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養殖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泥鰍育苗池。
背景技術: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泥鰍養殖業發展迅速,商品泥鰍已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且有望進入保健食品的領域。泥鰍對環境有很強的順應本領,在池塘、溝邊、湖泊、河流、水庫、稻田等種種淡水水域中均能養殖繁衍,但隨著水資源污染、大量捕捉等緣故,導致我國野生泥鰍產量逐年降落,而國內外市場需求又逐年上升,這為人工養殖泥鰍創造了很大的商機,現在泥鰍養殖已成為農民創收致富的一條很好的途徑。
在現有技術中,室外人工泥鰍養殖簡單,抗震能力差,產量低,產品質量不高,經濟效益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泥鰍養殖業的發展。如能設計一種集育種、育苗及養殖為一體的泥鰍養殖系統將能解決上述問題。
有鑒于此,為解決泥鰍的育苗問題,而產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優化現有生產工藝的不足,適應現實需要,提供一種泥鰍育苗池。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泥鰍育苗池,包括截面呈上寬下窄梯形結構的池體,池體的兩側壁與池底的銳角夾角為30-45°,池體內前端設有進水口,后端設有排水口,排水口處設有緩沖口,緩沖口的入口處設有防逃網,池底從前往后為向下的斜坡結構。
所述的池體內及池體兩側的堡坎均覆蓋有防滲透膜,池體中間位于防滲透膜下部沿池體的縱向設有排空管道,排空管道的出口設于緩沖口處。
所述池體中間的上方沿池體的縱向設有曝氣總管,曝氣總管沿軸向均勻設有若干個曝氣支管,若干個曝氣支管在曝氣總管徑向上對稱分布,曝氣支管的下部沿軸向均勻設有若干個曝氣管,曝氣管伸入養殖水面曝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池體的截面呈上寬下窄的梯形結構,池體的兩側壁與池底的銳角夾角為30-45°,可以提供幼苗附著,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池底從前往后為向下的斜坡結構可以方便排水。
2.池體內設有曝氣管,可進一步提高養殖密度。
3. 在池體內及池體兩側的堡坎均覆蓋有防滲透膜,可達到節水及防止泥鰍潛逃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中,池體1,緩沖口2,防逃網3,堡坎4,排空管道5,曝氣總管6,曝氣支管7,曝氣管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參見圖1-3。
一種泥鰍育苗池,包括截面呈上寬下窄梯形結構的池體1,池體的兩側壁與池底的銳角夾角為30-45°,池體內前端設有進水口,后端設有排水口,排水口處設有緩沖口2,緩沖口2的入口處設有防逃網3,池底從前往后為向下的斜坡結構。
所述的池體內及池體兩側的堡坎4均覆蓋有防滲透膜,池體中間位于防滲透膜下部沿池體的縱向設有排空管道5,排空管道5的出口設于緩沖口2處。
所述池體中間的上方沿池體的縱向設有曝氣總管6,曝氣總管6沿軸向均勻設有若干個曝氣支管7,若干個曝氣支管7在曝氣總管6徑向上對稱分布,曝氣支管的下部沿軸向均勻設有若干個曝氣管8,曝氣管8伸入養殖水面曝氣。
本實用新型池體結構,可以提供幼苗附著,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池底從前往后為向下的斜坡結構可以方便排水,池體內設有曝氣管,可進一步提高養殖密度。池體內及池體兩側的堡坎4均覆蓋有防滲透膜,可達到節水及防止泥鰍潛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