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屬于菜籽儲存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菜籽產出后處理環(huán)節(jié)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及時解決菜籽干燥與儲存的問題,菜籽入倉后,干燥不徹底,就會霉變。目前菜籽干燥大多采用自然晾曬或烘干機烘干的辦法,自然晾曬不會耗費能源,但要求有足夠大的晾曬場地,大量的人力和較好的天氣,陰天特別是雨天便不能進行晾曬,菜籽不能及時曬干可能造成重大損失,且晾曬過程中菜籽破損也較多,菜籽容易受到污染,而且效果差,一是只能在溫度較高的夏天使用,其他季節(jié)干燥效果很差,二是即使是在夏季,自然干燥也不能顧及糧倉內部的菜籽,一旦菜籽出現發(fā)熱的跡象,就需要進行翻倉、倒倉,費時費力;烘干機烘干雖然不受自然條件限制,時間短,但是其耗費能源多,國內使用燃煤鍋爐的多,對環(huán)境污染大,且烘干機烘干屬于高溫干燥,過高的溫度會使菜籽開裂,影響菜籽的品質,所以急需要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來解決上出現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wěn)定性好,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包括倉體組件、除塵機構、烘干機構、除濕機構以及太陽能蓄電機構,所述倉體組件由倉體以及倉頂組成,所述倉頂安裝在倉體上端面 上,所述除塵機構裝配在倉體左側,所述除塵機構由吸塵口、輸塵管、進風管、鼓風機、支撐架以及集塵斗組成,所述支撐架安裝在倉體外表面上,所述吸塵口裝配在倉體內表面上,所述吸塵口后端連接輸塵管,所述輸塵管下端連接集塵斗,所述集塵斗安裝在支撐架內,所述鼓風機裝配在集塵斗左側,所述鼓風機上端連接進氣管,所述進氣管前端與輸塵管相連接,所述烘干機構安裝在倉體下端面上,所述烘干機構由基座、電熱管以及傳熱墊組成,所述基座裝配在倉體下端面上,所述電熱管安裝在基座內,所述電熱管設有四組以上,所述傳熱墊裝配在基座上,所述除濕機構安裝在倉體右側,所述除濕機構由進風口、蒸發(fā)器、風機、輸氣管以及出風口組成,所述進風口裝配在倉體內表面上,所述蒸發(fā)器安裝在進風口后方,所述風機安裝在蒸發(fā)器后方,所述出風口裝配在進風口上端,所述出風口通過輸氣管與風機相連接,所述太陽能蓄電機構由太陽能光伏板、外殼、充電器以及蓄電池組成,所述太陽能光伏板安裝在倉頂上,所述太陽能光伏板裝配有四組,所述外殼安裝在倉體后端面上,所述蓄電池裝配在外殼內,所述充電器安裝在蓄電池右側。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通過螺栓與倉體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電熱管通過導線與蓄電池相連接,所述鼓風機通過導線與蓄電池相連接,所述風機通過導線與蓄電池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傳熱墊橫截面為波浪狀。
進一步地,四組所述太陽能光伏板呈椎體裝配在倉頂上,四組所述太陽能光伏板結構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太陽能光伏板通過導線與充電器相連接,所述充電器通過電源線與蓄電池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吸塵口、輸塵管、進風管、鼓風機、支撐架以及集塵斗,該設計改變了原有儲存?zhèn)}無法除塵的弊端,有效緩解了本實用新型內的粉塵污染, 大大降低了作業(yè)人員后期清潔菜籽的勞動強度,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電熱管以及傳熱墊,該設計解決了原有儲存?zhèn)}無法烘干工作的問題,有效蒸發(fā)了菜籽內殘留的水分,提高了烘干的效率,降低了企業(yè)烘干菜籽的成本,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蒸發(fā)器、風機、輸氣管以及出風口,該設計保證了本實用新型內的空氣干燥度,防止了潮濕空氣造成菜籽的霉變,保證了菜籽的質量,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太陽能光伏板、充電器以及蓄電池,該設計節(jié)約了電能,降低了能耗,為企業(yè)降低了生產成本,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操作方便,功能齊全,節(jié)約能源,降低企業(yè)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中除塵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中烘干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中除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中太陽能蓄電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倉頂、2-倉體、3-除塵機構、4-烘干機構、5-除濕機構、6-太陽能蓄電機構、31-吸塵口、32-輸塵管、33-進風管、34-鼓風機、35-支撐架、36-集塵斗、41-基座、42-電熱管、43-傳熱墊、51-進風口、52-蒸發(fā)器、53-風機、54-輸氣管、55-出風口、61-太陽能光伏板、62-外殼、63-蓄電池、64-充電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菜籽節(jié)能儲存?zhèn)},包括倉體組件、除塵機構3、烘干機構4、除濕機構5以及太陽能蓄電機構6,倉體組件由倉體2以及倉頂1組成,倉頂1安裝在倉體2上端面上。
除塵機構3裝配在倉體2左側,除塵機構3由吸塵口31、輸塵管32、進風管33、鼓風機34、支撐架35以及集塵斗36組成,支撐架35安裝在倉體2外表面上,吸塵口31裝配在倉體2內表面上,吸塵口31后端連接輸塵管32,輸塵管32下端連接集塵斗36,集塵斗36安裝在支撐架35內,鼓風機34裝配在集塵斗36左側,鼓風機34上端連接進氣管33,進氣管33前端與輸塵管相32連接。
烘干機構4安裝在倉體2下端面上,烘干機構4由基座41、電熱管42以及傳熱墊43組成,基座41裝配在倉體2下端面上,電熱管42安裝在基座41內,電熱管42設有四組以上,傳熱墊43裝配在基座41上。
除濕機構5安裝在倉體2右側,除濕機構5由進風口51、蒸發(fā)器52、風機53、輸氣管54以及出風口55組成,進風口51裝配在倉體2內表面上,蒸發(fā)器52安裝在進風口51后方,風機53安裝在蒸發(fā)器52后方,出風口55裝配在進風口51上端,出風口55通過輸氣管54與風機53相連接。
太陽能蓄電機構6由太陽能光伏板61、外殼62、充電器64以及蓄電池63組成,太陽能光伏板61安裝在倉頂1上,太陽能光伏板61裝配有四組,外殼62安裝在倉體2后端面上,蓄電池63裝配在外殼62內,充電器64安裝在蓄電池63右側。
支撐架35通過螺栓與倉體2相連接,電熱管42通過導線與蓄電池63相連接,鼓風機34通過導線與蓄電池63相連接,風機53通過導線與蓄電池63相連接,傳熱墊43橫截面為波浪狀,四組太陽能光伏板61呈椎體裝配在倉頂1上,四組太陽能光伏板61結構相同,太陽能光伏板61通過導線與充電器64相連接,充電器64通過電源線與蓄電池63相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紫外線照射到倉頂上時,倉頂上的太陽能光伏板61吸收紫外線,并將紫外線轉換成電流傳遞給充電器64,充電器64接收電流并給蓄電池63充電,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太陽能光伏板61、充電器64以及蓄電池63,該設計節(jié)約了電能,降低了能耗,為企業(yè)降低了運成產成本。
作業(yè)人員將菜籽存放至本實用新型內時,倉體2內會產生大量的粉塵,作業(yè)人員運行鼓風機34,鼓風機34通過進風管33將倉體2內的粉塵吸入至吸塵口31,吸塵口31將吸入的粉塵通過輸塵管32存放至下端的集塵斗36內,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吸塵口31、輸塵管32、進風管33、鼓風機34、支撐架35以及集塵斗36,該設計改變了原有儲存?zhèn)}無法除塵的弊端,有效緩解了本實用新型內的粉塵污染,大大降低了作業(yè)人員后期清潔菜籽的勞動強度。
菜籽放置在傳熱墊43上后,基座41內的電熱管42吸收蓄電池63內的電流進行加熱,并將熱量傳輸至傳熱墊43,傳熱墊43吸收熱量,同時給菜籽進行烘干,去除菜籽內殘留的水分,從而達到烘干效果,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電熱管42以及傳熱墊43,該設計解決了原有儲存?zhèn)}無法烘干工作的問題,有效蒸發(fā)了菜籽內殘留的水分,提高了烘干的效率,降低了企業(yè)烘干菜籽的成本。
作業(yè)人員運行風機53,風機53將倉體2內的潮濕空氣抽入進風口51內,潮濕空氣經過蒸發(fā)器52時,蒸發(fā)器52通過高溫蒸發(fā)空氣中的水分,并將干燥的空氣通過輸氣管54輸送至出風口55,出風口55將干燥的空氣排入倉體2內,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蒸發(fā)器52、風機53、輸氣管54以及出風口55,該設計保證了本實用新型內的空氣干燥度,防止了潮濕空氣造成菜籽的霉變,保證了菜籽的質量。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 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