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蔬菜大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蔬菜大棚收放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蔬菜大棚上的大棚薄膜的收放,需要人力來完成,這樣不但浪費時間,而且還浪費人力。
因此,發明一種蔬菜大棚收放裝置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蔬菜大棚收放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目前的蔬菜大棚上的大棚薄膜的收放,需要人力來完成,這樣不但浪費時間,而且還浪費人力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蔬菜大棚收放裝置,包括大棚本體、第一支架、第一電動機、傳動帶、上卷膜托輥、旋轉軸、大棚薄膜、第一固定滾輪、第二固定滾輪、下卷膜托輥、第二電動機、第二支架、蓄電池、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住,所述大棚本體的右端固定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端設置有上卷膜托輥;所述第一支架上固定有第一電動機;所述第一電動機的轉動端通過傳動帶與上卷膜托輥傳動連接;所述大棚本體的左端固定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設置有下卷膜托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固定有第二電動機;所述第二電動機的轉動端通過傳動帶與下卷膜托輥傳動連接;所述上卷膜托輥通過大棚薄膜與下卷膜托輥傳動連接;所述大棚本體的中間設置有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住;所述第一支撐柱上設置有第一固定滾輪和第二固定滾輪;所述第一固定滾輪和第二固定滾輪均通過旋轉軸與第一支撐柱傳動連接;所述第二支撐住上設置有第一固定滾輪和第二固定滾輪;所述第一固定滾輪和第二固定滾輪均通過旋轉軸與第二支撐住固定連接;所述大棚本體的左端固定有蓄電池;所述第一電動機以及第二電動機均與蓄電池電性連接。
進一步,所述大棚薄膜介于第一支撐柱上的第一固定滾輪和第二固定滾輪之間。
進一步,所述大棚薄膜介于第二支撐住上的第一固定滾輪和第二固定滾輪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蔬菜大棚收放裝置,通過設置第一電動機帶動上卷膜托輥收放大棚薄膜,并且設置第二電動機帶動下卷膜托輥收放大棚薄膜,使得能夠實現大棚薄膜自動收放,省時省力,效率高;通過設置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住,并在上面設置第一固定滾輪和第二固定滾輪來傳動大棚薄膜,防止大棚薄膜跑偏,使得收放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大棚本體、2第一支架、3第一電動機、4傳動帶、5上卷膜托輥、6旋轉軸、7大棚薄膜、8第一固定滾輪、9第二固定滾輪、10下卷膜托輥、11第二電動機、12第二支架、13蓄電池、14第一支撐柱、15第二支撐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所示的一種蔬菜大棚收放裝置,包括大棚本體1、第一支架2、第一電動機3、傳動帶4、上卷膜托輥5、旋轉軸6、大棚薄膜7、第一固定滾輪8、第二固定滾輪9、下卷膜托輥10、第二電動機11、第二支架12、蓄電池13、第一支撐柱14和第二支撐住15,大棚本體1的右端固定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上端設置有上卷膜托輥5;第一支架2上固定有第一電動機3;第一電動機3的轉動端通過傳動帶4與上卷膜托輥5傳動連接;大棚本體1的左端固定有第二支架12;第二支架12的上端設置有下卷膜托輥10;第二支架12的上固定有第二電動機11;第二電動機11的轉動端通過傳動帶4與下卷膜托輥10傳動連接;上卷膜托輥5通過大棚薄膜7與下卷膜托輥10傳動連接;大棚本體1的中間設置有第一支撐柱14和第二支撐住15;第一支撐柱14上設置有第一固定滾輪8和第二固定滾輪9;第一固定滾輪8和第二固定滾輪9均通過旋轉軸6與第一支撐柱14傳動連接;第二支撐住15上設置有第一固定滾輪8和第二固定滾輪9;第一固定滾輪8和第二固定滾輪9均通過旋轉軸6與第二支撐住15固定連接;大棚本體1的左端固定有蓄電池13;第一電動機3以及第二電動機11均與蓄電池13電性連接。
本實施例中,大棚薄膜7介于第一支撐柱14上的第一固定滾輪8和第二固定滾輪9之間。
本實施例中,大棚薄膜7介于第二支撐住15上的第一固定滾輪8和第二固定滾輪9之間。
工作原理:該蔬菜大棚收放裝置,通過設置第一電動機3帶動上卷膜托輥5收放大棚薄膜7,并且設置第二電動機11帶動下卷膜托輥10收放大棚薄膜7,使得能夠實現大棚薄膜7自動收放,省時省力,效率高;通過設置第一支撐柱14和第二支撐住15,并在上面設置第一固定滾輪8和第二固定滾輪9來傳動大棚薄膜7,防止大棚薄膜7跑偏,使得收放效果好。
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