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泥鰍增殖繁育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泥鰍增殖繁育籠,其特征是,繁育籠為平放的三棱柱形,由三棱柱框架及聚乙烯網片制作,其內設置聚乙烯網片附著基;使用本實用新型泥鰍增殖繁育籠,在泥鰍繁育季節,把繁育籠平放于泥鰍生活的水域中,泥鰍在繁育籠內產卵,卵粒附著于聚乙烯網片附著基上,沒有附著的卵粒平落在繁育籠底側的聚乙烯網片上,卵粒避開淤泥對其孵化的影響,提高了泥鰍的成活率,增加水域內泥鰍數量,提高單位水體泥鰍產量;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方便制作、效果良好。
【專利說明】
一種泥鰍増殖繁育籠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漁業增殖領域,具體是一種泥鰍增殖繁育籠。
【背景技術】
[0002]泥鰍是一種優質的小型淡水魚類,喜棲息于水體底部,泥鰍在二齡時性成熟,開始產卵,成熟的雌鰍肚大腹圓,胸鰭圓滑,個體大于雄鰍,自然狀態下,泥鰍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溫25°C左右時,是產卵盛期,泥鰍分批產卵,泥鰍繁殖要求環境安靜、并且泥鰍魚卵屬黏性卵,要求有附著魚卵的附著基,泥鰍卵的黏著性較差,易于脫離,在水域中泥鰍卵附著于水草上,水草上有浮泥雜物時,泥鰍卵脫落沉入水底淤泥中,影響泥鰍卵的孵化率。
【發明內容】
[0003]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泥鰍增殖繁育籠。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泥鰍增殖繁育籠,其特征是,繁育籠為平放的三棱柱形,由三棱柱框架及聚乙烯網片制作,所述聚乙烯網片封閉在三棱柱框架的三個側面上,三棱柱框架的兩端不封閉,在平放的三棱柱形的底側側面的聚乙烯網片上方,固定設置由若干條條狀聚乙烯網片組成的聚乙烯網片附著基,所述條狀聚乙烯網片為寬度10-15厘米、長度30-50厘米。
[0005]有益效果:使用本實用新型泥鰍增殖繁育籠,在泥鰍繁育季節,把繁育籠平放于泥鰍生活的水域中,泥鰍在繁育籠內產卵,卵粒附著于聚乙烯網片附著基上,沒有附著的卵粒平落在繁育籠底側的聚乙烯網片上,卵粒避開淤泥對其孵化的影響,提高了泥鰍的成活率,增加水域內泥鰍數量,提高單位水體泥鰍產量;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方便制作、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0007]圖中:1三棱柱框架,2聚乙烯網片,3聚乙烯網片附著基。
【具體實施方式】
[0008]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泥鰍增殖繁育籠,其特征是,繁育籠為平放的三棱柱形,由三棱柱框架(I)及聚乙烯網片(2)制作,所述聚乙烯網片(2)封閉在三棱柱框架(I)的三個側面上,三棱柱框架(I)的兩端不封閉,在平放的三棱柱形的底側側面的聚乙烯網片
(2)上方,固定設置由若干條條狀聚乙烯網片組成的聚乙烯網片附著基(3),所述條狀聚乙烯網片為寬度10-15厘米、長度30-50厘米。
[0009]有益效果:使用本實用新型泥鰍增殖繁育籠,在泥鰍繁育季節,把繁育籠平放于泥鰍生活的水域中,泥鰍在繁育籠內產卵,卵粒附著于聚乙烯網片附著基(3)上,沒有附著的卵粒平落在繁育籠底側的聚乙烯網片(2)上,卵粒避開淤泥對其孵化的影響,提高了泥鰍的成活率,增加水域內泥鰍數量,提高單位水體泥鰍產量;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方便制作、效果良好。
【主權項】
1.一種泥鰍增殖繁育籠,其特征是,繁育籠為平放的三棱柱形,由三棱柱框架及聚乙烯網片制作,所述聚乙烯網片封閉在三棱柱框架的三個側面上,三棱柱框架的兩端不封閉,在平放的三棱柱形的底側側面的聚乙烯網片上方,固定設置由若干條條狀聚乙烯網片組成的聚乙烯網片附著基,所述條狀聚乙烯網片為寬度10-15厘米、長度30-50厘米。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5727634SQ201620718389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0日
【發明人】楊成勝
【申請人】楊成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