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貝類育種器材,具體涉及一種貝類幼苗附著基。
背景技術:
在涉及貝類繁育的生產及科研活動中,附著是種苗由浮浪幼蟲向稚貝轉變的關鍵環節,目前廣為采用的附著基有棕繩、尼龍網片及PVC塑料板三類。但此三類附著基均存在著不同的缺陷,如棕繩易腐爛、污染水體及不宜重復使用;尼龍網片可重復使用,但卻存在投放粗放、單片附著面積較小的問題;PVC板經多片串連后可以提供足夠的附著面積,但由于表面水體流動較弱而容易積累代謝廢物等,從而一定程度上造成養殖水體局部惡化。綜上,現有的附著基存在經濟性和實用性低等方面的問題,均需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貝類育苗附著基,其構造合理,經濟實用,可完全避免現有種類附著基存在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貝類育苗附著基,包括一片矩形附著網、若干根邊框、若干根橫撐以及一吊繩;所述矩形附著網包含若干個相互平行的矩形網單元,每個矩形網單元的兩對邊上連接兩根邊框,相鄰兩矩形網單元之間設有一根橫撐,所述橫撐與相鄰的四根邊框轉動連接,每根邊框上設有吊繩固定柱,所述吊繩固定柱與吊繩連接。
進一步,一根邊框通過一附著網固定刺與矩形網單元連接。
進一步,附著網固定刺設置在邊框的中間位置。
進一步,一根邊框上設有兩個吊繩固定柱。
進一步,兩個吊繩固定柱設置在附著網固定刺的兩側且與邊框垂直,兩個吊繩固定柱與矩形網單元平行。
進一步,每根邊框的兩端設有通孔,橫撐的一端穿過通孔與邊框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附著基上矩形網單元數可自行增減以適應不同養殖水深及種苗密度,靈活實用;
2、矩形網單元間轉動連接使其可以折疊,易于存放和運輸;
3、種苗附著以后可以通過適時提拉吊繩,促使水流對網面表面進行清潔,避免污垢沉積;
4、所用材料均為無毒有機塑料,無腐敗及污染水質之虞,可長期反復使用且易于清洗;
5、拆掉橫撐后可將邊框、網片隨同稚貝一同裝進貝類育成網袋轉移至海區吊養,減少出苗時需要對稚貝進行清理、收集的工序,同時可以降低出苗規格、減少車間養殖時間,從而降低人工和時間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貝類育苗附著基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貝類育苗附著基一矩形網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貝類育苗附著基一矩形網單元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吊繩;11-矩形網單元;2-邊框;3-橫撐;4-附著網;5-附著網固定刺;6-吊繩固定柱。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貝類育苗附著基,包括一片矩形附著網4、若干根邊框2、若干根橫撐3以及一吊繩1;所述矩形附著網4包含若干個相互平行的矩形網單元11,每個矩形網單元11的兩對邊上連接兩根邊框2,相鄰兩矩形網單元11之間設有一根橫撐3,所述橫撐3與相鄰的四根邊框2轉動連接,每根邊框2上設有吊繩固定柱6,所述吊繩固定柱6與吊繩1連接。
如圖2所示,一根邊框2通過一附著網固定刺5與矩形網單元11連接。
附著網固定刺5設置在邊框2的中間位置。
一根邊框2上設有兩個吊繩固定柱6。
如圖3所示,兩個吊繩固定柱6設置在附著網固定刺5的兩側且與邊框2垂直,兩個吊繩固定柱6與矩形網單元11平行。
每根邊框2的兩端設有通孔,橫撐3的一端穿過通孔與邊框2轉動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