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禽類養殖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禽類養殖用腳環,屬于養殖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畜牧業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養殖的禽類的放心肉方面也越來越重視起來,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在提高,在餐桌上禽類食品也是必不可少,那么我們對于攝入量這么多的食品的質量,安全性上自然就會提高警惕。
對于禽類的質量安全需要很重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其來源問題,如果能夠給其定上一個標簽,標注上禽類的來源,包括廠家,聯系方式,防偽標識等等,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掃碼識別產品,從而我們就可以放心的將放心肉搬上餐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種禽類養殖用腳環,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禽類養殖用腳環,包括環體、第一轉軸、扣環、貼腳棉、第二轉軸、卡環、控制面板、卡槽、信息框、顯示屏、腳環壓力傳感器、USB插入口、卡扣和控制按鈕,所述環體內側設置有第一轉軸,且環體右側設置有扣環,所述扣環內側安裝有貼腳棉,且扣環前側與第二轉軸固定安裝,所述第二轉軸與卡環套接轉動安裝,所述第一轉軸前側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右側與卡槽固定一體成型,且控制面板內左側設置有信息框,所述信息框右側設置有顯示屏,所述控制面板內上側設置有腳環壓力傳感器,所述腳環壓力傳感器下側設有USB插入口,所述USB插入口下側設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下側設置有控制按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環體與扣環材料選用食品級PP無毒塑料。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第一轉軸內側設置有彈性伸縮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貼腳棉厚度為10m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信息框、顯示屏、腳環壓力傳感器、卡扣和控制按鈕均與環體一體模型成型。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使用佩戴后,從 養殖出售,一直到食用時拆下即可,腳環制作所用的材料無毒環保,用料少,節約了生產成本,該腳環標識信息多,不會影響禽類生長、走路,佩戴舒適,提高了禽類佩戴的舒適感。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禽類養殖用腳環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控制控制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環體;2、第一轉軸;3、扣環;4、貼腳棉;5、第二轉軸;6、卡環;7、控制面板;8、卡槽;9、信息框;10、顯示屏;11、腳環壓力傳感器;12、USB插入口;13、卡扣;14、控制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 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禽類養殖用腳環,包括環體1、第一轉軸2、扣環3、貼腳棉4、第二轉軸5、卡環6、控制面板7、卡槽8、信息框9、顯示屏10、腳環壓力傳感器11、USB插入口12、卡扣13和控制按鈕14,所述環體1內側設置有第一轉軸2,且環體1右側設置有扣環3,所述扣環3內側安裝有貼腳棉4,且扣環3前側與第二轉軸5固定安裝,所述第二轉軸5與卡環6套接轉動安裝,所述第一轉軸2前側設置有控制面板7,所述控制面板7右側與卡槽8固定一體成型,且控制面板7內左側設置有信息框9,所述信息框9右側設置有顯示屏10,所述控制面板7內上側設置有腳環壓力傳感器11,所述腳環壓力傳感器11下側設有USB插入口12,所述USB插入口12下側設置有卡扣13,所述卡扣13下側設置有控制按鈕14。
所述環體1與扣環3材料選用食品級PP無毒塑料,不會對禽類的肉質造成影響,安全無毒,可放心食用;第一轉軸2內側設置有彈性伸縮裝置,可根據禽類的腳脖粗細程度調節,不會對禽類的生長造成阻礙;所述貼腳棉4厚度10mm,舒適度高,可有效防止腳環對禽類腳脖造成的損傷;信息框9、顯示屏10、腳環壓力傳感器11、卡扣13和控制按鈕14均與環體1一體模型成型,實用性強,有效避免了難于辨認等情況的發生,有利于智能化控制的實現。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禽類養殖用腳環,在使用時, 將腳環套在禽類腳脖上,彎曲扣環3,使其圍繞第一轉軸2轉動,第一轉軸2內側的彈性伸縮裝置可自由伸縮,然后將卡環6扣合在卡槽8內,佩戴完畢,人們可以通過控制面板7上的信息,了解該禽類信息,包括廠家,電話,編號,控制面板7上設置有USB插入口12,人們可以通過USB插入口12進行信息輸入、輸出,并且企業在養殖過程中可實現對禽類的智能化控制,對禽類的健康生長狀況進行實時監控,通過控制按鈕14調節卡扣13松緊程度,使動物在生長過程中自動松緊腳脖,不用人工抓捕,腳環壓力傳感器11可以時刻將壓力反饋到顯示屏10,方便操作人員進行檢查,實現智能控制。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