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防治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蝸牛防治裝置,屬于蝸牛防治領域,旨在提供一種蝸牛防治裝置,其能夠無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蝸牛進行捕捉和除害。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蝸牛防治裝置,包括苗床周邊的固定樁和斗狀容器,所述斗狀容器中部設有和固定樁截面配合的通孔,所述斗狀容器通過通孔套設在固定樁上;所述斗狀容器包括橫向拼接的半斗一和半斗二,所述半斗一和半斗二上設有連接固定的固定件;所述斗狀容器中填充有除蝸牛劑。
【專利說明】
蝸牛防治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植物保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蝸牛防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石斛等其他植物的大棚苗床培育的過程中,蝸牛在陰雨天氣,特別是在凌晨和晚上會通過苗床周邊的固定粧爬到苗床上食用石斛,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但是由于蝸牛通常在凌晨和晚上出沒,人工捕捉蝸牛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捕捉難度較大。若用藥物進行噴灑除害,藥物殘留在石斛上又會影響其生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蝸牛防治裝置,其能夠無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蝸牛進行捕捉和除害,并且不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0005]—種蝸牛防治裝置,包括苗床周邊的固定粧和容器,所述容器中部設有和固定粧橫截面形狀配合的通孔,所述容器通過通孔套設在固定粧上;所述容器包括橫向拼接的半斗一和半斗二,所述半斗一和半斗二上設有連接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容器中填充有除蝸牛劑。
[0006]通過上述方案,利用容器包括橫向拼接的半斗一和半斗二,并利用其中部的通孔套接在固定粧上,采用橫向拼接的方式,安裝方便,無需將固定粧抬起從固定粧下部將容器套在固定粧上。而拼接后的半斗一和半斗二通過固定件進行連接固定之后,在容器中填充除蝸牛劑。從而,當蝸牛順著固定粧向上移動時,會順著容器的外壁向容器內移動,進入到容器內的蝸牛會在除蝸牛劑中被消滅,達到了無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就可以對蝸牛進行消除的目的,并且也不會對植物的生長產生影響。
[0007]進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設置在半斗一和半斗二拼接處外側同一高度的耳板,所述耳板之間通過螺栓固定。
[0008]通過上述方案,將半斗一和半斗二分別安裝到固定粧上并相互拼接,然后用螺栓將兩個耳板擰緊固定,從而讓半斗一和半斗二能夠緊密的貼合在固定粧上。
[0009]進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設置在半斗一拼接處外側的扣環和設置在半斗二拼接處外側統一高度到有倒勾的舌板,所述舌板穿過扣環后卡嵌在扣環壁上。
[0010]通過上述方案,在半斗一拼接處的外側設置有扣環,并在半斗二拼接處外側的同一高度設置帶有倒勾的舌板。在半斗一和半斗二進行拼接的同時,舌板進入到扣環內,舌板上的倒勾在穿過扣環后卡在扣環壁上,從而將半斗一和半斗二緊密的貼合固定在固定粧上。
[0011]進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設置在半斗一和半斗二外側拼接處的處于同一高度的彈性桿,所述彈性桿上設置有球體。
[0012]通過上述方案,在將半斗一和半斗二相互拼接同時,彈性桿上的球體會相互抵觸,這時,將兩個球體分別向上和向下扳動并相互扭轉,使其位置對調,而彈性桿會因此發生形變,在彈性桿彈力的作用下,兩個球體會緊密地抵觸在一起,從而讓半斗一和半斗二能夠緊密的貼合在固定粧上。
[0013]進一步的,半斗一的拼接處設置有拼接槽,半斗二的拼接處設置有與拼接槽配合的凸臺。
[0014]通過上述方案,通過拼接槽和凸臺的配合實現半斗一和半斗二的快速拼接,并且通過拼接槽和凸臺的拼接能夠為后續的利用耳板和螺栓的固定或舌板和扣環的配合等方式將半斗一和半斗二緊固在固定粧上做鋪墊,起到快速定位的作用。
[0015]進一步的,所述半斗一的拼接面設有密封墊。
[0016]通過上述方案,密封墊用于加強半斗一和半斗二相互對接的拼接面的密封性,除蝸牛劑從拼接面處泄漏。
[0017]進一步的,所述除蝸牛劑為固態鹽。
[0018]通過上述方案,固態鹽能夠吸取蝸牛表面的粘液,讓蝸牛脫水,失去活性,從而達到在不用大量人力物力或者噴灑農藥等方式下完成對蝸牛的消除任務。
[0019]進一步的,所述容器為不銹鋼或塑料制品。
[0020]通過上述方案,不銹鋼或塑料材料能夠避免被固態鹽侵蝕的弊端。
[0021]進一步的,所述半斗一和半斗二在通孔處向上設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部設置有拱形遮水蓋。
[0022]通過上述方案,拱形遮水蓋能夠避免在對苗床進行灌溉時,防止水灑落到容器中使固態鹽吸水熔化變成鹽水,而用固態鹽除蝸牛就是利用鹽強力的吸水性使蝸牛細胞脫水,所以鹽水對蝸牛的除害效果會大大降低,拱形遮水蓋就是為了避免固態鹽遇水融化。
[0023]進一步的,在所述固定粧上位于容器的下方設置有定位螺釘。
[0024]通過上述方案,定位螺釘用于容器的固定,防止其在固定粧上向下滑動。
[002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1、通過在固定粧上設置的填充有除蝸牛劑的容器進行蝸牛除害,無需大量的人力物力;
[0027]2、容器設計成兩個半斗拼接的形式,便于安裝和拆卸。
【附圖說明】
[0028]圖1為實施例一用于體現苗床結構的示意圖;
[0029]圖2為實施例一用于體現容器結構的示意圖;
[0030]圖3為實施例二用于體現套筒和拱形遮水蓋結構的示意圖;
[0031 ]圖4為實施例三用于體現耳板位置的示意圖;
[0032]圖5為實施例三用于體現半斗一和半斗二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0033]圖6為實施例四用于體現扣環和舌板位置的示意圖;
[0034]圖7為實施例四用于體現扣環和舌板射界而機構示意圖;
[0035]圖8為實施例五用于體現彈性桿固定示意圖;
[0036]圖9為實施例五用于體現彈性桿結構的示意圖。
[0037]圖中,1、苗床;11、固定粧;12、定位螺釘;2、容器;201、半斗一;2011、拼接槽;2012、密封墊;202、半斗二; 2021、凸臺;21、通孔;22、固態鹽;23、套筒;24、拱形遮水蓋;3、耳板;4、扣環;41、舌板;42、倒勾;5、彈性桿;51、球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9]實施例一,一種蝸牛防治裝置,如圖1和2所示,包括苗床I下方的固定粧11,固定粧11上設置有由不銹鋼或塑料制成的容器2,該容器2通過其中部設置的通孔21套設在固定粧11上,該固定粧11內填充有用于除蝸牛的固態鹽22。在固定粧11上位于容器2的下方設置有定位螺釘12,定位螺釘12用于避免容器2受自身重力影響在固定粧上向下滑動。
[0040]防治原理:蝸牛通過苗床I周邊的固定粧11向苗床I爬行,在到達容器2后必須要從容器2的外壁上向容器2內移動才能繼續向上爬行,到達容器2內的蝸牛需要穿過固態鹽22所在區域向容器2的中心移動,蝸牛遇到固態鹽22之后,蝸牛表面的黏液被鹽大量吸收,使蝸牛身體萎縮,細胞缺水,失去活性,從而達到無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就能達到防治蝸牛的目的,并且也不會對植物的生長產生影響。
[0041]實施例二,一種蝸牛防治裝置,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3所示,在容器2中部的通孔21處向上設置有套筒23,套筒23上部連接拱形遮水蓋24。
[0042]拱形遮水蓋24用于保護固態鹽22免遭澆灌時灑落的水的浸濕。灑到拱形遮水蓋24上的水會順著拱形遮水蓋24的上表面向下流淌,而不會流入容器2內。
[0043]實施例三,一種蝸牛防治裝置,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4和5所示,容器2由兩個半斗橫向拼接而成,包括半斗一 201和半斗二 202,在半斗一 201的拼接處設有拼接槽2011,半斗二 202的拼接處設有和拼接槽2011配合的凸臺2021,在半斗一 201和半斗二 202的拼接面上設置有密封墊2012。在半斗一 201和半斗二 202拼接處外側的同一高度設有耳板3,并用螺栓進行連接固定。
[0044]圖1和5中,將半斗容器一分為二并采用橫向拼接的形式,利用帶有密封墊2012的拼接槽2011和凸臺2021對接,安裝方便,無需將苗床I抬起從固定粧11底部將容器2套在固定粧11上。最后通過螺栓固定耳板3將半斗一 201和半斗二 202連接固定,并使其緊密固定在固定粧11上。
[0045]實施例四,一種蝸牛防治裝置,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6和7所示,半斗一 201和半斗二 202通過如下方式進行連接固定。在半斗一 201拼接處外側設置扣環4,在半斗二 202拼接處外側同一高度設置帶有倒勾42的舌板41,舌板41穿過扣環4后卡嵌在扣環4壁上。
[0046]圖6和7中,在將半斗一201和半斗二202相互拼接的同時,帶有倒勾42的舌板41就會順勢進入到扣環4中。在進入扣環4的過程中,由于舌板41上倒勾42的存在,舌板41會受到彎曲和變形,當倒勾42穿過扣環4后,舌板41恢復形變,倒勾42會立即卡在扣環4壁上,實現將半斗一201和半斗二201緊密的扣在固定粧11上的目的。
[0047]實施例五,一種蝸牛防治裝置,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8和9所示,半斗一 201和半斗二 202通過如下方式進行連接固定。在半斗一 201和半斗二 202拼接處外側的同一高度上設置有彈性桿5,彈性桿5上連接球體51。
[0048]在將半斗一201和半斗二202相互拼接在固定粧上的同時,彈性桿5上的球體51會相互抵觸,這時,將兩個球體51分別向上和向下扳動并互相扭轉,使得兩個球體51位置對調,而彈性桿5會因此發生形變,在彈性桿5彈力的作用下,兩個球體51會緊密地抵觸在一起,實現將半斗一201和半斗二201緊密的扣在固定粧11上的目的。
[0049]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主權項】
1.一種蝸牛防治裝置,其特征是:包括苗床周邊的固定粧(11)和斗狀容器(2),所述斗狀容器(2)中部設有和固定粧(11)截面配合的通孔(21),所述斗狀容器(2)通過通孔(21)套設在固定粧(11)上;所述斗狀容器(2)包括橫向拼接的半斗一 (201)和半斗二 (202),所述半斗一 (201)和半斗二 (202)上設有連接固定的固定件;所述斗狀容器(2)中填充有除蝸牛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牛防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包括設置在半斗一(201)和半斗二 (202)拼接處外側同一高度的耳板(3),所述耳板(3)之間通過螺栓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牛防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包括設置在半斗一(201)拼接處外側的扣環(4)和設置在半斗二 (202)拼接處外側同一高度到有倒勾(42)的舌板(41),所述舌板(41)穿過扣環(4)后卡嵌在扣環(4)壁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牛防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包括設置在半斗一(201)和半斗二 (202)外側拼接處的處于同一高度的彈性桿(5),所述彈性桿(5)上設置有球體(51)ο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牛防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半斗一(201)的拼接處設置有拼接槽(2011),半斗二 (202)的拼接處設置有與拼接槽(2011)配合的凸臺(2021)。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蝸牛防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半斗一(201)的拼接面設有密封墊(2012)。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牛防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斗狀容器(2)為不銹鋼或塑料制品。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牛防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除蝸牛劑為固態鹽(22)。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牛防治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半斗一(201)和半斗二(202)在通孔(21)處向上設置有套筒(23),所述套筒(23)上部設置有拱形遮水蓋(24)。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牛防治裝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固定粧(11)上位于斗狀容器(2)的下方設置有定位螺釘(12)。
【文檔編號】A01G13/10GK205694707SQ201620647104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發明人】黃磊
【申請人】南京園林建設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