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手推式農用噴藥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在農產品的生產種植過程中,農藥、肥水的噴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噴灌是否得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作物的生長,傳統的噴灌裝置,多為手動式,使用較為不便,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力,并且效率低下,還存在噴灌不均勻的問題,并且噴水量不可調控。而機械化的噴灌,所用到的設備,大多體積偏大,并且成本昂貴,移動不便,不適合普通家庭用戶小面積土地噴藥,不利于推廣。另外,多種藥液同時使用時,存在藥液混合不均勻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推式農用噴藥裝置,噴灑效率高、噴灑覆蓋范圍廣,并且移動方便,采用多藥液箱和混合裝置設計,混合均勻且方便,并且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手推式農用噴藥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左側上端裝置推手,所述推手下端裝置進水管,所述箱體右側下端裝置噴灑裝置,所述箱體底端通過支撐腿連接行走底座,所述箱體內部上端由左至右依次裝置第一藥液箱、第二藥液箱、第三藥液箱,所述箱體內部底端中間裝置混合裝置,所述箱體內部底端右側裝置第一液位計。
所述推手由支架、扶手構成,所述支架左側裝置扶手,所述支架右側連接箱體左側上端,所述扶手下端裝置控制器。
所述進水管左側裝置進水閥門。
所述噴灑裝置由抽液箱、噴液管、噴液頭構成, 所述抽液箱裝置在箱體右側底端,所述抽液箱內部裝置抽液泵,所述抽液箱右側上端裝置噴液管,所述噴液管右側連接噴液頭,所述噴液頭上裝置多個圓形噴孔。
所述第一藥液箱頂端左側裝置第一進藥管,所述第一進藥管裝置在箱體頂端左側,所述第一藥液箱內部底端右側裝置第二液位計,所述第一藥液箱底端中間裝置第一藥管,所述第一藥管中端裝置第一出藥閥門。
所述第二藥液箱頂端中間裝置第二進藥管,所述第二進藥管裝置在箱體頂端中間,所述第二藥液箱內部底端右側裝置第三液位計,所述第二藥液箱底端中間裝置第二藥管,所述第二藥管中端裝置第二出藥閥門。
所述第三藥液箱頂端中間裝置第三進藥管,所述第三進藥管裝置在箱體頂端右側,所述第三藥液箱內部底端右側裝置第四液位計,所述第三藥液箱底端中間裝置第三藥管,所述第三藥管中端裝置第三出藥閥門。
所述混合裝置由驅動電機、攪拌裝置構成,所述驅動電機裝置在箱體底端中間,所述攪拌裝置裝置在箱體內部底端中間,所述驅動電機頂端連接攪拌裝置。
所述控制器正面上端裝置顯示屏,所述顯示屏下端裝置一組按鍵。
所述攪拌裝置由攪拌棍、多個攪拌槳葉構成,所述攪拌棍左右兩側均裝置多個攪拌槳葉。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手推式農用噴藥裝置,農藥經藥液箱進入箱體內部,多藥液箱設計,能同時向箱體內部注入多種藥液,并且每個藥液箱內部都裝置有液位計,便于用戶精準把握藥液用量,每個藥液箱底端均裝置帶有出藥閥門的藥管,操作簡單方便,控制器上裝置顯示屏,便于用戶直觀了解設備工作參數;其次,箱體內部裝置有獨立液位計,便于用戶查看進水量,從而準確掌握藥液和水的比例,并且箱體內部裝置有混合裝置,采用多攪拌槳葉設計,能充分攪拌、混合進入箱體的藥液和水,提高混合效率;另外,噴灑裝置上裝置多個噴孔,提高了噴灑覆蓋范圍,提高噴灑效率;此外,行走底座設計,使設備便于移動,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箱體;2-推手;3-進水管;4-噴灑裝置;5-支撐腿;6-行走底座;7-第一藥液箱;8-第二藥液箱;9-第三藥液箱;10-混合裝置;11-第一液位計;12-支架;13-扶手;14-控制器;15-抽液箱;16-噴液管;17-噴液頭;18-抽液泵;19-噴孔;20-第一進藥管;21-第二液位計;22-第一藥管;23-第一出藥閥門;24-第二進藥管;25-第三液位計;26-第二藥管;27-第二出藥閥門;28-第三進藥管;29-第四液位計;30-第三藥管;31-第三出藥閥門;32-驅動電機;33-攪拌裝置;34-顯示屏;35-按鍵;36-攪拌棍;37-攪拌槳葉;38-進水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所示,一種手推式農用噴藥裝置,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左側上端裝置推手2,所述推手2下端裝置進水管3,所述箱體1右側下端裝置噴灑裝置4,所述箱體1底端通過支撐腿5連接行走底座6,所述箱體1內部上端由左至右依次裝置第一藥液箱7、第二藥液箱8、第三藥液箱9,所述箱體1內部底端中間裝置混合裝置10,所述箱體1內部底端右側裝置第一液位計11。
實施例2
如圖所示,所述推手2由支架12、扶手13構成,所述支架12左側裝置扶手13,所述支架12右側連接箱體1左側上端,所述扶手13下端裝置控制器14。
實施例3
如圖所示,所述進水管3左側裝置進水閥門38。
實施例4
如圖所示,所述噴灑裝置4由抽液箱15、噴液管16、噴液頭17構成, 所述抽液箱15裝置在箱體1右側底端,所述抽液箱15內部裝置抽液泵18,所述抽液箱15右側上端裝置噴液管16,所述噴液管16右側連接噴液頭17,所述噴液頭17上裝置多個圓形噴孔19。
實施例5
如圖所示,所述第一藥液箱7頂端左側裝置第一進藥管20,所述第一進藥管20裝置在箱體1頂端左側,所述第一藥液箱7內部底端右側裝置第二液位計21,所述第一藥液箱7底端中間裝置第一藥管22,所述第一藥管22中端裝置第一出藥閥門23。
實施例6
如圖所示,所述第二藥液箱8頂端中間裝置第二進藥管24,所述第二進藥管24裝置在箱體1頂端中間,所述第二藥液箱8內部底端右側裝置第三液位計25,所述第二藥液箱8底端中間裝置第二藥管26,所述第二藥管26中端裝置第二出藥閥門27。
實施例7
如圖所示,所述第三藥液箱9頂端中間裝置第三進藥管28,所述第三進藥管28裝置在箱體1頂端右側,所述第三藥液箱9內部底端右側裝置第四液位計29,所述第三藥液箱9底端中間裝置第三藥管30,所述第三藥管30中端裝置第三出藥閥門31。
實施例8
如圖所示,所述混合裝置10由驅動電機32、攪拌裝置33構成,所述驅動電機32裝置在箱體1底端中間,所述攪拌裝置33裝置在箱體1內部底端中間,所述驅動電機32頂端連接攪拌裝置33。
實施例9
如圖所示,所述控制器14正面上端裝置顯示屏34,所述顯示屏34下端裝置一組按鍵35。
實施例10
如圖所示,所述攪拌裝置33由攪拌棍36、多個攪拌槳葉37構成,所述攪拌棍36左右兩側均裝置多個攪拌槳葉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