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沙蠶培育池,特別是一種沙蠶育苗培育池。
背景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得到快速增長,以“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已成為目前國內工業發展的主流,“科技強、中國強”已成為推動我國科技革命的進程,我國工業正逐步向集約型、節能減排、低碳、高科技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沙蠶在分類學上屬于環節動物門類、多毛綱、游走目、沙蠶科,俗稱海蟲、海蛆、海蜈蚣、海螞蝗。我國的沙蠶種類有約80多種,經濟種類和用于養殖的品種主要有:日本刺沙蠶、多刺圍沙蠶、雙齒圍沙蠶等。沙蠶喜棲息于有淡水流入的沿海灘涂、潮間帶中區到潮下帶的沙泥中,幼蟲食浮游生物,成蟲以腐植質為食。沙蠶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在水產養殖中得到廣泛應用。沙蠶人工育苗過程中,當沙蠶苗從疣狀幼體發育至五剛節幼體后,其生活方式由浮游生活轉變為底棲生活,因生活方式的改變,需要為沙蠶苗營造合適的生存環境。目前人工營造的生存環境只能盡量模仿自然環境,人工環境跟自然環境相差很大,沙蠶幼苗成活率比較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同行業的科研人員及技術人員通過不斷的研究與探索,希望能營造出更適合沙蠶幼苗成活的環境,雖然在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實際運用中仍然存在著尚未克服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沙蠶育苗培育池,該育苗池呈方形結構,面積在20m2-30m2,深度在0.8m-1.0m,配套設有加溫管道、增氧砂頭和進排水管道,增氧砂頭離池底20cm,池底為泥砂,其中細砂含量50%,底泥需經150目篩絹網過濾,充分混合后,均勻平鋪池底,厚度8cm-10cm。一種沙蠶育苗培育池,結構設計合理,高度仿真沙蠶生活的自然環境,能提高沙蠶5-9剛節期間的成活率,增加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含有培育池、增氧砂頭、細砂、泥、排水管道、加溫管道,培育池成長方形,培育池底部設有泥,泥的上面設有細砂,細砂上面設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面設有多個增氧砂頭,培育池的四壁上設有多根加溫管道,組成了一種沙蠶育苗培育池。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原理是:一種沙蠶育苗培育池,結構設計合理,育苗池呈方形結構,面積在20m2-30m2,深度在0.8m-1.0m;培育池底部設有泥,泥需經150目篩絹網過濾,充分混合后,均勻平鋪池底,厚度8cm-10cm;泥的上面設有細砂,細砂含量為50%;細砂上面設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面設有多個增氧砂頭,增氧砂頭與增氧管連接,增氧管與增氧泵連接,增氧砂頭給培育池增加氧氣,保證沙蠶需氧量,培育池的四壁還設有多根蒸汽加溫管道,保證培育池內的溫度,該培育池高度仿真沙蠶生活的自然環境,能提高沙蠶5-9剛節期間的成活率,增加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育苗池呈方形結構,面積在20m2-30m2,深度在0.8m-1.0m,培育池的四壁還設有多根蒸汽加溫管道、增氧砂頭和進排水管道,增氧砂頭離池底20cm,池底為泥砂,其中細砂含量50%,底泥需經150目篩絹網過濾,充分混合后,均勻平鋪池底,厚度8cm-10cm。一種沙蠶育苗培育池,結構設計合理,高度仿真沙蠶生活的自然環境,能提高沙蠶5-9剛節期間的成活率,增加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下面是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
圖1中是一種沙蠶育苗培育池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中:1、培育池、2、增氧砂頭、3、細砂、4、泥、5、排水管道、6加溫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培育池1底部設有泥4,泥4的上面設有細砂3,細砂3上面設有排水管道5,排水管道5上面設有多個增氧砂頭2,培育池1的四壁上設有多根加溫管道6,組成了一種沙蠶育苗培育池。
一種沙蠶育苗培育池,結構設計合理,育苗池呈方形結構,面積在20m2-30m2,深度在0.8m-1.0m;培育池底部設有泥,泥需經150目篩絹網過濾,充分混合后,均勻平鋪池底,厚度8cm-10cm;泥的上面設有細砂,細砂含量為50%;細砂上面設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上面設有多個增氧砂頭,增氧砂頭與增氧管連接,增氧管與增氧泵連接,增氧砂頭給培育池增加氧氣,保證沙蠶需氧量,培育池的四壁還設有多根蒸汽加溫管道,保證培育池內的溫度,該培育池高度仿真沙蠶生活的自然環境,能提高沙蠶5-9剛節期間的成活率,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