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用水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微納米氣泡灌溉的溫室大棚。
背景技術:
溫室大棚被廣泛應用于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在我國北方地區,由于氣候原因,冬季無法在天然環境中進行蔬菜種植生產,因此最常見的蔬菜種植方式就是利用溫室大棚進行種植蔬菜。北方冬季無雨,因此在進行大棚種植時,必須對大棚內的蔬菜進行澆水灌溉,但由于近年來水質下降,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染,直接用地下水對蔬菜進行灌溉,容易使蔬菜根部腐爛,從而降低產量。
作物根系生長要求適宜的水、肥、氣、熱環境。其中水是作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水也是灌溉的載體,將作物根系生長需要肥、氣、熱補充到作物根部附近,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傳統的地面灌溉不能滿足作物需要的適宜的水、肥、氣、熱環境,雖然滴灌可以實時適量灌溉,但很難控制灌溉水中的溶解氧時間,大多數作物根系是進行有氧呼吸,需要通過有氧呼吸來為根的養分和水分的吸收、礦物質的運移提供能量。通過提高植物根系層土壤灌溉水中的氧氣含量,使作物生長效果顯著、增產明顯;并且還減少了作物病蟲害的發生,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因此,一種凈化水源,儲氧時間長,調節植被所需養份的微納米氣泡灌溉的溫室大棚被提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凈化水源,增加水質營養,合理調節植被所需養份,高效促進植被生長的微納米氣泡灌溉的溫室大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結構實現的:包括棚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體(12)內設有水池(4)、供氣裝置(1)、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水鹽離子分離裝置(3)和滴灌帶管道(9),所述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上設有進水管(10)和出水管(11),該進水管(10)和出水管(11)的另一端設在水池(4)內,所述進水管(10)上設有過濾器(6),所述出水管(11)上設有微氣泡發生器(5),所述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與供氣裝置(1)之間管道連接,所述水鹽離子分離裝置(3)進水口與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連接,出水口與滴灌帶管道(9)相連接。
實際使用時,供氣裝置(1)向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提供氣體,在動力裝置的作用下將水池(4)的水通過進水管(10)向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供水,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進行水氣混合作用后通過出水管(11)放水,并在微氣泡發生器(5)處產生微氣泡,如此循環兩次,最終將水池中的微氣泡水通過進水管(10)進入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經過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第三次反應后進行曝氣釋放產生微納米氣泡,并將微納米氣泡通過管道輸入水鹽離子分離裝置(3),水鹽離子分離裝置(3)通過出水口輸送到滴灌帶管道(8)對溫室大棚的植被灌溉。
進一步的,所述水池(4)內設有若干隔板(7),所述水池(4)的兩側壁上設有若干卡槽(9),所述隔板(7)與卡槽(9)卡合,所述兩塊相鄰的隔板(7)在兩側壁上相對設置。
實際使用中,水池(4)內設有隔板(7)可以減緩循環水的流動速度,同時相鄰的隔板(7)在水池兩側壁上相對放置,不但對水源進行沉淀而且使微納米氣泡水在循環過程中均勻分布,所述的隔板(7)數量可隨意調節,這樣可即以控制循環水的流動速度,又可以根據反應設備的大小來調節反應區域的空間。
進一步的,所述的微氣泡發生器(5)至少設有一個,微氣泡發生器(5)的數量決定了溫室大棚的灌溉周期長短,微氣泡發生器(5)越多,循環周期越短,灌溉時間就越短,反之則灌溉時間較長。
進一步的,所述供氣裝置(1)所提供氣體為氧氣和/或臭氧。
進一步的,所述水池(4)的進水口(13)與相鄰棚體出水口連接,所述水池(4)的出水口(14)與另一相鄰棚體的進水口連接,使微氣泡水在大棚之間循環使用不易浪費。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凈化水源,避免污水灌溉,根據植物不同階段所需養分平衡調節、營養灌溉,促進植物的科學生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是供氣裝置,2是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3是水鹽離子分離裝置,4是水池,5是微氣泡發生器,6是過濾器,7是隔板,8是滴灌帶管道,9是卡槽,10是進水管,11是出水管,12是棚體,13是進水口,14是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1和2,本實用新型包括棚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體12內設有供氣裝置1,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和水鹽離子分離裝置3,其中棚體12底部設有水池4,所述水池4與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之間設有進水管10和出水管11,所述進水管10上設有過濾器6,所述出水管11上設有微氣泡發生器5,所述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與供氣裝置1之間管道連接,所述水鹽離子分離裝置3進水口與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連接,出水口與滴灌帶管道9相連接。
實際使用時,供氣裝置1向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提供氣體,在動力裝置的作用下將水池4的水通過進水管10向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供水,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進行水氣混合作用后通過出水管11放水,并在微氣泡發生器5處產生微氣泡,如此循環兩次,最終將水池中的微氣泡水通過進水管10進入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經過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2第三次反應后進行曝氣釋放產生微納米氣泡,并將微納米氣泡通過管道輸入水鹽離子分離裝置3,水鹽離子分離裝置3通過出水口輸送到滴灌帶管道8進行對溫室大棚的植被的的灌溉。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的供氣裝置1可以外接多種氣源,提供混合曝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