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系統,屬于作物節水灌溉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地埋式滴灌是近幾年在美國、澳大利亞和以色列等國家廣泛推廣的一種新的滴灌技術,即滴灌毛管鋪設在耕作層以下,將農作物所需要的水肥直接灌溉到作物根部的滴灌方式。該方法適合于棉花、玉米、小麥、等大田條播作物、尤其是牧草類多年生作物的種植,具有節水、增產、省工、節支、提效等優點。由于紫花苜蓿是世界上著名的優質牧草之一,它不僅產草量高、草質優良,而且富含粗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為畜、禽及草食性魚類所喜食,飼用價值很高。同時,由于紫花苜蓿生長年限長,每年不需復耕,特別適合地埋式滴灌技術及設備的應用。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紫花苜蓿地埋式滴灌種植方法,達到在灌溉水資源有限的干旱農牧區生產高產優質牧草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干旱農牧區,采用地埋式滴灌技術種植紫花苜蓿的滴灌系統,克服干旱區地表蒸發嚴重、牧草耗水量大的問題;解決灌溉水利用率不高和水資源缺乏的問題;解決牧草收割時損壞地面灌水設施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系統,包括蓄水池、進水管、水泵、出水管、首部樞紐以及供水管道;所述蓄水池與水泵之間通過進水管連接,水泵與首部樞紐之間通過出水管連接,所述水泵能夠抽取蓄水池中的水輸送至首部樞紐;所述首部樞紐包括過濾設備以及壓差式施肥罐,所述過濾設備用于對水泵輸送的水進行過濾,所述壓差式施肥罐用于向過濾后的水中投放肥料;所述供水管道包括連接于所述首部樞紐的干管、連接于干管并埋設于地下的若干分干管以及連接于分干管并埋設與地下的若干配水支管,若干滴灌管連接于所述配水支管,通過滴灌管上的滴頭向外進行滴灌。
在所述進水管插入到所述蓄水池內的一端設置有攔污柵。
所述過濾設備包括離心過濾機或疊片過濾機。
所述滴灌管為壁厚大于0.4毫米、滴灌管的滴頭間距0.5米、流量為1.2L/h的地埋式滴灌管,滴灌管間距0.8~1.0米,埋深25~30cm。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較干旱的地塊,清明節前兩周進行施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尿素60公斤,磷酸二銨60公斤,硫酸鉀45公斤;
2)清明前7天深耕30厘米,耙細后曬田2周,再淺翻15厘米,耙細后整平;
3)使用鋪管機械進行滴灌管埋設,滴灌管為壁厚大于0.4毫米、滴灌管的滴頭間距0.5米、流量為1.2L/h的地埋式滴灌管,滴灌管間距0.8~1.0米,埋深25~30cm;
4)在種植行內開挖寬35厘米,深2厘米的種植溝;
5)在4月下旬至5月初進行播種,播前將選好的種子浸泡在50~60℃水中30分鐘,取出晾干后播種。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系統及其種植方法,與現有噴灌、微噴灌、地面滴灌種植紫花苜蓿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不采用地面灌溉,不會產生地表徑流;在較干旱的農牧區種植紫花苜蓿,降低了地表無效蒸發,解決農牧區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能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輸配水管道及滴灌管埋設于地下,避免了因機耕或人為因素而造成的灌溉設備的損壞,同時有效避免了塑料管路因紫外線照射而引起的老化,大大延長了灌水系統的使用壽命;
3、滴灌管埋設于地下,一次鋪設可連續使用5-8年,減少了每年重復鋪設及回收滴灌管的工作,大大節約了勞動力及費用投入;
4、可以將水、肥、氣、熱直接供給到紫花苜蓿根部,大大提高水、肥、氣、熱的利用效率;
5、采用本實用新型地埋式滴灌技術種植紫花苜蓿,具有出苗率、活苗率高,雜草及病蟲害少,畝產量高及苜蓿品質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系統,包括蓄水池1、進水管2、水泵3、出水管4、首部樞紐5以及供水管道;所述蓄水池1與水泵3之間通過進水管2連接,水泵3與首部樞紐5之間通過出水管4連接,所述水泵3能夠抽取蓄水池1中的水輸送至首部樞紐5;所述首部樞紐5包括過濾設備以及壓差式施肥罐,所述過濾設備用于對水泵輸送的水進行過濾,所述壓差式施肥罐用于向過濾后的水中投放肥料;所述供水管道包括連接于所述首部樞紐5的干管61、連接于干管61并埋設于地下的若干分干管62以及連接于分干管62并埋設與地下的若干配水支管63,若干滴灌管64連接于所述配水支管63,通過滴灌管64上的滴頭向外進行滴灌。
在所述進水管2插入到所述蓄水池1內的一端設置有攔污柵21。
所述過濾設備包括離心過濾機或疊片過濾機。
所述滴灌管為壁厚大于0.4毫米、滴灌管的滴頭間距0.5米、流量為1.2L/h的地埋式滴灌管,滴灌管間距0.8~1.0米,埋深25~30cm。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紫花苜蓿的地埋式滴灌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較干旱的地塊,清明節前兩周進行施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尿素60公斤,磷酸二銨60公斤,硫酸鉀45公斤;
2)清明前7天深耕30厘米,耙細后曬田2周,再淺翻15厘米,耙細后整平;
3)使用鋪管機械進行滴灌管埋設,滴灌管為壁厚大于0.4毫米、滴灌管的滴頭間距0.5米、流量為1.2L/h的地埋式滴灌管,滴灌管間距0.8~1.0米,埋深25~30cm;
4)在種植行內開挖寬35厘米,深2厘米的種植溝;
5)在4月下旬至5月初進行播種,播前將選好的種子浸泡在50~60℃水中30分鐘,取出晾干后播種。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