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海產養殖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土池中烏賊的收集和暫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金烏賊、虎斑烏賊和曼氏烏賊土池養殖技術的突破,頭足類養殖規模逐漸擴大,有可能掀起水產養殖新浪潮。但是由于烏賊具有噴墨習性,噴墨后烏賊體質下降,需要4-6天才能恢復,再次噴墨,給烏賊的收獲和活體運輸帶來一定困難,其次,烏賊身體柔軟,免疫能力較低,容易受傷感染。如何在土池中收獲烏賊,保證收獲后烏賊的優良體質,確保長途運輸的成活率,是實現烏賊活體銷售的關鍵。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可有效提高烏賊運輸成活率的土池中烏賊的收集和暫養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土池中烏賊的收集和暫養裝置,該裝置包括網箱、地籠和安裝在網箱內的隔網,隔網將網箱內腔分隔成兩部分,所述網箱的底部安裝有軌道,隔網的底部安裝有與軌道配合的滾輪,滾輪設置在軌道上;所述地籠連接在網箱的兩側,網箱的兩側設有與地籠配合的開口,開口處的網箱上設置有用于開閉開口的網蓋。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該裝置還包括照明燈,照明燈設置在地籠上方離水面1m-2m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隔網上設置有充氧機和與充氧機連通的8-10個充氣頭。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網箱的頂部呈弧形設置,隔網的頂部呈弧形設置。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軌道設有2條,2條軌道平行設置。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網箱的長度為6m、寬度為2m、高度為1m-2m。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隔網的長度為2m、寬度為1m-2m。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網箱以10目-30目的紗絹為基材制作而成。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隔網以10目-30目的紗絹為基材制作而成。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地籠以100目-140目的紗絹為基材制作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巧妙的改造和利用了網箱和地籠的組合,不僅降低了因烏賊與網箱的摩擦而產生的損傷,而且通過人工充氧和投喂,降低了烏賊暫養的死亡率,同時促進了烏賊體質的恢復;并且利用烏賊的喜光和鉆孔的特性,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烏賊的噴墨次數,也方便了烏賊的捕獲。該土池中烏賊的收集和暫養裝置設計科學、巧妙的改造和組合了網箱和地籠,降低了烏賊的噴墨次數,保持了烏賊的體質狀況,提高了烏賊運輸成活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以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地理解本發明,而不構成對其權利的限制。
參照圖1,一種土池中烏賊的收集和暫養裝置,該裝置包括網箱1、地籠3和安裝在網箱1內的隔網2,隔網2將網箱1內腔分隔成兩部分,網箱1的底部安裝有軌道4,隔網2的底部安裝有與軌道4配合的滾輪5,滾輪5設置在軌道4上;所述地籠3連接在網箱1的兩側,網箱1的兩側設有與地籠3配合的開口,開口處的網箱1上設置有用于開閉開口的網蓋9。 網箱1的設置用于烏賊的暫養;軌道4的設置方便隔網2的移動;地籠3設有2個,地籠3與隔網2配合方便烏賊的驅趕和捕獲;地籠3通過扣環與網箱1連接,方便拆卸,便于在捕獲烏賊后移走地籠3;網蓋9用于開閉網箱1上的開口,在暫養烏賊時,網蓋9關閉開口,防止烏賊進入地籠3,在需要捕獲烏賊時,網蓋9打開,便于烏賊進入地籠3;所述地籠3為普通捕蝦地籠3。
該裝置還包括照明燈8,照明燈8設置在地籠3上方離水面1m-2m的位置。照明燈8設置在水面的上方,照明燈8離水面的最優距離為1.5m,照明燈8為白熾燈,白熾燈的功率為0.5kW-1kW;照明燈8的設置可誘導烏賊進入地籠3,方便烏賊的捕獲。
所述隔網2上設置有充氧機6和與充氧機6連通的8-10個充氣頭7,充氣頭7的最優數量為10個,方便人工進行充氧和投喂,促進烏賊體質的恢復。
所述網箱1的頂部呈弧形設置,隔網2的頂部呈弧形設置;網箱1的一端呈弧形設置。
所述軌道4設有2條,2條軌道4平行設置,方便隔網2的安裝和移動。
所述網箱1的長度為6m、寬度為2m、高度為1m-2m。網箱1的最優高度為1.5m。
所述隔網2的長度為2m、寬度為1m-2m。隔網2的最優高度為1.5m。
所述網箱1以10目-30目的紗絹為基材制作而成。網箱1的最優基材為20目的紗絹。
所述隔網2以10目-30目的紗絹為基材制作而成。隔網2的最優基材為10目的紗絹。
所述地籠3以100目-140目的紗絹為基材制作而成。 地籠3的最優基材為100目的紗絹。
網箱1、隔網2和地籠3均以紗絹為基材制作,可以盡量減少與烏賊的摩擦,避免損失烏賊。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網箱、隔網和地籠均有紗絹制成,盡量降低與烏賊的摩擦,減少烏賊的損傷;
(2)通過人工充氧和投喂活餌,提高網箱暫養烏賊的密度,降低烏賊暫養死亡率,促進烏賊體質的恢復;
(3)利用烏賊喜歡鉆孔的特性,通過改造地籠來收集暫養在網箱的烏賊,隔網有利于烏賊的收獲,最大程度降低烏賊的噴墨次數,保持烏賊的體質狀況;
(4)利用烏賊的喜光習性,通過照明燈誘導,提高烏賊進入地籠的概率,方便烏賊的捕獲。
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在連云區大板橋8畝烏賊養殖土池實驗過:實驗采用20目紗絹制成規格6×2×1.5 m的網箱,10目紗絹制成的2×1.5 m的隔網,隔網上面裝有充氧機、下面掛有10個充氣頭,采用100目紗絹制成的地籠,兩個地籠開口分別與固定網箱的兩側通過扣環相連,在地籠的上面離水面1.5m處各放置1盞1kW的白熾燈。實用過程為:首先向網箱放入500只烏賊,并關閉網蓋,充氧暫養6天,暫養期間投喂活的脊尾白蝦,然后推動隔網,將烏賊集中撈出,繼續下一個循環。結果表明,進入網箱中的烏賊經過6天的暫養后,成活率100%,活體運輸24h,成活率92%,由此可見土池中烏賊的收集和暫養裝置非常適合土池養殖烏賊的暫養與收獲,不僅省時省力,還可以降低烏賊的噴墨次數,恢復烏賊的體質,提高烏賊運輸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