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育苗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育苗裝置。
背景技術: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育苗是水稻種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水稻生長及收獲產量都有重要影響。水稻育苗需要持續澆水,目前,在進行水稻育苗時,通常將育苗盤下部浸泡在水中以保持足夠的水分,這樣的操作仍然需要控制合理的水深,當水過深時,容易產生水澇,出現爛根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稻育苗裝置,在對秧苗提供足夠的水分的同時,可以有效保證秧苗不會因為水分過多而出現爛根現象,可對多余的水進行回收利用,有效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同時可調節育苗缽之間的間距,從而滿足秧苗不同時間段的生長條件,更利于秧苗的健康生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水稻育苗裝置,包括柜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體內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兩個水平設置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方設有儲水箱,所述儲水箱頂部設有多個頂板,相鄰所述頂板之間為水槽,所述頂板靠近水槽的位置設有滑槽支架,所述滑槽支架平行于所述水槽,所述水槽內設有多個育苗缽,所述育苗缽下部和底部設有多個進水孔,所述育苗缽上部設有多個通氣孔,所述育苗缽上部兩側固定連接有固定軸,所述固定軸頂端連接有滑輪,所述滑輪置于所述滑槽支架頂部的滑槽內;
所述儲水箱包括上方的第一儲水箱和下方的第二儲水箱,所述第一儲水箱一側下部設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儲水箱內,所述進水管的另一端與供水箱相連,所述第一儲水箱另一側上部設有第一溢水管,所述第一溢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儲水箱內,所述第一溢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儲水箱一側下部,所述第二儲水箱的另一側上部設有第二溢水管,所述第二溢水管的一端與所述供水箱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滑輪通過軸承與所述固定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滑槽支架頂部設有滑槽。
進一步的,所述進水管上設有水泵。
進一步的,所述滑槽支架之間的距離與所述育苗缽兩側的所述滑輪之間的距離相適應。
進一步的,所述育苗缽的寬度與所述水槽的寬度相適應。
進一步的,所述通氣孔位于所述儲水箱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在第一儲水箱的一側上部設有第一溢流管,從進水管向儲水箱通水,當儲水箱的水位達到第一溢水管的位置時,多余的水會從第一溢水管溢出,并流入第二儲水箱中,當第二儲水箱的水位達到第二溢水管的位置時,多余的水會從第二溢水管流出,并將多余的水流回供水箱中,在對秧苗提供足夠的水分的同時,可以有效保證秧苗不會因為水分過多而出現爛根現象,同時可對多余的水進行回收利用,有效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
2.本實用新型設有帶有滑輪的育苗缽,育苗缽通過兩側的滑輪可在滑槽支架上滑動,從而可調節育苗缽之間的間距,從而滿足秧苗不同時間段的生長條件,更利于秧苗的健康生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育苗缽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儲水箱俯視圖。
圖中:1為柜體;2為第一溢水管;3為支撐板;4為儲水箱;41為第一儲水箱;42為第二儲水箱;5為育苗缽;51為進水孔;52為通氣孔;53為固定軸;54為滑輪;6為滑槽支架;7為頂板;8為進水管;9為水泵;10為第二溢水管;11為供水箱;12為水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述:
圖1~4中,一種水稻育苗裝置,包括柜體1,所述柜體1內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兩個水平設置的支撐板3,所述支撐板3上方設有儲水箱4,所述儲水箱4頂部設有多個頂板7,相鄰所述頂板7之間為水槽12,所述頂板7靠近水槽12的位置設有滑槽支架6,所述滑槽支架6平行于所述水槽12,所述水槽12內設有多個育苗缽5,所述育苗缽5下部和底部設有多個進水孔51,所述育苗缽5上部設有多個通氣孔52,所述育苗缽5上部兩側固定連接有固定軸53,所述固定軸53頂端連接有滑輪54,所述滑輪54置于所述滑槽支架6頂部的滑槽內;
所述儲水箱4包括上方的第一儲水箱41和下方的第二儲水箱42,所述第一儲水箱41一側下部設有進水管8,所述進水管8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儲水箱41內,所述進水管8的另一端與供水箱11相連,所述第一儲水箱41另一側上部設有第一溢水管2,所述第一溢水管2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儲水箱41內,所述第一溢水管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儲水箱42一側下部,所述第二儲水箱41的另一側上部設有第二溢水管10,所述第二溢水管10的一端與所述供水箱11相連通。
在上述的水稻育苗裝置,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滑輪54通過軸承與所述固定軸53連接。
在上述的水稻育苗裝置,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滑槽支架6頂部設有滑槽。
在上述的水稻育苗裝置,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進水管8上設有水泵9。
在上述的水稻育苗裝置,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滑槽支架6之間的距離與所述育苗缽5兩側的所述滑輪54之間的距離相適應。
在上述的水稻育苗裝置,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育苗缽5的寬度與所述水槽12的寬度相適應。
在上述的水稻育苗裝置,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通氣孔52位于所述儲水箱4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水稻育苗裝置,在使用時,將帶有滑輪54的育苗缽5放在滑槽支架6上,在秧苗的不同生長時間段可通過滑輪54調節育苗缽5之間的距離,供水箱11中的水由于水泵9的作用經進水管8進入第一儲水箱41,儲水箱4中的水通過進水孔51進入育苗缽5中,當第一儲水箱41中的水位達到第一溢水管2的位置時,多余的水會從第一溢水管2溢出并流入第二儲水箱42中,當第二儲水箱42中的水位達到第二溢水管10的位置時,多余的水會從第二溢水管10流出,多余的水流回供水箱11中,在對秧苗提供足夠水分的同時,可以有效保證秧苗不會因為水分過多而出現爛根的現象,同時可對多余的水進行回收利用,有效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育苗缽5上設有通氣孔52,保證了秧苗根部透氣良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稻育苗裝置,在對秧苗提供足夠的水分的同時,可以有效保證秧苗不會因為水分過多而出現爛根現象,可對多余的水進行回收利用,有效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同時可調節育苗缽之間的間距,從而滿足秧苗不同時間段的生長條件,更利于秧苗的健康生長。
以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