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捕魚裝置,具體說是一種快速鉤魚裝置。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2004200712898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大面積水域捕魚裝置,捕魚網外周設有充氣浮動件,充氣浮動件和捕魚網連成一體,捕魚網上設有壓網重錘,壓網重錘間隔布設固定在捕魚網面上,捕魚網底面設有趕魚裝置,充氣浮動件上設有氣管。
專利號為2009201319358的中國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大面積水域范圍內的浮沉式捕魚裝置,包括捕魚網,所述的捕魚網外周設有可充氣式充氣管及吊沉物,捕魚網外周還設有一條或多條用于趕魚至捕魚網所設的網口處的充氣棒,該充氣棒在捕魚網四周充氣管充氣浮起時由人工操作,在捕魚網下方向陸地網口移動進行趕魚操作。本實用新型在捕魚網周邊設有充氣管及吊沉物,使預先鋪在水底的捕魚網在可充氣式的充氣管及吊沉物的互相匹配下實現浮起或下沉的動作實現將水域內的魚圍起,再由可充氣式充氣棒將魚趕至捕魚網所設有的網口里,實現在大面積水域上捕魚。
上述兩種捕魚裝置在操作時易造成對魚兒的驚嚇,且捕魚時操作比較麻煩,費時費力,捕魚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捕魚效率高的快速鉤魚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快速鉤魚裝置,該裝置包括:
用來分別固定多個魚鉤的多條魚鉤固定條;
用來將魚鉤固定條一端間隔固定的定位機構;
與魚鉤固定條另一端連接、利用蓄力可將魚鉤固定條拉動的蓄力機構;
間隔設置在定位機構和蓄力機構之間、用來給魚鉤固定條導向且使魚鉤固定條按一定空間分布的至少兩個導向機構;
其中,定位機構和導向機構上面通過拉繩接有浮力機構,下面通過吊繩懸掛有重塊;在蓄力機構中,螺旋彈簧下部垂直安裝在彈簧套筒里,彈簧套筒垂直固定在地面上,螺旋彈簧上部固定在控制桿上,控制桿另一端與魚鉤固定條連接,并設置有通過沿定位機構方向按壓控制桿使螺旋彈簧彎曲時可卡住控制桿而松開后又可使控制桿受彈力作用向上擺動從而拉動魚鉤固定條的卡壓機構。
上述中,魚鉤分別固定在每條魚鉤固定條位于導向機構與導向機構之間及導向機構與定位機構之間的位置上。
上述中,定位機構包括同心設置的三個定位環,三個定位環由定位桿固定,魚鉤固定條一端分別間隔固定在三個定位環上。
上述中,導向機構包括同心設置的三個導向環,三個導向環由導向桿固定,每個導向環上間隔固定有用來給魚鉤固定條導向的導向孔。
上述中,卡壓機構包括兩支腳、插銷、手柄和定位塊,兩支腳垂直固定在地面上,其中一支腳上開有插孔,手柄通過中部位置的支承件與另一支腳鉸接,插銷一端與手柄上端鉸接,另一端可插接在插孔里,定位塊固定在支承件的上面、對應的支腳的外側上。
上述中,魚鉤固定條采用鋼絲繩或尼龍繩制成。
上述中,浮力機構為泡沫、氣胎或浮船。
本實用新型設置有與魚鉤固定條配合的蓄力機構,通過蓄力機構存儲的彈力,來快速拉動彈起魚鉤固定條,使魚鉤固定條在快速拉動彈起過程中,利用其上的魚鉤快速鉤魚,另外,由于魚鉤固定條由導向機構導向且按一定空間分布,形成空間狀的魚鉤布置,可以捕捉更多的魚兒。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造價低,操作過程輕松方便,鉤魚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導向機構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定位機構的結構圖。
圖4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蓄力機構的結構圖。
圖6是蓄力機構中的卡壓機構結構圖。
圖7是卡壓機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快速鉤魚裝置,該裝置包括:用來分別固定多個魚鉤18的多條魚鉤固定條9,魚鉤固定條9采用尼龍繩制成;用來將魚鉤固定條9一端間隔固定的定位機構10;與魚鉤固定條9另一端連接、利用蓄力可將魚鉤固定條拉動的蓄力機構;間隔設置在定位機構10和蓄力機構之間、用來給魚鉤固定條9導向且使魚鉤固定條9按一定空間分布的兩個導向機構8。
如圖1和圖5所示,定位機構10和導向機構8上面通過拉繩6接有浮力機構7,浮力機構7為泡沫,下面通過吊繩12懸掛有重塊11;在蓄力機構中,螺旋彈簧2下部垂直安裝在彈簧套筒1里,彈簧套筒1垂直固定在地面上,螺旋彈簧2上部固定在控制桿3上,控制桿3另一端與魚鉤固定條9連接,并設置有通過沿定位機構10方向按壓控制桿3使螺旋彈簧2彎曲時可卡住控制桿2而松開后又可使控制桿2受彈力作用向上擺動從而拉動魚鉤固定條9的卡壓機構。
如圖1、圖4所示,魚鉤18分別固定在每條魚鉤固定條9位于導向機構8與導向機構8之間及導向機構8與定位機構10之間的位置上,且魚鉤18與導向機構8和定位機構10之間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該距離足以使魚鉤固定條9被蓄力機構拉動時魚鉤18不接觸導向機構8和定位機構10為宜。
如圖1和圖3所示,定位機構10包括同心設置的三個定位環17,三個定位環17由定位桿16固定,魚鉤固定條9一端分別間隔固定在三個定位環17上。
如圖1和圖2所示,導向機構8包括同心設置的三個導向環15,三個導向環15由導向桿13固定,每個導向環15上間隔固定有用來給魚鉤固定條9導向的導向孔14,即魚鉤固定條9由導向孔14穿過。
定位環17、定位桿16、導向環15和導向桿13采用鋼根制成。
如圖1、圖6和圖7所示,卡壓機構包括兩支腳5、插銷20、手柄4和定位塊19,兩支腳5垂直固定在地面上,其中一支腳5上開有插孔21,手柄4通過中部位置的支承件22與另一支腳5鉸接,插銷20一端與手柄4上端鉸接,另一端可插接在插孔21里,定位塊19固定在支承件22的上面、對應的支腳5的外側上。
使用時,先將蓄力機構固定在鉤魚區水域的地面上,其余置于鉤魚區水域里,由于有浮力機構7和重塊11,定位機構10和導向機構8在水域中的位置可相對固定且浮于中水一定的深度,將蓄力機構中的控制桿3轉動至卡壓機構的兩支腳5里,轉動卡壓機構的手柄4使插銷20插入插孔21里,螺旋彈簧2被壓彎,蓄力機構則存儲有向外反彈的彈力,再通過控制桿3與魚鉤固定條9連接好,待一定時間后,按壓手柄4使插銷20由插孔21處退出,控制桿3受壓彎后的螺旋彈簧2作用向外反彈,如圖6、圖7所示,同時拉動魚鉤固定條9,魚鉤固定條9在被快速拉動彈起過程中,利用其上的魚鉤可實現快速鉤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