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供液盤。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大多數建筑在農田周邊的工廠,由于環境管理的不完善,而直接排污導致空氣及土壤污染,故,室外種植的蔬菜往往帶有重金屬或其他含有有毒的化學物質;此外,由于種植不夠科學,農藥噴灑過量,也會導致蔬菜的農藥殘留超標,影響人的健康。對此,采用室內室種植技術,通過科學、健康的綠色種植方式,已成為當今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
目前,室內室種植中,蔬菜的菜苗采用不同類型的盤,常見的盤,具有排水口,菜苗放置在其內后,通過對盤內注入液體,以使植物生長。但是,常見的盤在注入液體時,液體僅從一個方向流入該盤內,故不能均勻地分布至盤內各處,有些地方的液體流動量大,而有些地方的液體流動量較小,進而不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影響生物的生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供液盤,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盤內有些地方的液體流動量大,而有些地方的液體流動量較小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供液盤,包括具有出水孔的底板、連接在所述底板周邊的側板以及分流管部件;所述分流管部件包括兩端開口的管體,所述管體的頂端設置有與一進液管道連接的進液接頭,所述進液接頭具有與所述管體內部連通的入液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管體形成在所述側板上。
或者,所述管體內形成有一分流片,所述分流片位于所述入液通道的正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頂面向上凸設有多個導流凸起件。
進一步地,多個所述導流凸起件分為至少兩組導流凸起件組。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凸起件組為兩組,兩組所述導流凸起件組的所述導流凸起件一一對應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頂面具有相互垂直的一橫向和一縱向,其中一組導流凸起件組中的導流凸起件與另一組導流凸起件組中對應的導流凸起件沿所述縱向的中線對稱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在平行于所述橫向的方向上具有相對的第一側和第二側,所述分流管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側,所述出水孔鄰近所述第二側。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凸起件為凸設于所述底板頂面的肋條。
進一步地,每組所述導流凸起件組中的各導流凸起件彼此平行并在平行于所述橫向的方向上并排且間隔設置;每組所述導流凸起件組中的各導流凸起件均由所述底板的中部向外并向所述底板的第二側傾斜延伸。
與現有技術對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供液盤,采用兩端開口的分流管部件,注入的液體會從管體的左右兩端開口處流出,從而增加了液體的擴散流動性,并能夠更好地流動至底板各處,更加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更好地促進植物的生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供液盤和植物生長盤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供液盤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供液盤的主視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供液盤 200:植物生長盤
10:底板 11:出水孔
10a:第一側 10b:第二側
20:側板 21:側壁部
22:外緣部 50:分流管部件
30:導流凸起件 51:管體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中線 52:進液接頭
53:入液通道 54:分流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本技術現在將供液盤的舉例實施例來闡釋。實施例涉及本技術的應用,主要地涉及農作物苗圃中的植物的繁殖。然而,本技術同等地適合于至其他植物的應用,并且適合于其他類型的植物生長盤。因此,所強調的是,示圖僅為出于描述優選實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制至細節或限制至其應用的任何具體領域。示圖僅用于描述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將該技術限制至細節或限制至應用的任何具體領域。將認識到的是,本公開內容涵蓋了并入與其他應用相關的特征以及本文中公開的特征的任何組合。
為敘述方便,下文中所稱的“左”“右”“上”“下”與附圖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起限定作用。
實施例一
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供液盤100,用于放置植物生長盤200,其中,供液盤100包括具有出水孔11的底板10、連接在底板10周邊的側板20以及分流管部件50;分流管部件50包括兩端開口的管體51,管體51的頂端設置有與一進液管道(圖未示)連接的進液接頭52,進液接頭52具有與管體51內部連通的入液通道53。
上述的供液盤100,采用兩端開口的分流管部件50,注入的液體會從管體51的左右兩端開口處流出,從而增加了液體的擴散流動性,并能夠更好地流動至底板10各處,更加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吸收,更好地促進植物的生長。
參見圖1和2,本實施例的供液盤100,大致為但不局限于長方形,其由底板10和連接在該底板10周邊的側板20一體成型制成,底板10上凸設有導流凸起件30,并開設有出水孔11。可以理解的是,植物生長盤200可并排(或任意)的方式放入該供液盤100內,通過在供液盤100內包注入含營養液等液體,以給放置在植物生長盤200內的菜苗等植物提供營養。
參見圖1和2,底板10具有一頂面,該頂面大致為平面,底板10的頂面具有相互垂直的一橫向(圖示中D1方向,下面統稱第一方向D1)和一縱向(圖示中D2方向,下面統稱第二方向D2)。底板10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具有相對的第一側10a和第二側10b,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10a為進液側(當然,進液位置也可以設置在供液盤100其他任意位置上),第二側10b為出液側(當然,進液位置也可以設置在供液盤100其他任意位置上),底板10上的出水孔11鄰近該第二側10b,出水孔11的數量為但不局限于一個,優選該出水孔11的中心在第二方向D2的中線L1上。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上述第一側10a作為進液側且出水孔11鄰近該第二側10b的結構,在供液盤100的使用過程中,供液盤100為成對配置使用,且在每對供液盤100中,其中一個供液盤100的第二側10b與另一供液盤100的第二側10b鄰接,這樣,可以使兩個供液盤100共用一條排液管道(圖未示),排液管道設置在兩個供液盤100之間,從而節省了安裝空間和管道成本。
參見圖1和2,四個側板20分別位于底板10的四周,其中,與第一方向D1平行的兩個側板20為長邊側板20,與第二方向D2平行的兩個側板20為短邊側板20,在本實施例中,每個側板20均包括與底板10連接的側壁部21和從該側壁部21向外延伸的外緣部22,外緣部22的寬度(即外緣部22的外邊緣與側壁部21之間的間距)為10~20mm。可以理解的是,側壁部21的高度遠高于導流凸起件30的高度,且略高于植物生長盤200的高度,植物生長盤200置入供液盤100內后,通過外緣部22增大與植物生長盤200的接觸面積,外緣部22亦會對植物生長盤200起到支撐,以便植物生長盤200在供液盤100內左右(第一方向D1上)平移。
參見圖1和2,分流管部件50包括兩端開口的管體51,管體51的頂端設置有與一進液管道連接的進液接頭52,進液接頭52具有與管體51內部連通的入液通道53。管體51形成在側板20上(當然,也可以形成在底板10上),具體地,分流管部件50位于第一側10a的短邊側板20上,并大致在在該短邊側板20的中部,進液接頭52的中心基本位于中線L1上。由此可知,液體由入液通道53進入管體51內部后,會從管體51的左右兩端開口處流出,以控制液體的流動方向,將液體由底板10的第一側10a的左右側分流出來,并向第二側10b流動,這樣,增加了液體的流動性,并能夠更好地流動至底板10各處。
作為進一步地優化,管體51內形成有一分流片54,分流片54位于入液通道53的正下方,這樣,經入液通道53流入的液體會由分流片54分流,并均勻地由兩端開口處流出,可更均勻地對流出液體進行分配。
參見圖1和2,導流凸起件30形成在底板10的頂面,導流凸起件30可以是從底板10向上隆起形成的,在本實施中,導流凸起件30為凸設于底板10頂面的肋條(當然,還可以是凸柱、凸片等凸起結構),導流凸起件30大致為直線形的條狀(當然,還可以是曲線形的條狀),導流凸起件30的斷面形狀為圓弧形(當然,還可以是矩形、梯形或三角形)。可以理解的是,通過設置導流凸起件30,可對注入供液盤100的液體進行導向流動,以便在注液時,通過對液體的導流和引流,從而在新的液體流入的同時將舊液流入出水孔11后排出供液盤100。需要說明的是,在植物生長盤200放入供液盤100內后,植物生長盤200支撐在側板20上并在植物生長盤200的底端與底板10之間形成預定的間距,該間距不小于導流凸起件30的高度(即導流凸起件3030頂端與底板10的頂面之間的間距),有利于植物根部的生長和發育。
如圖1和2所示,導流凸起件30分為兩組導流凸起件組,兩組導流凸起件組的導流凸起件30一一對應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其中一組導流凸起件組中的導流凸起件30與另一組導流凸起件組中對應的導流凸起件30沿第二方向D2的中線L1對稱設置。每組導流凸起件組中的各導流凸起件30彼此平行并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并排且間隔設置,每組導流凸起件組中的各導流凸起件30的長度和斷面形狀可以一樣也可以不一樣。每組導流凸起件組中的各導流凸起件30的延伸方向為除第二方向D2外的方向,上述延伸方向與第二方向D2之間形成有一定夾角,具體地,各組導流凸起件組中的各導流凸起件30均由底板10的中部向同一長邊側板20并向底板10的第一側10a傾斜延伸,各導流凸起件30的高度(即導流凸起件30頂端與底板10的頂面之間的間距)為2~10mm,每組導流凸起件組中相鄰的導流凸起件30之間的間距為10~20mm。這樣,此結構能夠將液體的水流從底板10的兩側向中間并向出水孔11匯集,不僅能較好地給植物生長盤200中的菜苗提供營養液,有利于植物生長,而且便于供液盤100中液體的排出以及供液盤100的清洗。
當然,底板10上的導流凸起件30也可以分為三組導流凸起件組或其他數量的多組導流凸起件組,各組導流凸起件組的導流凸起件30與其他組導流凸起件組的導流凸起件30也可以不對齊,另外,每組導流凸起件組中的各導流凸起件30也可以不平行。
作為進一步的優化,底板10與側板20之間連接有加強筋(圖未示),以增加側板20的強度,避免側板20受壓后產生較大的形變。在本實施例中,加強筋主要位于長邊側板20與底板10之間,每個長邊側板20與底板10之間均連接有多個加強筋,多個加強筋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間隔設置。
實施例二
下面結合附圖3僅就與前述實施例中不同之處作詳細說明。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供液盤100,大致為但不局限于長方形,其由底板10和連接在該底板10周邊的四個側板20一體成型制成,底板10上凸設有導流凸起件30,并開設有出水孔11。
在本實施例中,參見圖3,底板10具有頂面,該頂面大致為平面,底板10的頂面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D1(圖示中D1方向)和第二方向D2(圖示中D2方向)。第一側10a為進液側(當然,進液位置也可以設置在供液盤100其他任意位置上),第二側10b為出液側(當然,進液位置也可以設置在供液盤100其他任意位置上),底板10上的出水孔11鄰近該第二側10b,出水孔11的數量為但不局限于一個,優選該出水孔11的中心在第二方向D2的中線L1上。四個側板20分別為與第一方向D1平行的兩個長邊側板20和與第二方向D2平行的兩個短邊側板20。導流凸起件30形成在底板10的頂面,多個導流凸起件30大致呈輻射狀布置,導流凸起件30可以是從底板10向上隆起形成的,導流凸起件30為凸設于底板10頂面的肋條(當然,還可以是凸柱、凸片等凸起結構),導流凸起件30大致為直線形的條狀(當然,還可以是曲線形的條狀),導流凸起件30的斷面形狀為圓弧形(當然,還可以是矩形、梯形或三角形)。具體地,每個導流凸起件30均由第一側10a向第二側10b并向出水孔11的中心傾斜延伸,多個導流凸起件30在第二方向D2上間隔設置。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