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澆水施肥小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澆水施肥小車,包括軌道、驅動小車、箱體,所述軌道設置在田壟之間,所述驅動小車設置在軌道上,所述箱體設置在驅動小車上,所述箱體設置上蓋、水腔和肥料腔,水腔與肥料腔之間設置隔板,所述隔板上開設帶第一閥門的進液孔,所述上蓋位于水腔上開設進水孔,上蓋位于肥料腔上側設置定量量杯,所述定量量杯與肥料腔通過帶第二閥門的連接管連通,所述水腔和肥料腔內分別設置第一、第二噴液泵,所述第一、第二噴液泵與箱體上設置的出水孔和出肥孔連接,所述澆水施肥小車可在田間自動澆水施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力。
【專利說明】
一種澆水施肥小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裝置,尤其一種澆水施肥小車。
【背景技術】
[0002]對于平原地區的所種植的莊稼都是大面積的,莊稼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進行澆水、施肥,人工澆水、施肥費時費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
【申請人】針對以上缺點,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一種澆水施肥小車。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澆水施肥小車,包括軌道、驅動小車、箱體,所述軌道設置在田壟之間,所述驅動小車設置在軌道上,所述箱體設置在驅動小車上,所述箱體設置上蓋、水腔和肥料腔,水腔與肥料腔之間設置隔板,所述隔板上開設帶第一閥門的進液孔,所述上蓋位于水腔上開設進水孔,上蓋位于肥料腔上側設置定量量杯,所述定量量杯與肥料腔通過帶第二閥門的連接管連通,所述水腔和肥料腔內分別設置第一、第二噴液栗,所述第一、第二噴液栗與箱體上設置的出水孔和出肥孔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澆水施肥小車可在田間軌道上運行自動澆水施月巴,且施肥的肥料與水的混合比例嚴格控制,保證施肥效果。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澆水施肥小車的剖視圖。
[0008]圖中:1、軌道;2、驅動小車;3、箱體;4、上蓋;41、進水孔;42、定量量杯;43、第二閥門;5、水腔;6、肥料腔;7、隔板;71、第一閥門;8、第一噴液栗;9、第二噴液栗;1、出水孔;11、
出肥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澆水施肥小車,包括軌道1、驅動小車2、箱體3,軌道I設置在田壟之間,驅動小車2設置在軌道I上,箱體3設置在驅動小車2上,箱體3設置上蓋4、水腔5和肥料腔6,水腔5與肥料腔6之間設置隔板7,隔板7上開設帶第一閥門71的進液孔,上蓋4位于水腔5上開設進水孔41,上蓋4位于肥料腔6上側設置定量量杯42,定量量杯42與肥料腔6通過帶第二閥門43的連接管連通,水腔5和肥料腔6內分別設置第一、第二噴液栗8、9,第一、第二噴液栗8、9與箱體3上設置的出水孔10和出肥孔11連接。
[0011 ]所述澆水施肥小車使用時,從進水孔41向水腔5內注水,將水腔5注滿,在定量量杯42內放入定量的肥料,打開第二閥門43,將定量的肥料送人肥料腔6內,在打開第一閥門71將定量的水注入肥料腔6,與肥料充分混合,驅動小車2帶動箱體3在軌道I上運動,第一、第二噴液栗啟動8、9,水和肥料分別從出水孔10和出肥孔11內噴出,進行自動澆水施肥,所述上蓋4可打開,可檢修第一、第二噴液栗8、9。
[0012]以上描述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不是對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主權項】
1.一種澆水施肥小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軌道(I)、驅動小車(2)、箱體(3),所述軌道(I)設置在田壟之間,所述驅動小車(2)設置在軌道(I)上,所述箱體(3)設置在驅動小車(2)上,所述箱體(3)設置上蓋(4)、水腔(5)和肥料腔(6),水腔(5)與肥料腔(6)之間設置隔板(7),所述隔板(7)上開設帶第一閥門(71)的進液孔,所述上蓋(4)位于水腔(5)上開設進水孔(41),上蓋(4)位于肥料腔(6)上側設置定量量杯(42),所述定量量杯(42)與肥料腔(6)通過帶第二閥門(43)的連接管連通,所述水腔(5)和肥料腔(6)內分別設置第一、第二噴液栗(8、9),所述第一、第二噴液栗(8、9)與箱體(3)上設置的出水孔(10)和出肥孔(11)連接。
【文檔編號】A01G25/09GK205727421SQ201620650226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明人】陳偉
【申請人】萬象設計江蘇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