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供氧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漂移式海上養殖供氧機。
背景技術:
近年來,人類對于海產品的需求增長導致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但一些技術問題也隨之而來。養殖時,經常出現水中氧氣含量較少魚類露出水面呼吸的現象,甚至因為氧氣不足損失不少海產品,經濟損失嚴重。為此,人們用傳統的方式進行人力通入氧氣,可是這種方式不夠智能導致效率低下,耗費人力,且不能自動及時檢測水中含氧量并根據水中含氧量自動增氧,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漂移式海上養殖供氧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漂移式海上養殖供氧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漂移式海上養殖供氧機,包括平臺,所述平臺的四個角設置有浮臺,所述平臺的上端一側安裝有鼓風機,所述鼓風機的下端沿豎直方向上穿過平臺連接有第一出風管道,所述第一出風管道的下端沿水平方向上連接第二出風管道的中部,所述第二出風管道斜向下的方向上連接有多個第三出風管道,所述第三出風管道的中部設置有電磁閥門,所述平臺的上端中部設置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上端安裝有太陽能板,所述支撐桿靠近太陽能板的一端安裝有蓄電池,所述支撐桿上安裝有位于蓄電池下方的控制器,所述平臺遠離鼓風機的一端設置有供氧機,所述供氧機的上端連接有穿過平臺的出氧管道,所述出氧管道的下端設置有溶氧量傳感器,所述平臺靠近供氧機的一端安裝有GPS導航儀,所述鼓風機、電磁閥門、太陽能板、蓄電池、供氧機、溶氧量傳感器和GPS導航儀均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出氧管道設置成倒“L”型。
優選的,所述出氧管道位于水下的部分等距離開設有多個孔。
優選的,所述太陽能板平行于平臺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漂移式海上養殖供氧機,利用太陽能供電,環保經濟,能量自給,工作時間長,在第三出風管道上設置電磁閥門可以改變該裝置的運行方向,因此工作范圍較大,在出氧管道的下端安裝溶氧量傳感器,當缺氧時,控制器控制供氧機自行向水中供氧,節省人力,GPS導航儀對該裝置進行定位,本實用新型具有環保經濟、工作范圍廣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平臺(1)、浮臺(2)、鼓風機(3)、第一出風管道(4)、第二出風管道(5)、第三出風管道(6)、電磁閥門(7)、支撐桿(8)、太陽能板(9)、蓄電池(10)、控制器(11)、供氧機(12)、出氧管道(13)、溶氧量傳感器(14)、GPS導航儀(1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漂移式海上養殖供氧機,包括平臺1,平臺1的四個角設置有浮臺2,平臺1的上端一側安裝有鼓風機3,鼓風機3的下端沿豎直方向上穿過平臺1連接有第一出風管道4,第一出風管道4的下端沿水平方向上連接第二出風管道5的中部,第二出風管道5斜向下的方向上連接有多個第三出風管道6,第三出風管道6的中部設置有電磁閥門7。
平臺1的上端中部設置有支撐桿8,支撐桿8的上端安裝有太陽能板9,太陽能板9平行于平臺1設置,支撐桿8靠近太陽能板9的一端安裝有蓄電池10,支撐桿8上安裝有位于蓄電池10下方的控制器11,平臺1遠離鼓風機3的一端設置有供氧機12,供氧機12的上端連接有穿過平臺1的出氧管道13,出氧管道13設置成倒“L”型,出氧管道13位于水下的部分等距離開設有多個孔,出氧管道13的下端設置有溶氧量傳感器14,平臺1靠近供氧機12的一端安裝有GPS導航儀15,鼓風機3、電磁閥門7、太陽能板9、蓄電池10、供氧機12、溶氧量傳感器14和GPS導航儀15均與控制器11電性連接。
本漂移式海上養殖供氧機,利用太陽能供電,環保經濟,能量自給,工作時間長,在第三出風管道6上設置電磁閥門7可以改變該裝置的運行方向,因此工作范圍較大,在出氧管道13的下端安裝溶氧量傳感器14,當缺氧時,控制器11控制供氧機12自行向水中供氧,節省人力,GPS導航儀15對該裝置進行定位,本實用新型具有環保經濟、工作范圍廣等特點。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