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用具,特別適用于誘捕農業害蟲二化螟時使用的一種二化螟誘捕器。
背景技術:
目前對農業害蟲二化螟的誘捕,有水盆誘捕技術和粘板誘捕技術。水盆誘捕技術使用的水盆為市場上通用的18-25厘米塑料盆。使用時需在水盆上鉆4個孔:兩個為固定二化螟性誘芯的誘芯孔、兩個為溢水孔,之后還要想辦法將水盆固定在田間。固定方法:通常用3根竹竿擺成三角形,將水盆平放在三角形的頂部,每周至少往水盆里補水2-3次,每公頃土地需45個盆,補一次水大約需要2小時左右,當遇到刮大風或下大雨時,多數水盆被風刮跑或被雨水壓翻,失去誘捕二化螟的功能,農民還需要重新放置水盆。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如上所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二化螟誘捕器,以彌補其不足。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其結構包括水盆架、柵架、支架、補水套、補水器、導管、水盆、鐵絲、立桿、插孔、插銷、誘芯孔、溢水孔。設置一個三條腿水盆架,水盆架的下面設有圓形柵架,柵架上面可以壓石頭、上面設有F型支架,支架與補水套連接,補水套里面裝有補水器,補水器與導管密封連接,水盆架上面架有水盆,水盆側壁對應點上設置有兩個誘芯孔,安裝二化螟性誘芯、兩個溢水孔,防止因下雨水位上漲浸壞二化螟性誘芯,水盆架上面的圓圈與支架之間拉有鐵絲,防止水盆被風刮跑,鐵絲與導管綁捆連接,防止導管被風刮歪;水盆架三條腿的中間分別設有立桿,立桿與插孔可進可出連接,設置若干套立桿,通過更換立桿可以調整水盆架的高度,立桿與插孔之間設有插銷,防止水盆架的上端被風刮掉。使用時,把水盆架的三條腿插入土中,在柵架上面壓一塊石頭,補水器通過導管接在水盆內,利用大氣壓強的作用,補水器能給水盆自動補水,達到自動捕捉二化螟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不怕刮大風、下大雨,穩定性好,不用經常補水,省時省力,易于推廣。
附圖說明
附圖1是一種二化螟誘捕器的構造原理圖
附圖中:1、水盆架,2、柵架,3、支架,4、補水套,5、補水器,6、導管,7、水盆,8、鐵絲,9、立桿,10、插孔,11、插銷,12、誘芯孔,13、溢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其結構是設置一個三條腿水盆架1,水盆架1的下面設有圓形柵架2,柵架2上面可以壓石頭、上面設有F型支架3,支架3與補水套4連接,補水套4里面裝有補水器5,補水器5與導管6密封連接,水盆架1上面架有水盆7,水盆7側壁對應點上設置有兩個誘芯孔12,安裝二化螟性誘芯、兩個溢水孔13,防止因下雨水位上漲浸壞二化螟性誘芯,水盆架1上面的圓圈與支架3之間拉有鐵絲8,防止水盆7被風刮跑,鐵絲8與導管6綁捆連接,防止導管6被風刮歪;水盆架1三條腿的中間分別設有立桿9,立桿9與插孔10可進可出連接,設置若干套立桿9,通過更換立桿9可以調整水盆架1的高度,立桿9與插孔10之間設有插銷11,防止水盆架1的上端被風刮掉。使用時,把水盆架1的三條腿插入土中,在柵架2上面壓一塊石頭,補水器5通過導管6接在水盆7內,利用大氣壓強的作用,補水器5能給水盆7自動補水,達到自動捕捉二化螟的作用。
一種二化螟誘捕器在田間需放置兩個月左右,其離水稻苗的距離需保持20厘米的高度,隨著水稻苗的不斷長高,其可以通過更換立桿9調整高度,始終與水稻苗保持有效距離;當下雨后為防止水面過高、浸泡二化螟性誘芯后致使其失效。根據二化螟性誘芯的使用方法,二化螟性誘芯需要離水面0.5-1厘米的距離,所以設計的誘芯孔12在溢水孔13的上面,以保證二化螟性誘芯和水面保持有效使用高度;補水器5是一個蓄水裝置,當水盆7里的水蒸發降到一定高度時,補水器5自動補水。補水蓋擰在補水器5上,當需要往補水器5里補水時,將其擰開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