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園林修剪工具,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樹干除蘗器。
背景技術:
由于喬木樹種(尤其是新種植的喬木)經常都會在主干側長出側芽形成側枝,如果不及時去除,就會導致喬木枝條生長雜亂,樹冠不勻稱。而且還會消耗大量的養料,影響喬木的高和徑的生長,也影響道路的林蔭效果和綠地景觀效果。而抹芽、除蘗是喬木樹種的重要修剪方法之一,及時抹芽、除蘗不僅可以確保喬木樹種的冠幅勻稱和養料的不浪費,而且可以節省不少人力、物力。
由于通常在除蘗的時候都是采用修枝剪去剪切,采用修枝剪的方式,需要雙手操作,一次只能除去一根樹蘗,當樹干上樹蘗較多的時候,使用修枝剪的方式,工作效率就會比較的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樹干除蘗器,可以提高除蘗的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樹干除蘗器,包括除蘗器本體,所述除蘗本體的前端設置有用于切割的刀刃,所述除蘗器本體的設置有用于抵接于樹干并刀刃與樹干保持間隙的滑移組件,所述的除蘗器本體還設有用于握持的操作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除蘗器本體上的滑移組件用于使樹干除蘗器與樹干相貼合,使用的時候握持操作部推動樹干除蘗器運動,通過除蘗器本體上的刀刃將樹蘗切斷,采用快速推動樹干除蘗器的方式來切斷樹蘗,相比于剪切,更為迅速;同時可以同時對樹干上多個樹蘗進行切割,因此去除樹蘗的效率相比于現有技術有所提高;由于刀刃與樹干之間的間隙保持恒定,每個一個被切斷后留在樹干上的切割后的切口都是相同的,無需在用修枝剪對切斷后的枝丫進行修剪。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滑移組件包括可轉動的設置在除蘗器主體上的滾輪,所述滾輪的滾動方向與刀刃的朝向相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滾輪的方式,可以使樹干除蘗器可以非常順滑的貼合在樹干上并在樹干上進行滑動完成對樹蘗的切斷,減小樹干除蘗器操作時的勞動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滾輪為兩個,兩個滾輪同軸設置并分布在除蘗器本體的兩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滾輪設置兩個,通過操作部的作用,可以控制刀刃繞滾輪的中心軸線旋轉,使刀刃更加靠近樹干或者遠離樹干,使用的時候更加靈活。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滾輪的數量至少為三個,所述的除蘗器本體上設置有調節刀刃與樹干之間間隙的調節機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滾輪的數量設置至少三個,這樣可以使除蘗器本體與樹干之間的距離保持恒定,并通過調節機構來獨立的調節刀刃與樹干之間的間隙,使刀刃可以更好的完成對樹蘗的切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與除蘗器本體鉸接的調節桿,所述的刀刃固定于調節桿的端部,所述的除蘗器本體上設有環繞調節桿旋轉中心設置的若干調節孔,所述的調節桿上設有可插入調節孔的固定銷。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調節桿轉動設置,當調節桿向樹干一側轉動的時候,刀刃會靠近樹干,反之,則遠離樹干,采用調解孔與固定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增加調節桿與除蘗器本體之間的連接剛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刀刃可拆卸的設置于調節桿的端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刀刃可拆卸設置,當刀刃變鈍之后,拆下更換新刀刃。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刀刃的形狀呈弧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刀刃的形狀設置成弧形,到刀刃側面與樹蘗接觸的時候,使刀刃與樹蘗之間會有相對的位移,從而更好的完成對樹蘗的切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操作部為操作桿,所述的操作桿設置于除蘗器本的尾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操作桿適用于樹蘗高度比較低的地方,握持住除蘗器向下推即可,操作更加簡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操作部為環狀的把手,把手設置于除蘗器本體的上表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操作部設置成環狀,適用于高度與手的高度差不多的情況,使操作更加的輕松。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滑移組件包括設置與除蘗器本體上的滾球。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使樹干除蘗器可以非常順滑的貼合在樹干上并在樹干上進行滑動完成對樹蘗的切斷,減小樹干除蘗器操作時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除蘗器本體;11、底板;12、翻邊;2、刀刃;3、操作桿;31、防滑壓痕;4、把手;5、調節座;51、調節孔;52、固定銷;6、調節桿;7、螺釘;8、滾輪;9、滾珠。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的, 一種樹干除蘗器,包括除蘗器本體1,除蘗器本體1的前端設置有形狀呈圓弧狀的刀刃2;刀刃2可以焊接于除蘗器本體1,或者與除蘗器本體1一體設置,除蘗器本體1由鈑金沖壓成型,刀刃2被固定于除蘗器本體1的底板11上,在底板11的兩側具有兩個翻邊12,翻邊12的兩側設置有滾輪8,在底板11的后方設置有鈑金折彎卷繞而成的操作桿3,在操作桿3的外周面上壓設有若干條防滑壓痕。
由于除蘗器本體1可以采用鈑金沖壓成型,可以在沖壓模內進行大批量的進行生產,生產成本比較低,底板11上的翻邊12除了用于安裝滾輪8之外,還可以增加除蘗器本體1整體的剛性;使用的時候,除蘗器本體1前端的刀刃2對準樹蘗,除蘗器兩側的滾輪8貼合與樹干上,通過操作桿3來使刀刃2與樹干保持適當的角度,再推動操作桿3向樹蘗快速的移動,完成對樹蘗的切斷,在推動的路徑中如果存在多個樹蘗,多個樹蘗會被一次性切斷,并且被切斷的樹蘗留下的切口的一致性較好,無需重復的進行修剪,使樹蘗的去除效率大大提高。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一種樹干除蘗器,與實施例一的區別之處在在除蘗本體的底板11上設置有滾珠9,通過滾珠9的方式來替換實施例一中滾輪8的形式。
實施例三:
如圖3所示,一種樹干除蘗器,包括除蘗器本體1,除蘗器本體1由鈑金沖壓成型,除蘗器本體1上的兩側設置有翻邊12,翻邊12上設置有兩組滾輪8;在地板的中部固定有調節座5,調節桿6可轉動的被安裝于調節座5上,調節座5上設有多個環繞調節桿6旋轉中心均勻排布的調節孔51,調節孔51可以插置固定銷52,固定銷52穿過調節桿6,實現對調節桿6進行固定,在調節桿6的端部可拆卸的設置有形狀呈弧形的刀刃2,刀刃2通過螺釘被固定在調節桿6的端部;在底板11中部固定有形狀呈L形的把手4。
采用了4個滾輪8,在推動樹干除蘗器的時候,可以使除蘗器本體1上的底板11與樹干之間的間隙保持恒定,在同一棵樹或者直徑相近的樹的樹干上進行使用的時候,可以每個樹蘗被切斷后,其切斷后留下的切口是基本相同的,在切斷之后,無需繼續進行修剪;這樣大大減小了人工修剪而花費的勞動力,同時提高了除蘗的效率。
由于樹干的直徑有所不同,當樹干除蘗器放置到樹干上時,底板11與樹干之間的間隙會有所變化,如樹干之間較大的時候,底板11與樹干之間的間隙會增大,這樣就需要將調節桿6向下轉動,直到刀刃2與樹干之間的距離在適當的范圍內,選擇相應的調節孔51進行固定,使的切口的高度符合要求,同時也方便對樹蘗進行切斷;而當樹干直徑比較小的時候,此時底板11與樹干之間的間隙會變小,此時如果刀刃2與樹干之間的間隙過小就容易切到樹皮,因此需要將調節桿6向上轉動適當的角度,并選擇適當的調節孔51進行固定;采用上述的結構之后,樹干除蘗器的應用范圍會更廣。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