拆卸的連接,使得攪拌桿的安裝拆卸以及更換更加便捷,料斗安裝孔設在左、右料斗相鄰側壁相對位置處,攪拌系統安裝孔的位置設置以及套管的設置可有效提高攪拌系統的穩定性、避免漏料現象的發生。
[0041]經過攪拌之后的肥料進入落料調節系統,落料調節操縱桿3-5通過軟軸3-4、連桿
3-3與落料調節器一 3-1連接,通過調節落料調節操縱桿3-5轉動落料調節器一 3-1,滿足對左出料口 2-1-1和右出料口(2-2-1)落料的整體調節;落料調節器二3-2邊緣設置手柄3-6,通過旋轉手柄使落料調節器一 3-1和落料調節器二 3-2繞中心軸3-7產生相對旋轉運動,滿足對左出料口 2-1-1和右出料口 2-2-1落料的分開調節;落料調節系統可以對料斗落料量多少進行調節。
[0042]通過落料調節系統之后的肥料落入拋撒系統,拋撒系統4中互為鏡像關系、旋轉方向相反的雙拋盤的設置,可以增大拋撒范圍和肥料拋撒的均勻度。
[0043]液壓馬達7通過輸出軸、主動齒輪6-1-1、皮帶輪一 6-1-2、皮帶輪二 6-1-3驅動右拋盤4-2旋轉;液壓馬達7通過輸出軸、主動齒輪6-1-1、從動齒輪6-1-4、皮帶輪三和皮帶輪四
6-1-6驅動左拋盤4-1旋轉,以實現左、右拋撒系統的高速小扭矩工作需求。
[0044]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多種形式具體實施而不脫離發明的精神或實質,所以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不限于前述的細節,而應在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廣泛地解釋,因此落入權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圍內的變化和改型都應為權利要求所涵蓋。
【主權項】
1.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包括:由車體、安裝在車體上的傳動系統和液壓系統組成的一種多功能農用作業車輛,所述車體上設置有車架(I),車架(I)中部設有液壓快換接頭(1-1),其特征在于: 所述車架(I)上設置由料斗(2)、落料調節系統(3)、拋撒系統(4)、攪拌系統(5)、傳動系統(6)和液壓馬達(7)組成的雙拋盤撒肥裝置,所述雙拋盤撒肥裝置通過拋撒機支架(8)整體固定于所述車架(I)上;所述液壓快換接頭(1-1)與所述液壓馬達(7)相接;所述拋撒機支架(8)下邊緣外側設有滾輪(8-1),拋撒機支架(8)隨滾輪(8-1)在車架上表面水平移動;拋撒機支架(8)下方設置有擋板(8-2),拋撒機支架(8)通過擋板(8-2)與所述車架(I)螺栓連接; 所述料斗(2)由上大下小錐體結構的左料斗(2-1)和右料斗(2-2)組成,并固定在拋撒機支架(8)上部,左料斗(2-1)和右料斗(2-2)以縱向中心面對稱布置,左料斗(2-1)和右料斗(2-2)相鄰側壁相對位置處,分別開設攪拌系統安裝孔(2-3),攪拌系統安裝孔兩端設置有蓋板(2-3-1),所述蓋板中間伸向料斗內側方向固定設置有套管(2-3-2),在所述左料斗(2-1)和右料斗(2-2)之間設置攪拌系統(5),所述左料斗(2-1)下平面設置左出料口(2-1-1),所述右料斗(2-2)下平面設置右出料口(2-2-1),所述左料斗(2-1)和右料斗(2-2)下方分別固定落料調節系統(3),落料調節系統(3)能相對于左出料口(2-1-1)或右出料口(2-2-1)繞中心軸旋轉,落料調節系統(3)下方設置拋撒系統(4),所述拋撒系統(4)和攪拌系統(5)均通過傳動系統(6)與液壓馬達(7)連接,所述液壓馬達(7)固定在所述拋撒機支架(8)底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出料口(2-1-1)上設置I號扇形孔(2-1-1-1)和Π號扇形孔(2-1-1-2),1號扇形孔(2-1-1-1)位于12點時鐘處,Π號扇形孔(2-1-1-2)位于9點時鐘處,所述右出料口(2-2-1)上設置ΙΠ號扇形孔(2-2_1_1)和IV號扇形孔(2_2_1_2),ΙΠ號扇形孔(2_2_1_1)位于12點時鐘處,IV號扇形孔(2_2_1-2)位于3點時鐘處。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調節系統(3)包括落料調節器一 (3-1)和落料調節器二 (3-2),所述落料調節器一 (3-1)與落料調節器二(3-2)上均設置兩個與I號扇形孔(2-1-1-1)和Π號扇形孔(2-1-1-2)相同的扇形孔,左出料口(2-1-1)和右出料口(2-2-1)下方設置的落料調節器一(3-1)邊緣通過連桿(3-3)連接,連桿的一端通過軟軸(3-4)連接落料調節操縱桿(3-5);所述落料調節器二 (3-2)邊緣設置手柄(3-6),通過手柄使落料調節器一 (3-1)和落料調節器二 (3-2)繞中心軸(3-7)產生相對旋轉運動。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拋撒系統(4)由左拋盤(4-1)和右拋盤(4-2)組成,所述左拋盤(4-1)和右拋盤(4-2)旋轉方向相反,且互為鏡像關系。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系統(6)由拋撒傳動系統(6-1)和攪拌傳動系統(6-2)組成,所述拋撒傳動系統由液壓馬達(7)通過驅動軸與主動齒輪(6-1-1)連接,主動齒輪(6-1-1)與皮帶輪一 (6-1-2)同軸傳動,皮帶輪一(6-1-2)通過皮帶與皮帶輪二 (6-1-3)連接,皮帶輪二 (6-1-3)通過轉軸驅動所述右拋盤(4-2)旋轉;主動齒輪(6-1-1)與從動齒輪(6-1-4)平行齒輪傳動,從動齒輪(6-1-4)與皮帶輪三(6-1-5)同軸傳動,皮帶輪三(6-1-5)通過皮帶與皮帶輪四(6-1-6)連接,皮帶輪四(6-1-6)通過轉軸驅動所述左拋盤(4-1)旋轉;所述攪拌傳動系統(6-2)由液壓馬達(7)驅動與輸出軸端連接的錐齒輪一 (6-2-1),錐齒輪一 (6-2-1)和錐齒輪二 (6-2-2)正交錐齒輪傳動,錐齒輪二 (6-2-2)的輸出軸的兩端分別與攪拌系統(5)的左右輸入軸同軸,所述攪拌傳動系統通過殼體(6-2-3)固定在兩個料斗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錐齒輪二(6-2-2)的分度圓直徑大于所述錐齒輪一 (6-2-1)的分度圓直徑。7.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系統(5)的左輸入軸(5-1)的軸端連接左攪拌桿(5-1-1),所述攪拌系統(5)的右輸入軸(5-2)的軸端連接右攪拌桿(5-2-1),所述左輸入軸(5-1)上安裝左軸承(5-1-2),所述右輸入軸(5-2)上安裝右軸承(5-2-2),左攪拌桿(5-1-1)穿過攪拌系統安裝孔(2-3)上的套管(2-3-2)伸入左料斗(2-1)內部,右攪拌桿(5-2-1)穿過攪拌系統安裝孔(2-3)上的套管(2-3-2)伸入右料斗(2-2)內側。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帶輪一(6-1-2)與皮帶輪二 (6-1-3)之間設置右皮帶張緊輪(6-1-7),所述皮帶輪三(6-1-5)與皮帶輪四(6-1-6)之間設置左皮帶張緊輪(6-1-8)。9.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自走式雙拋盤撒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系統(6)外表面設置覆蓋件(6-3)。
【文檔編號】A01C15/00GK205727032SQ201620472301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0日
【發明人】王金德
【申請人】王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