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豬舍,具體是一種適合生病生豬使用的豬舍。
背景技術:
養豬行業是我國畜牧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隨著城市化腳步的不斷提高,農村那種獨戶養殖生豬的情況逐漸減少,生豬的養殖正不斷朝著大規模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豬舍被建造出來,豬舍的發展給生豬養殖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伴隨著生豬的大規模養殖,生豬生病這種情況就不可避免的出現。生病的生豬身體抵抗力相對其他的生豬較差,所以對溫度、濕度都較為敏感,如果空氣中的細菌、病毒較多的話還有可能加劇生豬的病情,所以一般的豬舍是無法滿足生病生豬的需求的。針對上述問題,急需一種生病生豬使用的豬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合生病生豬使用的豬舍,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適合生病生豬使用的豬舍,包括豬舍本體,所述豬舍本體由飼養區、隔板和集糞區組成,飼養區設置在隔板的上方,集糞區設置在隔板的下方;所述飼養區頂部下端懸掛有紫外燈管,飼養區右邊側壁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風扇、溫度控制器和加濕器組成,溫度控制器和加濕器之間通過導線電連接,飼養區左側墻壁上與風扇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通道,進風通道內設置有活性炭層;所述隔板設置在飼養區的底端,隔板的中部設置有網狀發熱絲,網狀發熱絲通過導線與溫度控制器點連接;所述隔板的兩側內部設置有漏糞縫隙,漏糞縫隙共有數條,漏糞縫隙等間距設置在隔板上,漏糞縫隙的橫截面為上口小、下口大的梯形狀,相鄰漏糞縫隙之間的隔板內設置有鋼筋架,鋼筋架豎直埋設在隔板內;所述隔板兩側上端設置有飼養單元,飼養單元由連接管圈圍而成,飼養單元內設置有飼料槽,兩側的飼養單元之間在隔板上形成飼養通道。
進一步的,所述活性炭層右端在進風通道內設置有加熱管。
進一步的,所述漏糞縫隙的上口與隔板頂面之間設有一豎直段。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飼養區內設置有網狀發熱絲、加濕器和紫外燈管能夠調整溫度和適度到達生豬適合生長的范圍,利于生病生豬病情的好轉;隔板上采用傷口小、下口大的漏糞縫隙,能夠防止漏糞縫隙被糞便堵塞住,同時漏糞縫隙之間的隔板內還設置有豎直設置的鋼筋架,能夠提高隔板的強度;生豬是放在各個飼養單元進行飼養的,便于人員的管理。
附圖說明
圖1為適合生病生豬使用的豬舍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適合生病生豬使用的豬舍中隔板的俯視圖。
圖3為適合生病生豬使用的豬舍中漏糞縫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適合生病生豬使用的豬舍,包括豬舍本體1,所述豬舍本體1由飼養區15、隔板10和集糞區8組成,飼養區15設置在隔板10的上方,集糞區設置在隔板10的下方;所述飼養區15頂部下端懸掛有紫外燈管2,飼養區15右邊側壁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風扇14、溫度控制器13和加濕器12組成,溫度控制器13和加濕器12之間通過導線電連接,飼養區15左側墻壁上與風扇14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通道3,進風通道3內設置有活性炭層4,活性炭層4右端在進風通道3內設置有加熱管5;所述隔板10設置在飼養區15的底端,隔板10的中部設置有網狀發熱絲9,網狀發熱絲9通過導線與溫度控制器13點連接;所述隔板10的兩側內部設置有漏糞縫隙11,漏糞縫隙11共有數條,漏糞縫隙11等間距設置在隔板10上,漏糞縫隙11的橫截面為上口小、下口大的梯形狀,有效防止漏糞縫隙11被糞便堵塞住,相鄰漏糞縫隙11之間的隔板10內設置有鋼筋架16,鋼筋架16豎直埋設在隔板10內,鋼筋架16可以提高隔板10的機械強度,漏糞縫隙11的上口與隔板頂面之間設有一豎直段,通過豎直段增加漏糞縫隙11開口處隔板10的強度,以防漏糞縫隙11開口處產生縫隙,對豬蹄造成傷害;所述隔板10兩側上端設置有飼養單元6,飼養單元6由連接管圈圍而成,飼養單元6內設置有飼料槽7,兩側的飼養單元6之間在隔板10上形成飼養通道17,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的時候,將生病的生豬放在豬舍內的飼養單元6進行飼養,生病生豬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糞便從隔板10上的漏糞縫隙進入到集糞區8內等待下一步處理,在飼養區側壁上的風機14和進風通道3的配合作用下,可以使豬舍始終保持空氣流通的狀態,進風通道3上的活性炭層4和飼養區15頂部的紫外燈管2有效防止細菌在飼養區內擴散,進風通道3上的加熱管5可以對冷空氣進行預熱,防止飼養區15內溫度變化過快;如果天氣過于嚴寒,網狀發熱絲9和加濕器12開始工作,如果溫度或者濕度過高,溫度控制器13控制網狀發熱絲9或者加濕器12斷電,可以實現溫度和適度的自動調節。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