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一種玉米秸稈切碎裝置,尤其是一種鋸切式玉米秸稈切碎裝置。
背景技術:
秸稈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但是,研究資料表明,秸稈全部還田超出了培肥地力所需要的秸稈量,也就是說培肥地力不需要秸稈全部還田。同時,秸稈還田量過大,會造成土壤暄松,對后茬作物的出苗不利。因此可以將玉米秸稈的一部分還田,另一部分回收作他用。
當前,回收的玉米秸稈有很大部分用于牲畜飼養中的粗飼料。玉米秸稈上部含水率高,木質化程度輕,適宜用作粗飼料,相反,玉米秸稈下部木質化嚴重,是不適宜用作飼料的。因此,可將玉米秸稈上部回收,秸稈下部粉碎還田。
玉米秸稈還田,需要對其粉碎。目前,秸稈還田機上粉碎秸稈的工作部件是甩刀或者錘爪,并且這些部件是在秸稈倒地后,在地面上粉碎秸稈的,所以甩刀或者錘爪不可避免地與土壤接觸,其刃口會迅速磨損,刃口切斷秸稈纖維的作用迅速變差,秸稈只能被揉搓成絲,在地面上呈團絮狀,給后茬作物的整地、播種造成不利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說明書所公開的技術提供一種安裝在穗莖兼收型玉米收獲機割臺上、對玉米秸稈下部鋸切粉碎的鋸切式玉米秸稈切碎裝置,玉米秸稈下部鋸切粉碎后還田。
穗莖兼收型玉米收獲機割臺上有盤刀秸稈切碎裝置,盤刀秸稈切碎裝置切碎由摘穗機構的拉莖棍拉下的玉米秸稈上部,這部分秸稈切碎后回收用于其它用途。鋸切式玉米秸稈切碎裝置位于盤刀秸稈切碎裝置的下方。
鋸切式玉米秸稈切碎裝置切碎玉米秸稈下部時,是在玉米秸稈下部站立狀態下對其切碎,鋸片不接觸土壤,鋸片鋸齒可以長時間保持鋒利,可以有效切斷秸稈的纖維。
說明書公開的鋸切式玉米秸稈切碎裝置,包括鋸片、鋸片軸、秸稈支承板和支架。鋸片旋轉,對玉米秸稈進行鋸切粉碎,秸稈支撐板在鋸片切割秸 稈的過程中對秸稈起支承作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實現玉米秸稈的離地切碎,有效切斷秸稈纖維,提高秸稈還田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鋸切式玉米秸稈切碎裝置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附圖1B-B剖視圖。
圖3是附圖1中I處放大圖。
圖4是附圖1中Ⅱ處放大圖。
圖中,1.鋸片,2.鋸片軸,3.盤刀軸,4.聯軸器,5.普通螺母,6.軸套,7.盤刀秸稈切碎裝置殼體,8.支架,9.軸肩,10.推力球軸承,11.銷子,12.六角開槽螺母,13.套筒,14.角鋼,15.秸稈支承板,16.鋸片旋轉方向,17.玉米秸稈。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鋸切式玉米秸稈切碎裝置安裝在穗莖兼收型玉米收獲機割臺的最下方,其上方是盤刀秸稈切碎裝置(附圖中未示出)的殼體(7)。盤刀切碎裝置負責切碎由摘穗機構的拉莖棍拉下的玉米秸稈上部,這部分秸稈切碎后回收。
如圖1、圖3,鋸片軸(2)與盤刀秸稈切碎裝置的盤刀軸(3)同軸,兩軸用聯軸器(4)聯結,鋸片軸(2)的下端通過推力球軸承(10)支承在支架(8)上。支架(8)上端與盤刀切碎裝置的殼體(7)相連。
如圖1、圖4,鋸切式玉米秸稈切碎裝置的鋸片軸(2)上安裝有多個直徑不同的鋸片(1),鋸片直徑從上往下依次減小,呈倒錐形,鋸片之間用軸套(6)隔開。
如圖1、圖3,鋸片軸(2)上有軸肩(9)。支架(8)以上的鋸片通過旋緊螺母(5)將鋸片和軸套壓向軸肩(9)而固定。支架(8)以下的鋸片和套筒(13)用六角開槽螺母(12)固定,六角開槽螺母(12)旋緊后,向鋸片軸(2)端部的徑向孔中插入銷子(11),使六角開槽螺母(12)鎖緊。
如圖1、圖3,套筒(13)的下端焊接有一片鋸片,這樣整個裝置的最下端就是這片鋸片,而不是鋸片軸(2)的底端和六角開槽螺母(12),這樣可以防止鋸片軸(2)和六角開槽螺母(12)撞到沒有被鋸片鋸切下來的玉米茬,對鋸切裝置造成破壞。
如圖1,鋸片的直徑從上向下依次減小。鋸切秸稈時,首先由上面直徑大的鋸片鋸切,最后由下部直徑小的鋸片鋸切,這樣可以防止由于秸稈受到鋸片推力而前傾,在上面鋸片還沒有完全鋸斷秸稈時,下部鋸片已經切斷秸稈,使秸稈失去根部支撐,導致上面的鋸片最后不能完全鋸斷秸稈。在鋸片鋸切秸稈時,秸稈不僅受到推力前傾,而且受鋸切力作用,秸稈也要沿鋸片旋轉方向(16)傾倒,導致秸稈不能完全鋸斷,因此本裝置在秸稈倒向的鋸片一側安裝了秸稈支撐板(15)。秸稈支撐板(15)是這樣安裝的:先在支架(8)上焊接角鋼(14),然后在角鋼上焊接秸稈支撐板(15)。
作業時,玉米收獲機發動機(附圖中未示出)的動力通過動力傳動裝置(附圖中未示出)傳遞到盤刀軸(3),再經聯軸器(4)傳遞到鋸片軸(2),鋸片軸(2)帶動鋸片(1)旋轉鋸切玉米秸稈(17),秸稈鋸切粉碎后還田。
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而易舉得到的技術方案的簡單變化或等效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