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魚途中的輸氧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活魚的運輸,需要保證水中有足夠濃度的溶解氧,才能保證活魚的存活。相關技術中,常采用氣泵來補充水中的溶解氧。氣泵的噪音較大,并且是抽取空氣來補充水中的溶解氧,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運魚途中的輸氧裝置,可以在運魚途中對水中補充溶解液,保證活魚存活。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運魚途中的輸氧裝置,包括:氧氣瓶;分氣管,所述分氣管具有進氣口和多個出氣口,所述進氣口與所述氧氣瓶相連;與多個所述出氣口一一對應的多個納米出氣頭,每個所述納米出氣頭對應地與每個所述出氣口相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運魚途中的輸氧裝置,氧氣瓶中存儲液態氧,可以提供可靠的氧氣源,輸氧過程不產生噪音;多個納米出氣頭可以對應多個運魚泡沫箱,為水中補充溶解氧,保證活魚存活。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運魚途中的輸氧裝置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采用氧氣發生裝置替換所述氧氣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所述氧氣發生裝置包括空壓機,所述空壓機由驅動電機驅動,所述驅動電機與電機驅動器電連接,所述電機驅動器包括驅動器殼體和設置于所述驅動器殼體內的PCB板;所述PCB板上設置有電路元件,
所述電機驅動器還包括灰塵清理系統,所述灰塵清理系統包括第一積灰檢測裝置、第二積灰檢測裝置、排風口和灰塵吹掃裝置,所述灰塵吹掃裝置包括清掃進氣裝置,所述清掃進氣裝置的進氣口處設置過濾裝置,所述清掃進氣裝置與設置于PCB板的電路元件安裝面一 側的清掃管路連通,所述清掃管路位于所述電路元件上方,并在對應發熱元件的位置處設有自適應出氣口,每個所述自適應出氣口處設置多片扇形雙金屬片,在形變溫度以下時,所述多片扇形雙金屬片相互鄰近構成圓盤狀,從而將所述自適應出氣口封閉,高于形變溫度時所述雙金屬片向所述自適應出氣口外側方向彎曲,將所述自適應出氣口打開,且當所述雙金屬片的溫度越高時,所述自適應出氣口被打開的幅度越大;
所述第一積灰檢測裝置包括用于測量元件散熱片電容值的第一電容測量器和比較器,所述元件散熱片由多個散熱片單體構成,多個散熱片單體之間電絕緣,所述第一電容測量器對散熱片單體之間的電容進行檢測,當比較器判斷出測量電容值小于閾值電容時,啟動清掃進氣裝置,經過過濾的空氣經由所述清掃管路上的自適應出氣口吹出,對所述電路元件進行清掃;
排風口所述第二積灰檢測裝置包括光束發生器和至少一個設置在PCB板上的反射鏡面,該光束發生器設置在所述驅動器殼體內部側壁上,光束發生器以固定的角度將直線光束發射到所述反射鏡面,經所述反射鏡面反射后,光束被投射到位于驅動器殼體內部側壁上的光敏開關,光敏開關接收到光束后保持打開狀態;當反射鏡面上的積灰達到預定厚度時,光敏開關感應不到反射光線,則光敏開關閉合,自動啟動清掃進氣裝置;
該第一積灰檢測裝置和第二積灰檢測裝置中的任何一者啟動清掃進氣裝置時,該清掃進氣裝置啟動,預定時間后,該清掃進氣裝置自動關閉。
由于在雙金屬片處于較冷狀態時將自適應出氣口封閉,在雙金屬片處于較熱狀態時向自適應出氣口外側方向彎曲,將自適應出氣口打開,且當雙金屬片的溫度越高的時候,自適應出氣口被打開的幅度越大;所以可以使得各個自適應出氣口的面積隨著自適應出氣口下方的元件的溫度不同而不同。因為對于溫度越高的元件,其散熱面積會設計得越大,或散熱部分的表面就越有利于熱量的交換,但是恰恰越有利于熱量交換的結構也是會導致空氣流動變化較為劇烈或使得空氣通過較細的縫隙,這種結構就更有利于積灰的產生和增加,相同時間之后所積累的灰塵越多,在清掃的時候就用更多的空氣流量來清理。
當散熱片積累灰塵較多的時候,散熱片之間的縫隙會減小,散熱片作為一個整體的電容會變小,所以當電容變小到一定值的時候,可以意味著灰塵積累到了一定地步了,所以需要清理灰塵了。
當PCB板和電路元件積灰較多的時候,反射鏡面上的積灰也較多,當積灰較多的時候,灰塵會產生明顯的漫反射效應,極大的削弱了反射鏡面的鏡面反射效應,會導致光敏開關無法接收到足夠強度的光強以被觸發。通過另外一種方式也實現了對于元件表面積灰程度的自動監控,從而顯著的改善了元件表面積灰較多而造成的電路短路或散熱不暢而造成的元件燒 毀問題。
通過設置電容檢測和光檢測兩種方式,可以互為備份,以確保當灰塵積累到一定地步的時候灰塵清理系統能夠及時系統,清除元件表面覆蓋的灰塵。
通過在電機驅動器中設置灰塵清理系統,可以及時檢測驅動器內的灰塵積累狀況,并對灰塵進行清理,從而顯著提高了連續工作性能及可靠性。
有利地,所述光束發生器是激光發生器。
有利地,所述光束發生器是激光發生器。激光發生器定向性好,經過鏡面反射之后的光線不會發生明顯的發散,但是當某些表面附著了灰塵之后,特別是灰塵積累較多之后,將會發生明顯的漫反射。從而提高了有灰塵和無灰塵時或灰塵多和灰塵少的時候,光敏開關所能夠接收到的光強的區分度,提高了對于光強檢測的可靠性,降低了誤啟動的可能性。
有利地,所述光束發生器包括LED燈和凹面鏡,所述LED燈將光線投射到所述凹面鏡上,并由凹面鏡反射后發出平行光。LED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光源,通過凹面鏡將其進行反射,仍然可以獲得質量較好的平行光。
有利地,所述散熱片單體均設置在一絕緣導熱體上,各個所述散熱片單體之間沿散射片的延伸方向分割,或者,各個所述散熱片單體之間沿圓形分割。絕緣導熱體可以是金屬材料上附著絕緣層,在不明顯降低導熱性能的情況下,使得各個散熱片單體相互絕緣,以使得散熱片的各個單體之間構成電容。通過使得各個散熱片沿延伸方向分割,各個散熱片單體之間可以獨立構成電容,便于接線。絕緣導熱體可以是金屬材料上附著絕緣層,在不明顯降低導熱性能的情況下,使得各個散熱片單體相互絕緣,以使得散熱片的各個單體之間構成電容。
有利地,在每個所述自適應出氣口處的扇形雙金屬片的數量為3-10片,所述雙金屬片包括主動層和被動層,所述主動層為錳鎳銅合金,被動層為鎳鐵合金。當雙金屬片的數量為3個的時候,即可每個雙金屬片即可形成一個劣角,使得該金屬片能夠具有一個能夠打開的尖端,當受熱的時候,尖端撬起,即可形成自適應出風口的風道。當雙金屬片的數量為10個的時候,每個雙金屬片內的側向制約張力已經較少,可以使得雙金屬片形成較大的彎曲變形,金屬片的數量已經足夠多,無需再增加金屬片的數量以降低系統的可靠性。雙金屬片采用鎳銅合金作為主動層,其形變量較大,從而獲得比較明顯的開口效果。
有利地,所述排風口設置在所述驅動器殼體上的最遠離所述清掃進氣裝置的位置處。通過將排風口設置在驅動器殼體上的距離清掃進氣裝置最遠位置處,可以將全部自適應出氣口吹風所清掃的灰塵排出,避免了清掃后的灰塵又再次落到電路元件上。
有利地,所述閾值為散熱片基準電容值的0.9倍,該基準電容值為散熱片未累積灰塵時,兩個散熱片單體之間的電容值。當電容值為基準電容值的0.9倍的時候,電器元件上的 灰塵已經較多,如果不及時清理,將會導致元件散熱不暢,從而降低了檢測裝置的使用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輸氧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的電路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2中的對自適應出氣口的局部視圖;
圖5是實施例2中的元件散熱片的局部視圖;
圖6是實施例3中的元件散熱片的局部俯視圖;
圖7是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實施例1:
圖1是實施例1中的運魚途中的輸氧裝置,圖中,各個附圖標記的含義如下:100、氧氣瓶;200、分氣管;210、進氣口;220、出氣口;300、納米出氣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運魚途中的輸氧裝置,包括氧氣瓶100,分氣管200,納米出氣頭300。
具體而言,分氣管200具有進氣口210和多個出氣口220,進氣口210與氧氣瓶100相連;每個納米出氣頭300對應地與每個出氣口220相連。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氧氣瓶100、分氣管200以及納米出氣頭300之間均通過塑料輸氣管相連。氧氣瓶100用于存儲液態氧,納米出氣頭300對應放置于運魚泡沫箱里。運魚過程中,氧氣瓶100中的液態氧氣化,經分氣管200分氣后,最終經納米出氣頭300對運魚泡沫箱里的水補充溶解氧,保證運魚過程中活魚存活。
實施例2: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的電路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實施例2中的對自適應出氣口的局部視圖;圖5是實施例2中的元件 散熱片的局部視圖;
圖中,各個附圖標記表示的含義如下;1、驅動器殼體;2、PCB電路板;11、清掃進氣裝置;12、過濾裝置;13、清掃管路;14、自適應出氣口;15、雙金屬片;16、散熱片單體;17、反射鏡面;18、光敏開關;19、電路元件;20、排風口;23、絕緣導熱體;24、激光發生器。
采用氧氣發生裝置(未示出)替換氧氣瓶100。所述氧氣發生裝置包括空壓機,所述空壓機由驅動電機驅動,所述驅動電機與電機驅動器電連接,所述電機驅動器包括驅動器殼體和設置于所述驅動器殼體內的PCB板;所述PCB板上設置有電路元件,
電機驅動器還包括灰塵清理系統,灰塵清理系統包括第一積灰檢測裝置、第二積灰檢測裝置和灰塵吹掃裝置,灰塵吹掃裝置包括清掃進氣裝置11,本實施例中,清掃進氣裝置可以為進氣風扇或進氣空氣壓縮機,清掃進氣裝置11的進氣口處設置過濾裝置12,清掃進氣裝置11與設置于PCB板2的電路元件19安裝面一側的清掃管路13連通,清掃管路13上還在多個電路元件19的上方設有多個自適應出氣口14,每個自適應出氣口14處設置多片雙金屬片15,每個自適應出氣口14處的雙金屬片15在雙金屬片15處于較冷狀態時將自適應出氣口14封閉,在雙金屬片15處于較熱狀態時向自適應出氣口14外側方向彎曲,將自適應出氣口14打開,且當雙金屬片15的溫度越高的時候,自適應出氣口14被打開的幅度越大;
第一積灰檢測裝置包括用于測量元件散熱片的第一電容測量器,元件散熱片由多個散熱片單體16構成,多個散熱片單體16之間電絕緣,第一電容測量器與比較器連接并向比較器反饋實測電容值,比較器還與存儲器連接,存儲器中存儲基準電容值,基準電容值為在元件散熱片未累積灰塵時多個散熱片單體16之間的電容值,當實測電容值超出以基準電容值為準而設定的閾值時,清掃進氣裝置11啟動,經過過濾的空氣經由清掃管路13上的自適應出氣口14吹出,對電路元件19進行清掃,污濁的空氣經過排風口20從驅動器殼體11內排出。
第二積灰檢測裝置光束發生器和至少一個設置在PCB板2上的電路元件19之間位置的反射鏡面17,光束發生器設置在驅動器殼體1內部,光束發生器以固定的角度將直線光束發射到反射鏡面17,經反射鏡面17反射后,光束被投射到設置有驅動器殼體1內部的光敏開關18上,當光敏開關18感應不到反射光線時,自動啟動清掃進氣裝置11。
由于在雙金屬片15處于較冷狀態時將自適應出氣口14封閉,在雙金屬片15處于較熱狀態時向自適應出氣口14外側方向彎曲,將自適應出氣口14打開,且當雙金屬片15的溫度越高的時候,自適應出氣口14被打開的幅度越大;所以可以使得各個自適應出氣口14的面積隨著自適應出氣口14下方的元件的溫度不同而不同。因為對于溫度越高的元件,其散熱面積會設計得越大,或散熱部分的表面就越有利于熱量的交換,但是恰恰越有利于熱量交 換的結構也是會導致空氣流動變化較為劇烈或使得空氣通過較細的縫隙,這種結構就更有利于積灰的產生和增加,相同時間之后所積累的灰塵越多,在清掃的時候就用更多的空氣流量來清理。
當散熱片積累灰塵較多的時候,散熱片之間的縫隙會減小,散熱片作為一個整體的電容會變小,所以當電容變小到一定值的時候,可以意味著灰塵積累到了一定地步了,所以需要清理灰塵了。
當PCB板2和電路元件19積灰較多的時候,反射鏡面17上的積灰也較多,當積灰較多的時候,灰塵會產生明顯的漫反射效應,極大的削弱了反射鏡面17的鏡面反射效應,會導致光敏開關18無法接收到足夠強度的光強以被觸發。通過另外一種方式也實現了對于元件表面積灰程度的自動監控,從而顯著的改善了元件表面積灰較多而造成的電路短路或散熱不暢而造成的元件燒毀問題。
通過設置電容檢測和光檢測兩種方式,可以互為備份,以確保當灰塵積累到一定地步的時候灰塵清理系統能夠及時系統,清除元件表面覆蓋的灰塵。
具體說來,光束發生器是激光發生器24。
激光發生器24定向性好,經過鏡面反射之后的光線不會發生明顯的發散,但是當某些表面附著了灰塵之后,特別是灰塵積累較多之后,將會發生明顯的漫反射。從而提高了有灰塵和無灰塵時或灰塵多和灰塵少的時候,光敏開關18所能夠接收到的光強的區分度,提高了對于光強檢測的可靠性,降低了誤啟動的可能性。
具體說來,散熱片單體16均設置在一絕緣導熱體23上,各個散熱片單體16之間沿散射片的延伸方向分割。
絕緣導熱體23可以是金屬材料上附著絕緣層,在不明顯降低導熱性能的情況下,使得各個散熱片單體16相互絕緣,以使得散熱片的各個單體之間構成電容。通過使得各個散熱片沿延伸方向分割,各個散熱片單體16之間可以獨立構成電容,便于接線。
具體說來,在每個自適應出氣口14處的雙金屬片15的數量為6片。雙金屬片15包括主動層和被動層,主動層為錳鎳銅合金,被動層的材料主要是鎳鐵合金。
當雙金屬片15的數量為6個的時候,每個雙金屬片15內的側向制約張力已經較少,可以使得雙金屬片15形成較大的彎曲變形,金屬片的數量已經足夠多,無需再增加金屬片的數量以降低系統的可靠性。
雙金屬片15采用鎳銅合金作為主動層,其形變量較大,從而獲得比較明顯的開口效果。
具體說來,閾值的下限為基準電容值的0.9倍。
當電容值為基準電容值的0.9倍的時候,電器元件上的灰塵已經較多,如果不及時清理, 將會導致元件散熱不暢,從而降低了檢測裝置的使用性能。
本實施例的灰塵清掃動作原理如下:
當電路元件或散熱片之間上積灰較多的時候,散熱片單體的之間的實際距離會下降,金屬散熱片之間的作為電的不良導體的空氣,也會有部分空氣所占的空間被灰塵所取代,所以散熱片單體之間的電容會隨著灰塵的積累而逐步地下降。當電容值低到閾值的下限時,啟動清掃進氣裝置。
除了這種探測方式以外,還設置了光檢測的方式,當灰塵在反射鏡面上積累的較多的時候,會降低鏡面反射的反射能力,減少光敏開關所能接受到的光照強度,光敏開關感應不到反射光線,則光敏開關閉合,自動啟動清掃進氣裝置。
清掃進氣裝置啟動后從外界吸收已經過濾過的干凈空氣,送入清掃管路中。由于自適應出氣口處的雙金屬片是隨著溫度變化而逐步改變形狀的,所以此時的自適應出氣口已經是打開的,而且,較熱的元件上方的自適應出氣口打開得較大,稍冷一些的元件上方的自適應出氣口打開得較小,可以使得干凈空氣的流量能夠按照元件的不同溫度而不同的分布,以提高干凈空氣的利用效率。可以讓清掃進氣裝置先吹第一時間后自動關閉,例如第一時間可以是半分鐘。然后等待第二時間讓懸浮在驅動器殼體內部空間的灰塵沉降,因為雖然自適應出氣口的出氣將元器件表面的灰塵吹起,并且不斷的向驅動器殼體內部空間補充空氣,從大趨勢講,混有灰塵的空氣會從排風口排出,但是也不能保證在一定時間之后,混有灰塵的空氣將會全部從驅動器殼體內部空間排出。所以吹過一段時間之后,驅動器殼體內空間的空氣,其實還是為混有少量灰塵的空氣,所以需要等待一段時間,讓空氣中灰塵沉降。例如第二時間可以是3分鐘或2分鐘。驅動器殼體內的灰塵沉降之后,再檢測電容,如果仍然是低于閾值,那么繼續清掃,如果有需要的話則如此反復,以使得元件和電路板上的灰塵被清掃干凈。
實施例3: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中的散熱片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實施例2所用附圖中已經出現的附圖標記表示的含義沿用實施例2附圖中的含義,新出現的各個附圖標記表示的含義如下;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別在于:
散熱片單體16均設置在一絕緣導熱體23上,各個散熱片單體16之間沿圓形分割。
絕緣導熱體23可以是金屬材料上附著絕緣層,在不明顯降低導熱性能的情況下,使得各個散熱片單體16相互絕緣,以使得散熱片的各個散熱片單體16之間構成電容。
實施例4:
圖7是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實施例2所用附圖中已經出現的附圖標記表示的含義沿用實施例2附圖中的含義,新出現的各個附圖標記表示的含義如下:21、LED燈;22、凹面鏡;
在實施例2中,光束發生器采用的是激光發生器,本實施例中,還可以將光束發生器設置為包括LED燈21和凹面鏡22,LED燈21將光線投射到凹面鏡22上,并由凹面鏡22反射后發出平行光。LED等21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光源,通過凹面鏡22將其進行反射,仍然可以獲得質量較好的平行光。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 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