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的設計與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退膜的殘膜回收機。
背景技術:
地膜覆蓋栽培在帶來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由于使用過的地膜,尤其是超薄農用地膜,難以被完整的回收,有很大一部分地膜被翻入土壤,逐年積累,致使大面積的耕地遭到嚴重地污染,在許多地區形成了“白色污染”。根據農業部門專項調查表明,每年殘存在田野、土壤、溝河中的塑料薄膜至少占供應總量的10%,現累積殘存量已在百萬噸左右。因此,回收殘膜、治理土地環境污染已經迫在眉睫。目前,國內使用的鏈齒耙式殘膜回收機在殘膜回收過程中,殘膜易與工作部件纏繞,回收效果和效率不是很理想,同時,該機具采用的毛刷卸膜方式,因毛刷自身在卸膜過程中易變形,卸膜性能較差;另外,在使用的卷膜式殘膜回收機則需要人工卸膜,勞動強度大,未實現殘膜回收機的自動化卸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自動退膜的殘膜回收機,通過液壓油缸的伸縮運動帶動一級回轉軸進行回轉運動,通過一級回轉軸的回轉運動帶動四連桿機構的往復運動從而帶動退膜齒在摟膜齒間形成上下運動,達到了自動卸膜的作業要求,其卸膜裝置采用液壓油缸帶動卸膜,操作簡單,性能穩定;驅動連桿采用回轉式結構,其結構簡單,誤差低,性能穩定;分禾器采用分體結構,便于運輸,節約運輸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退膜的殘膜回收機,包括橫向設置的大梁,地輪,在大梁上縱向均布設置著牽引架,通過牽引架將若干分禾器橫向串聯在一起,所述分禾器為前部呈三角形,后部呈矩形的框架體,所述牽引架上鉸接著液壓油缸的一端,液壓油缸的另一端則與連桿一端連接在一起,連桿的另一端與橫向設置在分禾器上方的一級回轉軸連接,同時,一級回轉軸也與設置在牽引架上的驅動連桿一端連接,而驅動連桿的另一端上設置有鏤空的條形槽,驅動連桿帶有條形槽的一端與橫向設置的四連桿機構連接,這樣,通過一級回轉軸的回轉運動使四連桿機構做前后往復運動;所述四連桿機構包括四連桿,以及分別鉸接在四連桿兩個端部的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底端部連接設置著二級轉軸連桿,在二級轉軸連桿上橫向設有若干退膜齒,所述退膜齒呈條形或弧形,退膜齒與摟膜齒之間形成交錯排列,所述摟膜齒呈弧形,橫向均布固定在牽引架向分禾器框架體下方引出的橫梁上。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自動退膜的殘膜回收機,卸膜裝置采用液壓油缸帶動卸膜,操作簡單,性能穩定;驅動連桿采供回轉式結構,其結構簡單,誤差低,性能穩定;分禾器采用分體結構,便于運輸,節約運輸成本;地輪可在工作過程中控制機器的工作高度,避免損壞零件。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自動退膜的殘膜回收機,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橫向設置的大梁1,地輪15,在大梁1上縱向均布設置著牽引架2,通過牽引架2將若干分禾器9橫向串聯在一起,所述分禾器9為前部呈三角形,后部呈矩形的框架體,所述牽引架2上鉸接著液壓油缸3的一端,液壓油缸3的另一端則與連桿4一端連接在一起,連桿4的另一端與橫向設置在分禾器上方的一級回轉軸5連接,同時,一級回轉軸5也與設置在牽引架2上的驅動連桿12一端連接,而驅動連桿12的另一端上設置有鏤空的條形槽,驅動連桿12帶有條形槽的一端與橫向設置的四連桿機構13連接,這樣,通過一級回轉軸5的回轉運動使四連桿機構13做前后往復運動;所述四連桿機構13包括四連桿,以及分別鉸接在四連桿兩個端部的固定板14;在所述固定板14底端部連接設置著二級轉軸連桿6,在二級轉軸連桿6上橫向設有若干退膜齒8,所述退膜齒8呈條形或弧形,退膜齒8與摟膜齒7之間形成交錯排列,所述摟膜齒7呈弧形,橫向均布固定在牽引架2向分禾器框架體下方引出的橫梁10上。
所述摟膜齒7至少設置一排,采用具有彈性的矩形鋼制作。所述退膜齒8至少設置一排。所述大梁1兩端部的牽引架2上設有地輪15,地輪15可通過設置在牽引架2上的牽引桿11上下調節高度。
實踐中,通過液壓油缸的伸縮運動帶動一級回轉軸進行回轉運動,通過一級回轉軸的回轉運動帶動四連桿機構的往復運動從而帶動退膜齒在摟膜齒間形成上下運動,達到了自動卸膜的作業要求,其卸膜裝置采用液壓油缸帶動卸膜,操作簡單,性能穩定;驅動連桿采用回轉式結構,其結構簡單,誤差低,性能穩定;分禾器采用分體結構,便于運輸,節約運輸成本;地輪可在工作過程中控制機器的工作高度,避免損壞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