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豆類脫殼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脫殼裝置領域,具體的提供了一種豆類脫殼機。包括機架、傳送裝置、碾壓裝置和篩分裝置,碾壓裝置位于傳送裝置的末端,篩分裝置位于傳送裝置和碾壓裝置的下方;所述傳送裝置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二傳送裝置和第一傳送裝置,所述第一傳送裝置由兩個第一傳動輪及第一傳送皮帶組成,所述第二傳送裝置由第二、第三、第四傳動輪及第二傳送皮帶組成,所述第三及第四傳動輪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二傳動輪高于第三及第四傳動輪、且位于第三及第四傳動輪的前方、遠離碾壓裝置一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節省人工,提高脫殼效率。且豆類經傳送裝置及碾壓裝置的二次碾壓后再經篩分裝置篩分,可實現充分分離,脫殼質量高。
【專利說明】
一種豆類脫殼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脫殼裝置領域,具體的提供了一種豆類脫殼機。
【背景技術】
[0002]豆科作物大多具有生物固氮的能力,可用于綠肥還田,具有改土培肥,減少化肥施用量的作用。目前,豆類的脫夾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傳統的晾曬脫水,即通過晾曬,依靠豆莢自身的脫水進裂,并通過揚場機具翻動來實現脫殼,該方法耗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且如遇陰雨天,還可能使豆類慪爛。另一種是通過機械設備脫水,這些設備降低脫殼強度、提高脫殼效率。但脫殼質量并不高,尤其對于扁豆屬的拉巴豆,常常出現脫殼不完全,或即使殼打開了,豆仍留在豆莢中,沒有完全分離出來。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豆類脫殼機。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豆類脫殼機,包括機架、傳送裝置、碾壓裝置和篩分裝置,碾壓裝置位于傳送裝置的末端,篩分裝置位于傳送裝置和碾壓裝置的下方;所述傳送裝置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二傳送裝置和第一傳送裝置,所述第一傳送裝置由兩個第一傳動輪及第一傳送皮帶組成,所述第二傳送裝置由第二、第三、第四傳動輪及第二傳送皮帶組成,所述第三及第四傳動輪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二傳動輪高于第三及第四傳動輪、且位于第三及第四傳動輪的前方、遠離碾壓裝置一端。
[0005]豆類在第一傳送裝置及第二傳送裝置的帶動下有序傳輸、并進行初步擠壓,有利于豆、殼的進一步分離。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傳送皮帶上平行于傳輸方向間隔設置有第一凸齒。增加摩擦,更有利于豆、殼分離。
[0007]進一步的,所述碾壓裝置包括轉動軸及碾壓筒,所述碾壓筒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凸齒相匹配的第二凸齒。通過凸齒碾壓,增加接觸面積,更有利于豆、殼分離。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傳送裝置的傳輸速度大于第二傳送裝置的傳輸速度。除了擠壓作用,還有剪切作用,更有利于豆、殼分離,提高分離效率。
[0009]進一步的,所述碾壓裝置的轉速大于第一傳送裝置的傳輸速度。
[0010]進一步的,所述篩分裝置包括與水平面呈傾斜狀的第一篩網,所述第一篩網與振蕩器相連,第一篩網末端設有出殼口。碾壓過的豆類在振蕩器的作用下進一步分離。傾斜狀篩網的設置,既延長篩分距離,使豆類充分分離,有有利于豆莢的排出。
[0011]進一步的,所述篩分裝置還包括與水平面呈傾斜狀的第二篩網,第二篩網位于第一篩網下方,且與第一篩網的傾斜方向相反,第二篩網的末端設有出豆口。豆子經二次篩分后從出顯口排出。
[0012]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下部設有檢修門。如果篩分裝置發生堵塞,可及時疏通。
[0013]本實用新型優點:1、第一、第二傳送裝置的設置,可對豆類進行初步碾壓,同時使?類的傳輸更有序,有利于提尚擠壓效率及脫殼效率。
[0014]2、凸齒的設置,可增加摩擦,進一步提高脫殼效率。
[0015]3、第一、第二傳送裝置以及碾壓裝置的傳輸速度不一致,可增加剪切力,更有利于脫殼,同時提高脫殼效率。
[0016]4、篩分裝置的設置,將脫殼與篩分同步進行,節省人工,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碾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1至圖3中的附圖標號為:1_機架,2-碾壓裝置,3-篩分裝置,4-第一傳送裝置,5-第二傳送裝置,6-第一傳動輪,7-第一傳送皮帶,8-第二傳動輪,9-第三傳動輪,10-第四傳動輪,11-第二傳送皮帶,12-第一凸齒,13-轉動軸,14-碾壓筒,15-第二凸齒,16-第一篩網,17-第二篩網,18-振蕩器,19-出殼口,20-出豆口,21-進料口,22-檢修門。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22]如圖1-3所示,一種豆類脫殼機,包括機架1、傳送裝置、碾壓裝置2和篩分裝置3,碾壓裝置2位于傳送裝置的末端,篩分裝置3位于傳送裝置和碾壓裝置2的下方。
[0023]所述傳送裝置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二傳送裝置5和第一傳送裝置4,所述第一傳送裝置4由兩個第一傳動輪6及第一傳送皮帶7組成,所述第二傳送裝置5由第二傳動輪8、第三傳動輪9、第四傳動輪10及第二傳送皮帶11組成,所述第三及第四傳動輪10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二傳動輪8高于第三及第四傳動輪10、且位于第三及第四傳動輪10的前方、遠離碾壓裝置2—端。所述第一傳送皮帶7上平行于傳輸方向間隔設置有第一凸齒12。所述第一傳送裝置4的傳輸速度略大于第二傳送裝置5的傳輸速度。
[0024]所述碾壓裝置2包括轉動軸13及碾壓筒14,所述碾壓筒14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凸齒12相匹配的第二凸齒15。所述碾壓裝置2的轉速略大于第一傳送裝置4的傳輸速度。
[0025]所述篩分裝置3包括與水平面呈傾斜狀的第一篩網16和第二篩網17,所述第一篩網與振蕩器18相連,第一篩網16末端設有出殼口 19。第二篩網17位于第一篩網16下方,且與第一篩網16的傾斜方向相反,第二篩網17的末端設有出豆口 20。
[0026]機架I上方設有進料口21,所述進料口 21位于第一傳送輪6上方,第二傳送輪8左側、遠離碾壓裝置2—端。機架I下部設有檢修門22。
[0027]使用時,將拉巴豆等豆類作物從進料口21放入,豆類在第一、第二傳送裝置5的作用下初步碾壓并向后傳輸;初步碾壓過的豆類進入碾壓裝置2,在第一傳送裝置4和碾壓裝置2的協同作用下進行二次碾壓,使豆莢進一步打開。碾壓過的豆類在振蕩器18的作用下在第一篩網16上進行篩分,豆莢被隔在第一篩網16上,并從出殼口 19排出;豆子進入第二篩網17,進行二次篩分后從出豆口 20排出。
[0028]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節省人工,提高脫殼效率。且豆類經二次碾壓后再經振動篩分,可實現充分分離,脫殼質量高。
[0029]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修改或改動,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豆類脫殼機,包括機架、傳送裝置、碾壓裝置和篩分裝置,碾壓裝置位于傳送裝置的末端,篩分裝置位于傳送裝置和碾壓裝置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裝置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二傳送裝置和第一傳送裝置,所述第一傳送裝置由兩個第一傳動輪及第一傳送皮帶組成,所述第二傳送裝置由第二、第三、第四傳動輪及第二傳送皮帶組成,所述第三及第四傳動輪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二傳動輪高于第三及第四傳動輪、且位于第三及第四傳動輪的前方、遠離碾壓裝置一端。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豆類脫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送皮帶上平行于傳輸方向間隔設置有第一凸齒。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豆類脫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壓裝置包括轉動軸及碾壓筒,所述碾壓筒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凸齒相匹配的第二凸齒。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豆類脫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送裝置的傳輸速度大于第二傳送裝置的傳輸速度。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豆類脫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壓裝置的轉速大于第一傳送裝置的傳輸速度。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豆類脫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篩分裝置包括與水平面呈傾斜狀的第一篩網,所述第一篩網與振蕩器相連,第一篩網末端設有出殼口。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豆類脫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篩分裝置還包括與水平面呈傾斜狀的第二篩網,第二篩網位于第一篩網下方,且與第一篩網的傾斜方向相反,第二篩網的末端設有出豆口。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豆類脫殼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下部設有檢修門。
【文檔編號】A01F11/00GK205727142SQ201620635657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發明人】唐紅琴, 何鐵光, 李忠義, 蒙炎成, 王瑾, 董文斌, 韋彩會, 張野, 俞月鳳, 胡鈞銘, 李婷婷, 曾向陽
【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