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制作空腔式菌棒的模具。
背景技術:
食用菌是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實體,且能供人們食用或藥用的菌類總稱。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食用菌栽培做為一項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致富好項目在中國得以迅猛發展,食用菌產品曾一度供不應求,賣價不菲。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項目,食用菌又是一類有機、營養、保健的綠色食品。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人們消費增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農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徑。
食用菌生產的載體通常是菌棒,在菌棒制作過程中首先需要一個容器供其成型,現在大多使用塑料袋盛裝 ;這種方式制作的菌棒完全為實心的,提供的養料有限,淘汰快成本高;等菌棒成型后在使用打孔機械在上面進行打孔作業,非常耗時,而且這種方式還會使用大量的塑料袋,這些塑料袋在一次使用后,無法重復使用,只能被廢棄,浪費資源;在廢棄后,塑料袋難以被降解,會造成白色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菌棒、養料孔一次成型,且能夠避免白色污染的制作空腔式菌棒的模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制作空腔式菌棒的模具,包括中心筒、螺桿、模筒,其特征在于模筒下端設置有封閉的筒底,上端敞口,所述模筒側壁上開設有圓形通孔,所述模筒內部筒底上表面的中心設置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與模筒筒底活動連接;所述中心筒側壁上均勻的設置有與模筒側壁上圓形通孔一一對應的圓形通孔,中心筒側壁上的圓形通孔孔壁上攻有與螺桿相匹配的內螺紋;所述螺桿穿過模筒側壁圓形通孔后與中心筒側壁上的圓形通孔螺紋連接,每個模筒側壁圓形通孔內都穿設一根與中心筒側壁上的圓形通孔螺紋連接的螺桿。
進一步地,所述螺桿包括套有螺紋的螺紋桿和垂直焊接在螺紋桿一端用于推拉的把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使菌棒、菌棒中心肥料孔、菌棒側壁肥料吸收孔一次成形,省時省力,模具能夠多次重復使用,避免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中心筒,2、螺桿,3、模筒。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
在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附圖1和附圖2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制作空腔式菌棒的模具,包括中心筒1、螺桿2、模筒3,其特征在于模筒3下端設置有封閉的筒底,上端敞口,所述模筒3側壁上開設有圓形通孔,所述模筒3內部筒底上表面的中心設置有中心筒1,所述中心筒1與模筒3筒底活動連接;所述中心筒1側壁上均勻的設置有與模筒3側壁上圓形通孔一一對應的圓形通孔,中心筒1側壁上的圓形通孔孔壁上攻有與螺桿2相匹配的內螺紋;所述螺桿2穿過模筒3側壁圓形通孔后與中心筒1側壁上的圓形通孔螺紋連接,每個模筒3側壁圓形通孔內都穿設一根與中心筒1側壁上的圓形通孔螺紋連接的螺桿2;所述螺桿2包括套有螺紋的螺紋桿和垂直焊接在螺紋桿一端用于推拉的把手。
使用時,首先將中心筒1放置在模筒3內部,然后選擇一層模筒3側壁圓形通孔向內擦螺桿2,螺桿2的螺紋桿端部與中心筒1側壁上的圓形通孔螺紋連接,當一層的模筒3側壁圓形通孔全部擦上與中心筒1側壁圓形通孔螺紋連接的螺桿2后,中心筒1則置于模筒3筒底中心,然后向剩余的每個模筒3側壁圓形通孔內擦螺桿2,并與中心筒1側壁上的圓形通孔螺紋連接;然后向模筒3內部放入制作菌棒的材料并壓實,待菌絲成長到將菌棒籠絡成不易松散的一體后,首先通過轉動螺桿2尾部把手使螺桿2與中心筒1分離,然后通過把手將螺桿2從菌棒和模筒3內抽出,最后將成型菌棒從模筒3內取出即可。
本實用新型能夠使菌棒、菌棒中心肥料孔、菌棒側壁肥料吸收孔一次成形,省時省力,模具能夠多次重復使用,避免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