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濕紙巾生產領域,尤其涉及自動堆疊接布裝置及全自動連續抽取式濕巾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在市面上的生產80片左右的大包濕紙巾的設備,存在占用面積大、堆疊后有接頭、加濕不均勻水量無法控制、局部速度過快零件易損壞、折疊不堆疊后參差不齊、紙張抽取不連續,最主要的就是拉力不均勻無紡布容易拉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占地面積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堆疊接布裝置及全自動連續抽取式濕巾生產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堆疊接布裝置,包括機架和設置在機架上部的切斷折疊裝置和設置在機架下部的自動堆疊裝置,所述切斷折疊裝置包括對稱設置的繞行輥、上刀輥、下刀輥和折疊輥組,所述折疊輥組包括折疊輥和對折輥,所述折疊輥組由齒輪傳動、反向對疊,所述折疊輥上設置有軸向吸口,所述對折輥上設置有軸向吸口和塞布刀;所述自動堆疊裝置包括左凸輪擺臂、右凸輪擺臂、左撥爪、右撥爪、左交叉堆疊手、分層堆疊手、右交叉堆疊手、暫存堆疊手和主堆疊手,所述左、右凸輪擺臂分別連接左、右撥爪,所述左交叉堆疊手轉動安裝在底座上,底端與氣缸I連接,所述分層堆疊手通過氣缸II設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通過滑軌組I設置在機架上,所述滑軌組I通過皮帶連接到伺服電機I,所述右交叉堆疊手轉動連接在升降臺II上,所述升降臺II通過滑軌組II設置在機架上,滑軌組II通過皮帶連接到伺服電機II上,所述暫存堆疊手通過滑軌II設置在升降臺I上,所述升降臺I通過滑軌組III設置在機架上,滑軌組III通過皮帶連接伺服電機III,主堆疊手通過滑軌II安裝在機架上,滑軌II通過皮帶連接伺服電機IV。
一種全自動連續抽取式濕巾生產設備,包含順序設置的放布裝置、糾偏裝置、加濕裝置、堆疊接布裝置、輸送裝置、大甩刀分切裝置和電路控制系統,所述加濕裝置設置在堆疊接布裝置上部兩端,所述糾偏裝置包括安裝架和設置在安裝架上的糾偏器和緩沖輥,所述糾偏器和緩沖輥在安裝架上下位置各設置一組。
進一步的,所述加濕裝置包括展平輥、加濕器、緩沖輥。
作為優選,所述輸送裝置包括輸送帶、設置于輸送帶上的轉接伸縮臂和垂直于輸送帶設置的縱向輸送裝置,所述縱向輸送裝置上設置有縱向輸送帶。
本實用新型較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能夠在原材料平鋪的情況下單張折疊,然后多張重復折疊達到客戶的指定片數,規格范圍40-120片不等,切刀采用螺旋刀柔韌刮切的方式,能有效的減少刀片的撞擊,對整個設備的穩定性有所提高,還能延長刀片的使用壽命,減少噪音。吸附裝置改變了以前機械下壓的方式,達到無紡布的穩定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連續抽取式濕巾生產設備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堆疊接布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駁接裝置局部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堆疊接布裝置第二工作狀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堆疊接布裝置第三工作狀態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堆疊接布裝置第四工作狀態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堆疊接布裝置第五工作狀態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輸送裝置第一工作狀態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輸送裝置第二工作狀態圖。
其中,附圖中的附圖標記所對應的名稱為:
1為放布機架,2為無紡布卷,3為真空裝置,4為緩沖輥裝置,5為放布槽,6為漩渦氣泵、7為升紙臂,8為左右主動板,9為氣缸,10為糾偏裝置,11為加濕器,12為機架,13為折疊后輸送裝置,14為縱向轉接裝置,15為大甩刀分切裝置,16和28為展平輥,17和27為緩沖輥,18和26為繞行輥,19和29為上刀輥,20和25為下刀輥,21和24為折疊輥,22和23為對折輥,30為折疊效果后無紡布,31為左撥爪,32為右撥爪,33為右交叉堆疊手,34為分層堆疊手,35為左交叉堆疊手,36為暫存堆疊手、37為主堆疊手,38為輸送帶,39為轉接伸縮臂,40為縱向輸送帶,41為左凸輪擺臂,42為右凸輪擺臂,43為伺服電機III,44為伺服電機II,45為滑軌組III,46為滑軌組II,47為滑軌組I,48為伺服電機I,49為伺服電機IV,50為滑軌II,51為升降臺I,52為升降臺II,53為氣缸II,54為氣缸I,101為安裝架,102為糾偏器,103為緩沖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堆疊接布裝置,包括機架12和設置在機架12上部的切斷折疊裝置和設置在機架下部的自動堆疊裝置,所述切斷折疊裝置包括對稱設置的繞行輥18、26,上刀輥19、29,下刀輥20、25和折疊輥組,所述折疊輥組包括折疊輥21、24和對折輥22、23,所述折疊輥組由齒輪傳動、反向對疊,所述折疊輥21、24上設置有軸向吸口,所述對折輥22、23上設置有軸向吸口和塞布刀;所述自動堆疊裝置包括左凸輪擺臂41、右凸輪擺臂42、左撥爪31、右撥爪32、左交叉堆疊手35、分層堆疊手34、右交叉堆疊手33、暫存堆疊手36和主堆疊手37,所述左凸輪擺臂41、右凸輪擺臂42分別連接左撥爪31、右撥爪32,所述左交叉堆疊手35轉動安裝在底座上,底端與氣缸I54連接,所述分層堆疊手34通過氣缸II53設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通過滑軌組I47設置在機架12上,所述滑軌組I47通過皮帶連接到伺服電機I48,所述右交叉堆疊手33轉動連接在升降臺II52上,所述升降臺II52通過滑軌組II46設置在機架12上,滑軌組II46通過皮帶連接到伺服電機II44上、所述暫存堆疊手36通過滑軌I設置在升降臺I51上,所述升降臺I51通過滑軌組III45設置在機架12上,滑軌組III45通過皮帶連接伺服電機III43,主堆疊手37通過滑軌II50安裝在機架12上,滑軌II50通過皮帶連接伺服電機IV49。
一種全自動連續抽取式濕巾生產設備,包含順序設置的放布裝置、糾偏裝置10、加濕裝置、堆疊接布裝置、折疊后輸送裝置13、大甩刀分切裝置15和電路控制系統,所述加濕裝置設置在機架12上部兩端,所述糾偏裝置10包括安裝架101和設置在安裝架101上的糾偏器102和緩沖輥103,所述糾偏器102和緩沖輥103在安裝架101上下位置各設置一組;
所述加濕裝置包括展平輥16、28,加濕器11和緩沖輥17、27。
所述折疊后輸送裝置13包括輸送帶38、設置于輸送帶38上方的轉接伸縮臂39和垂直于輸送帶38設置的縱向輸送裝置14,所述縱向轉接裝置14上設置有縱向輸送帶40。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如圖1所示,放布裝置有兩臺放布機架1組合,每臺放布機架1上包含升紙臂7,電機連接皮帶帶動放布槽5上的無紡布卷2轉動實現送布,放布槽5連接有氣缸,由氣缸閥控制頂起,隨著無紡布卷2直徑的變小而向上運動,關閉氣缸閥后放布槽5由于自重向下落到之前位置;
駁接時,如圖3所示,無紡布首尾貼附在真空裝置3上面,漩渦氣泵6吸氣完成真空貼附,當無紡布布卷替換時,不同卷的無紡布卷2的布尾和布首,由左右主動板8受氣缸9控制對壓使無紡布首尾相接,粘貼到一起完成自動駁接;
壓緊粘貼好的無紡布隨著后端的拉力流入緩沖輥組4。緩沖輥組4的鋁輥隨著拉力的大小進行上下浮動完成緩沖。從緩沖輥組4出來以后的無紡布進入糾偏裝置10;
糾偏裝置10的糾偏器102發出聲波信號,掃描兩道無紡布,若無紡布不在一條直線上,則糾偏裝置10通過信號驅動電機運轉,調整糾偏器102偏移,使兩道布在一個平面輸送,達到兩點布平行、平整輸送;
完成糾偏調整后,無紡布分別由展平輥16、28進入加濕裝置,采用整幅定量加濕,能控制單片的重量;
如圖2所示,加濕完成后的無紡布經過緩沖輥17、27,緩沖輥17、27可以充分的把無紡布侵透均勻,接著經過繞行輥18、26到達切斷位置,切斷為螺旋斜切方式,在裝配過程中采用對稱相交的方式安裝,讓上刀輥19和29保持一個相對的斜度,能夠在刮切中保證從頭到尾的切斷。上刀輥19和下刀輥20為一組,上刀輥25和下刀輥29為另外一組,采用三齒輪導向,上刀輥19、29和下刀輥20、25同時運轉,利用主動輪帶動齒輪轉動產生速度差,上下刀刮切把無紡布切斷,切斷后隨著下刀輥20、25的旋轉無紡布進入折疊輥組21、22和23、24兩組折疊輥處,折疊輥組每組兩個呈現對稱方式安裝,用齒輪傳動,反向對疊,首先用第一組折疊吸氣使無紡布貼附在下刀輥20、25上,然后下刀輥20、25上的塞布刀把無紡布塞入第一組折疊輥21、24吸口處,吸口處的風吸住下刀輥20、25塞布刀過來的無紡布端口,然后隨著下刀輥21、25和折疊輥21、24的由齒輪帶動做相對旋轉運動完成第一次折疊,接著第一次折疊完成的無紡布由折疊輥21、24上的吸附孔吸附無紡布貼在輥子上,折疊后的端頭通過折疊輥21、24的旋轉運動走到對折輥22、23端口吸附位置放開停止吸氣,折疊一次的無紡布就隨著對折輥22、23上的吸附孔吸附在對折輥22、23上,接著對折輥23、23帶著一次折疊好的無紡布轉動到達對折輥的中間,然后左右兩個對稱的對折輥22、23上的塞布刀,把對面對折輥的無紡布塞到各自輥子的吸風端口,吸風口吸住端口隨著對折輥22、23的相對運動到達堆疊接布處,吸風停止工作,二次折疊的無紡布由撥爪31、32分別撥下吸風口處二次折疊的端頭到接布板上完成二次折疊,在對折輥22、23對稱塞布時,準備二次折疊的無紡布同時連接尾位,接著首尾對接達到手拉手效果,完成折疊的無紡布由主傳動齒輪帶動左凸輪擺臂41、右凸輪擺臂42帶動左右撥爪31、32做上下擺動動作,左右撥爪31、32上下擺動使貼附在輥子表面的折疊好的無紡布,堆疊到接布位置進入折疊垛疊裝置;
從對折輥22、23上,左右撥爪31、32把無紡布撥到堆疊接布的無紡布30,由伺服電機帶動皮帶傳動使左交叉堆疊手35和右交叉堆疊手33做上下往復運動和氣缸帶動上下運動的分層堆疊手34,進行首次堆疊接布;
如圖4所示,當堆疊的片數慢慢增加時,左右堆疊手的電機傳動使整個接布裝置緩緩下落,下落的高度和增加片數的厚度一樣,始終保持左右撥爪31、32撥下折疊好的無紡布在同一個位置。當左交叉堆疊手35、右交叉堆疊手33和分層堆疊手34上的無紡布堆疊到預計片數的五分之一的厚度時,暫存堆疊手36由電機帶動上升到對應的位置,隨后氣缸伸出推動暫存堆疊手36與左交叉堆疊手35、右交叉堆疊手33一起接無紡布,繼續堆疊動作;
如圖5所示,當無紡布堆疊其預計片數的五分之二時左交叉堆疊35、右交叉堆疊33和分層堆疊手34一起由伺服電機帶動上升復位,同時由單獨伺服電機帶動做往復運動主堆疊手37升到暫存手位置接布,左交叉堆疊手35、右交叉堆疊手33和分層堆疊手34復位;
如圖6所示,左交叉堆疊35、右交叉堆疊33、分層堆疊手34復位后暫存堆疊手36隨氣缸縮回,伺服電機帶動暫存手整套裝置復位,主堆疊手37隨著片數的增加由伺服電機帶動主堆疊手逐漸向下落,一直等到堆疊到客戶要求產品的數量時左交叉堆疊35、右交叉堆疊33和分層堆疊手34由氣缸縮回拉動整套裝置歸位接布,左交叉堆疊35、右交叉堆疊33和分層堆疊手34歸位接布完成第一張和最一張分層間隙,繼續進行接布運動,然后重復圖4到圖7動作;
如圖7所示,當濕巾堆疊到客戶要求產品的數量時,由氣缸帶動縮回分層堆疊手34和伺服電機帶動主堆疊手37一起下落送到輸送帶38處;
如圖8所示,達到堆疊客戶要求數量的無紡布進入整體輸送,上面的堆疊繼續連續循環此整套自動堆疊裝置動作。折疊完成后的無紡布進入輸送帶38的位置,由輸送帶38送無紡布到達轉接伸縮臂39轉接處;
如圖9所示,轉接伸縮臂39運動,使堆疊完成的無紡布轉接到的縱向輸送帶40位置,完成無紡布的轉換。轉換完成進入調包調整厚度的縱向轉接裝置14處;
最后,如圖1所示,經過縱向輸送后,切斷堆疊好的無紡布被輸送大甩刀分切裝置15處,大甩刀分切裝置15根據客戶要求無紡布長短不同,設定參數達到客戶滿意長度。切斷完成后的無紡布由輸送裝置直接輸送到包裝位置。
綜上所述,通過本實施例的描述,可以使本技術領域人員更好的實施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