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牽引帶,尤其涉及一種動物防撕咬牽引帶。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固定兇猛動物的牽引帶主要是用皮革或者織帶制作,而皮革和織帶會容易被犬自己咬斷,當動物用牽引帶獨自栓在固定物上時,動物會撕咬牽引帶逃脫,從而危害到公眾的人身安全,鑒于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動物防撕咬牽引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動物防撕咬牽引帶,來解決目前的兇猛動物的牽引帶容易被動物自己咬斷而逃脫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動物防撕咬牽引帶,包括皮帶扣、項帶、卡孔、牽引扣環、彈性鎖扣、牽引帶,所述的項帶端部貫穿皮帶扣,且所述項帶的端部與項帶鉚接或縫合相連,所述的項帶包含了第一織帶層和第一防護層,且所述的第一織帶層設于第一防護層內部,所述的卡孔數量為若干個,所述的卡孔分布于項帶上,所述的卡孔為通孔,所述的牽引扣環貫穿于項帶,所述的彈性鎖扣與牽引扣環可相互拆卸連接,所述的牽引帶的端部貫穿彈性鎖扣,且所述牽引帶的端部與牽引帶鉚接或者縫合相連,所述的 牽引帶包含了第二織帶層和第二防護層,且所述的第二織帶層設于第二防護層內部,所述的第一防護層和第二防護層材質均為芳綸或者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進一步,所述的項帶內側還設有防護墊。
進一步,所述牽引帶的外端還設有手位環。
進一步,所述的手位環內側還設有軟墊。
進一步,所述的彈性鎖扣與牽引扣環卡扣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動物防撕咬牽引帶,可將項帶套在動物的頸部,并將項帶的端部穿過皮帶扣,再將皮帶扣卡入到卡孔中,從而達帶將項帶固定在動物的頸部,再通過彈性鎖扣卡入到牽引扣環中,因此達到牽引帶與項帶連接,因此可通過牽引帶控制動物,當動物被單獨栓在固定物上時,由于項帶中的第一防護層和牽引帶中的第二防護層的材質為芳綸或者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而芳綸或者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為高密度材質,且強度極高,具有防砍、防割、防撕咬等功能,因此動物無法將牽引帶和項帶咬斷,從而防止動物逃脫。
附圖說明
圖1是動物防撕咬牽引帶的主視圖
圖2是牽引帶的主視圖
圖3是項帶的主視圖
圖4是項帶的剖視圖
圖5是牽引帶動剖視圖
圖6是牽引帶的局部放大視圖
皮帶扣1、項帶2、卡孔3、牽引扣環4、彈性鎖扣5、牽引帶6、第一織帶層7、第一防護層8、第二織帶層9、第二防護層10、防護墊201、手位環601、軟墊602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闡述了多種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構成所描述實施例基礎的概念的透徹理解。然而,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況下來實踐。在其他情況下,沒有具體描述眾所周知的處理步驟。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一種動物防撕咬牽引帶,包括皮帶扣1、項帶2、卡孔3、牽引扣環4、彈性鎖扣5、牽引帶6,所述的項帶2端部貫穿皮帶扣1,且所述項帶2的端部與項帶2鉚接或縫合相連,所述的項帶2包含了第一織帶層7和第一防護層8,且所述的第一織帶層7設于第一防護層8內部,所述的卡孔3數量為若干個,所述的卡孔3分布于項帶2上,所述的卡孔3為通孔,所述的牽引扣環4貫穿于項帶2,所述的彈性鎖扣5與牽引扣環4可相互拆卸連接,所述的牽引帶6的端部貫穿彈性鎖扣5,且所述牽引帶6的端部與牽引帶6鉚接或者縫合相連,所述的牽引帶6包含了第二織帶層9和第二防護層10,且所述的第二織帶層9設于第二防護層10內部,所述的第一防護層8和第二防護層10材質均為芳綸或者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所述的項帶2內側 還設有防護墊201,所述牽引帶6的外端還設有手位環601,所述的手位環601內側還設有軟墊602,所述的彈性鎖扣5與牽引扣環4扣相連,該動物防撕咬牽引帶,可將項帶2套在動物的頸部,并將項帶2的端部穿過皮帶扣1,再將皮帶扣1卡入到卡孔3中,從而達帶將項帶2固定在動物的頸部,再通過彈性鎖扣5卡入到牽引扣環4中,因此達到牽引帶6與項帶2連接,因此可通過牽引帶6控制動物,當動物被單獨栓在固定物上時,由于項帶2中的第一防護層8和牽引帶6中的第二防護層10的材質為芳綸或者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而芳綸或者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為高密度材質,且強度極高,具有防砍、防割、防撕咬等功能,因此犬只無法將牽引帶和項帶咬斷,從而防止動物逃脫,其中第一織帶層7是第一防護層8的載體,第二織帶層9是第二防護層10的載體,防護墊201是為軟墊,能增加犬只的舒適度,手位環601是便于人拉住牽引帶6,而在手位環601內側設有軟墊602,是能增加人手部的舒適度。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