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玉米秸稈粉碎機。
背景技術:
普通的玉米秸稈粉碎機,腔內裝有一個軸,軸上裝有相撞不同的錘爪或甩刀,旋轉方向與前進方向相反,由于它的反轉,給前進增加了很大的阻力。普通秸稈粉碎機依靠錘爪或甩刀的高速運轉敲打或撕碎秸稈,一般轉速在1800轉/分~2400轉/分之間,如此高的轉速加上惡劣的工作環境,軸承或甩刀易損壞;人所共知,軸的轉速越高粉碎質量越好,為了保證粉碎的徹底,防止大秸稈的遺漏,大都采用反轉,這樣進一步增加了前進的阻力,因此,普通的粉碎機具有一下缺點:轉速低時粉碎不爛,轉速高時阻力大易磨損且車拉動困難;要達到良好的粉碎效果,需要采用降低轉速增加粉碎次數的措施,這樣就需要粉碎兩遍或三遍,費時費力費能源,經濟效益極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玉米秸稈粉碎機,解決普通秸稈粉碎機單軸結構轉速低時粉碎不爛,轉速高時阻力大易磨損且車拉動困難采用低速多次方案,需要粉碎兩遍或三遍,費時費力費能源,經濟效益極低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玉米秸稈粉碎機,包括機架、機架上安裝的驅動裝置和旋耕裝置,所述旋耕裝置包括并排設置的第一旋耕裝置和第二旋耕裝置,所述第一旋耕裝置包括第一旋耕軸,所述第一旋耕軸的外周上安裝有旋耕刀,第一旋耕軸的一端頭設置有第一從動輪;所述第二旋耕裝置包括第二旋耕軸,所述第二旋耕軸的外周上安裝有旋耕刀,第二旋耕軸的一端頭設置有第二從動輪;所述第一從動輪和第二從動輪通過第二傳送帶相連接;
所述驅動裝置的工作端通過傳動軸與主動輪相連接,所述主動輪通過第一傳送帶與所述第一從動輪相連接;
所述驅動裝置啟動通過傳動軸帶動所述主動輪旋轉,所述主動輪通過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帶動所述第一從動輪、第二從動輪作旋轉運動,同時帶動第一旋耕軸和第二旋耕軸上的旋耕刀旋轉完成秸稈的粉碎。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包括頂部擋板、側擋板和與動力機車連接用的連接臂,所述頂部擋板、側擋板和連接臂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為一體結構。
再進一步的,所述機架的尾部通過固定架連接有鎮壓輥,且所述鎮壓輥位于所述第二旋耕裝置的后方。
再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上連接臂的下方設置有進料門簾。
再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傳送帶上方設置有用于調整傳送帶松緊度的壓緊輥,所述壓緊輥通過組合支架安裝在所述機架的側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旋耕軸和第二旋耕軸的中間。
再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耕裝置和第二旋耕裝置工作時二者中間形成導流區域,且所述第二旋耕軸的軸心比所述第一旋耕軸的軸心高,秸稈通過第一旋耕軸旋吸后在落入泥土前通過旋轉的第二旋耕軸上的旋耕刀粉碎。
再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耕軸的軸心比所述第一旋耕軸的軸心高20~40 cm。
再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采用變速箱或減速電機中任意一種;所述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采用皮帶結構,所述主動輪、第一從動輪和第二從動輪均為槽狀輪,且所述槽狀輪的結構和數量與所述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相匹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秸稈粉碎機,機架上并排安裝有第一旋耕裝置和第二旋耕裝置,第二旋耕裝置后方連接有鎮壓輥。工作時,首先將機架上的連接臂通過銷軸與動力機車安裝在一起,驅動裝置啟動后旋轉通過傳動軸帶動主動輪旋轉,主動輪通過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帶動所述第一從動輪、第二從動輪作旋轉運動,同時帶動第一旋耕軸和第二旋耕軸上的旋耕刀旋轉完成秸稈的粉碎作業;其中,第一旋耕軸上的旋耕刀將土壤和玉米秸稈旋耕起并拋向后方,玉米秸稈在旋耕刀的作用下完成初步粉碎,初步粉碎的剩余大秸稈落到導流區域內,第二旋耕軸上的旋耕刀將剩余大秸稈旋耕起并拋向后方實現徹底粉碎;土壤及粉碎后秸稈在頂部擋板的作用下回落到土地上,再經過尾部的鎮壓輥進行覆埋。旋耕過程中,第二旋耕軸的軸心比第一旋耕軸的軸心高,避免第二旋耕軸上的旋耕刀再次進入土中,減小動力機車的前進阻力,提高工作效率,且秸稈進過二次旋耕粉碎徹底。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傳動穩定,一次作業可以徹底粉碎秸稈,并進行覆埋,省時省力省資源,秸稈粉碎均勻徹底,地面平整,工作效率高。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玉米秸稈粉碎機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玉米秸稈粉碎機連接端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機架;1-1、頂部擋板;1-2、側擋板;1-3、連接臂;2、第一旋耕裝置;3、第二旋耕裝置;4、鎮壓輥;4-1、固定架;5、驅動裝置;6、傳動軸;7、主動輪;8、第一傳送帶;9、第一旋耕軸;9-1、第一從動輪;10、第二傳送帶;11、第二旋耕軸;11-1、第二從動輪;12、壓緊輥;12-1、組合支架;13、導流區域;14、進料門簾。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玉米秸稈粉碎機,包括機架1、機架上安裝的驅動裝置5和旋耕裝置,所述旋耕裝置包括并排設置的第一旋耕裝置2和第二旋耕裝置3,所述第一旋耕裝置2包括第一旋耕軸9,所述第一旋耕軸9的外周上安裝有旋耕刀,第一旋耕軸9的一端頭設置有第一從動輪9-1;所述第二旋耕裝置3包括第二旋耕軸11,所述第二旋耕軸11的外周上安裝有旋耕刀,第二旋耕軸11的一端頭設置有第二從動輪11-1;所述第一從動輪9-1和第二從動輪11-1通過第二傳送帶10相連接;
所述驅動裝置5的工作端通過傳動軸6與主動輪7相連接,所述主動輪7通過第一傳送帶8與所述第一從動輪9-1相連接;
所述驅動裝置5啟動通過傳動軸6帶動所述主動輪7旋轉,所述主動輪7通過第一傳送帶8、第二傳送帶10帶動所述第一從動輪9-1、第二從動輪11-1作旋轉運動,同時帶動第一旋耕軸9和第二旋耕軸11上的旋耕刀旋轉完成秸稈的粉碎。
所述機架1包括頂部擋板1-1、側擋板1-2和與動力機車連接用的連接臂1-3,所述頂部擋板1-1、側擋板1-2和連接臂1-3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為一體結構。
所述機架1的尾部通過固定架4-1連接有鎮壓輥4,且所述鎮壓輥4位于所述第二旋耕裝置3的后方。
所述機架1上連接臂1-3的下方設置有進料門簾14,所述進料門簾14采用柔韌性好、耐磨損的塑料板,工作時秸稈從進料門簾下端進入,通過第一旋耕軸9上旋轉的旋耕刀完成初步粉碎,同時,進料門簾的設置可以有效阻擋旋耕刀帶起的土和秸稈碎屑向前飛出。
所述第二傳送帶10上方設置有用于調整傳送帶松緊度的壓緊輥12,所述壓緊輥12通過組合支架12-1安裝在所述機架1的側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旋耕軸9和第二旋耕軸11的中間。
所述第一旋耕裝置2和第二旋耕裝置3工作時二者中間形成導流區域13,且所述第二旋耕軸11的軸心比所述第一旋耕軸9的軸心高,秸稈通過第一旋耕軸9旋吸后在落入泥土前通過旋轉的第二旋耕軸11上的旋耕刀粉碎。所述第二旋耕軸11的軸心比所述第一旋耕軸9的軸心高20~40 cm,優先選擇第二旋耕軸11的軸心比第一旋耕軸9的軸心高30cm,以減小拖拉機行駛過程中動力的損耗。
所述驅動裝置5采用變速箱或減速電機中任意一種;所述第一傳送帶8、第二傳送帶10采用皮帶結構,所述主動輪7、第一從動輪9-1和第二從動輪11-1均為槽狀輪,且所述槽狀輪的結構和數量與所述第一傳送帶8、第二傳送帶10相匹配。此外,所述第一傳送帶8、第二傳送帶10、主動輪7、第一從動輪9-1和第二從動輪11-1組成的皮帶傳送裝置的外側安裝有保護外殼,防止工作中外物的卷入,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將機架1上的連接臂1-3通過銷軸與動力機車安裝在一起,驅動裝置5啟動后旋轉通過傳動軸6帶動主動輪7旋轉,主動輪7通過第一傳送帶8帶動第一從動輪9-1旋轉,遂帶動第一旋耕軸9旋轉,第一旋耕軸9上的旋耕刀將土壤和玉米秸稈旋耕起并拋向后方,玉米秸稈在旋耕刀的作用下完成初步粉碎,機架上的頂部擋板1-1將被拋起的土壤和粉碎的玉米秸稈擋住回落,土壤回落到土中,初步粉碎的剩余大秸稈后落到第一旋耕裝置2和第二旋耕裝置3中間的導流區域13內;因第一從動輪9-1和第二從動輪11-1通過第二傳送帶10相連接,第一旋耕軸9旋轉通過第二傳送帶10帶動第二旋耕軸11旋轉,第二旋耕軸11上的旋耕刀將導流區域13內的剩余大秸稈旋耕起并拋向后方實現徹底粉碎;粉碎后秸稈在頂部擋板1-1的作用下回落到土地上,再經過尾部的鎮壓輥4的覆蓋,達到覆埋秸稈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玉米秸稈粉碎機,一次作業可以徹底粉碎秸稈,并進行覆埋,省時省力省資源,耕地粉碎均勻,地面平整,工作效率高。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