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關于投放于液體并在液體中釋放添加劑的投放結構。
背景技術:
自有農業(yè)以來,農民便習慣在農田中施用人畜便、農作物殘渣、草木灰或含有肥料成分的等土壤添加物,以增進地力,從而促進農作物的生長。近年來由于農田大量施用化學肥料,少用有機肥,使得土壤偏酸,作物根部病害逐年增加,導致蔬菜及果樹等作物的生產力急劇下降。利用有機或無機物研制綜合性土壤添加物,不但可以改變或促進有益拮抗或腐生性微生物大量繁殖,強化作物生長勢態(tài),且可防治植物病害。
有機或無機添加物的投放必需考慮到方便性和有效性,太復雜的劑量調配或準備過程易造成投放失誤,從而影響添加物的效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添加劑投放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新穎的添加劑投放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農作物添加劑的液體投放結構,包括:一袋體,該袋體中填裝土壤添加物微粒;該袋體具有滲透結構;一薄膜,結合于該袋體并包覆于該袋體外部。
較佳的,該土壤添加物微粒為奈米硅片(Nanoscale Silicate Platelet;NSP)吸附奈米有機粉粒。
較佳的,該滲透結構是由分布在該袋體且貫穿該袋體的袋壁的外滲透孔和內滲透孔所構成。
較佳的,該外滲透孔具有開口于該袋體的內側袋壁的內口和開口于該袋體的外側袋壁的外口,該外口的口徑大于該內口的口徑,該內口的口徑小于該土壤添加物微粒的最小粒徑。
較佳的,該內滲透孔具有開口于該袋體的內側袋壁的內口和開口于該袋體的外側袋壁的外口,該內口的口徑大于該外口的口徑,該外口的口徑小于該土壤添加物微粒的最小粒徑。
較佳的,該薄膜為可溶性薄膜。
較佳的,該薄膜為非可溶性薄膜。
更進一步的,該薄膜具有一分離結構。
較佳的,該分離結構由沿著該薄膜橫斷面而環(huán)繞該薄膜的若干長孔和介于兩個長孔之間的架橋點所構成。
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于:
將投放結構投放于水溶液中,薄膜可水解,通過該滲透結構使水溶液可以順利的進入該袋體內,將該袋體中的微粒溶解,該袋體從內部膨脹,膨脹形成的內壓將土壤添加物的溶解液從該滲透結構向外釋出,使浸泡投放結構的水溶液成為土壤添加物稀釋液。
將投放結構投放于水溶液中,薄膜可水解,通過該外滲透孔的結構特性,水溶液可以順利的進入該袋體內,將該袋體中的微粒溶解,該袋體從內部膨脹,膨脹形成的內壓將土壤添加物的溶解液從該內滲透孔向外釋出,使浸泡投放結構的水溶液成為土壤添加物稀釋液。
若薄膜為非水解,則可利用該分離結構撤除或撕開薄膜,以利于水溶液作用于袋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投放結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投放結構的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投放結構的剖面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投放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投放結構的第二實施例撤除薄膜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于上述新型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按適于說明的比例、尺寸、變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繪,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予以繪制,事先聲明。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農作物添加劑的液體投放結構,該投放結構1包括:一袋體10,該袋體10為不溶于水的材質所制成;該袋體10中填裝土壤添加物微粒11,該土壤添加物微粒為奈米硅片(Nanoscale Silicate Platelet;NSP)吸附奈米有機粉粒。袋體10的周邊通過已知的封閉手段形成一封閉周邊12。袋體10具有防止微粒11滲出、外部水液可滲入袋體10內、以及溶解的土壤添加物可釋出至袋體10外的滲透結構13。一薄膜20,結合于袋體10并包覆于袋體10外部。
如圖1、3所示,滲透結構13是由分布在袋體10且貫穿袋體10的袋壁的外滲透孔14和內滲透孔15所構成。外滲透孔14具有開口于袋體10的內側袋 壁101的內口141和開口于袋體10的外側袋壁102的外口142,外口142的口徑大于內口141的口徑,內口141的口徑小于微粒11的粒徑。內滲透孔15具有開口于袋體10的內側袋壁101的內口151和開口于袋體10的外側袋壁102的外口152,內口151的口徑大于外口152的口徑,外口152的口徑小于微粒11的粒徑。
復如圖1所示,薄膜20的設置是為了防止該投放結構于常態(tài)放置時環(huán)境的水氣滲入袋體內。薄膜20為可溶性薄膜,投放結構1接觸水溶液,薄膜20可溶解于水。通過外滲透孔14的結構特性,水溶液可以順利的進入袋體10內,將袋體10中的微粒溶解,袋體10從內部膨脹,膨脹形成的內壓將土壤添加物的溶解液從內滲透孔15向外釋出,從而將浸泡投放結構1的水溶液成為土壤添加物稀釋液,可將土壤添加物稀釋液噴灑或澆灌于土壤。
如圖4、5所示,薄膜20為非溶解性薄膜,為避免薄膜20阻礙袋體10與水溶液的接觸,因此,投放結構1于接觸水溶液之前應將薄膜20撤除。為便于薄膜20撤除,薄膜20設一分離結構21。該分離結構21是由沿著薄膜20橫斷面而環(huán)繞薄膜20的若干長孔22和介于兩個長孔22之間的架橋點23所構成。施一向下的外力拉扯薄膜20,該薄膜20沿著分離結構而斷開脫離袋體10,即可將袋體10投入水溶液中。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及其所運用的技術原理,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基礎上的等效變換、簡單替換等顯而易見的改變,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