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利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農業灌溉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需要大量的水來進行灌溉,但我國灌溉技術比較落后,基本以渠道灌溉為主,渠道灌溉水的利用系數只有0.4至0.6,約有一半的水被白白浪費。同時,我國又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人均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所以,改善農作物的灌溉技術成為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農業灌溉系統,其能控制灌溉的時間、時長、水量及區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農業灌溉系統,其包括噴灌模組,監測模組,及控制模組,其中,該噴灌模組包括輸水管,復數個噴灌頭,復數個與該噴灌頭對應的電磁閥門模塊,及與該電磁閥門模塊對應的復數個噴灌無線模塊;該監測模組包括復數個土壤水分傳感器,及與該土壤水分傳感器對應的復數個監測無線模塊,該土壤水分傳感器與附近的該噴灌頭相對應;該控制模組包括采用單總線形式的系統總線,GPRS模塊,遠程控制主機,及控制無線模塊,該系統總線包括單總線總站及復數個單總線子站,該控制無線模塊與該單總線子站相對應。
該噴灌無線模塊、該監測無線模塊及該控制無線模塊的無線頻率是433M,470M,868M,915M或2.4G中的一種。
本實用新型農業灌溉系統通過實時監測和遠程控制,能實施精準灌溉,控制灌溉的時間、時長及水量,并可根據實際的情況分區域灌溉,使農田水勢保持在適宜農作物生長的最佳狀態,即農田水勢的最優化控制,而且還大大節省了灌溉的用水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組成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闡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農業灌溉系統,包括噴灌模組1,監測模組2,及控制模組3,其中,該噴灌模組1負責水的灌溉,該監測模組2負責監測土壤的含水量,以此判斷農作物是否需要灌溉水,該控制模組3用于控制水的灌溉。
該噴灌模組1包括輸水管11,復數個噴灌頭12,復數個與該噴灌頭12對應的電磁閥門模塊13,及與該電磁閥門模塊13對應的復數個噴灌無線模塊14,其中,該輸水管11用于灌溉水的輸送,不采用傳統的明渠輸送灌溉水,避免了灌溉水在輸送過程中的損耗,節省了用水量,該電磁閥門模塊13用于控制該噴灌頭12的開啟及關閉。
該監測模組2包括復數個用于采集土壤含水量的土壤水分傳感器21,及與該土壤水分傳感器21對應的復數個監測無線模塊22,其中,該土壤水分傳感器21與附近的該噴灌頭12相對應,即一個該噴灌頭12旁邊就設置有一個該土壤水分傳感器21。
該控制模組3包括系統總線,GPRS模塊31,遠程控制主機32,及控制無線模塊33,其中,該系統總線采用單總線形式,其包括單總線總站34及復數個單總線子站35,以適應大面積的灌溉,該控制無線模塊33與該單總線子站35相對應。
值得提醒的是,該噴灌無線模塊、該監測無線模塊及該控制無線模塊的無線頻率可以是433M,470M,868M,915M或2.4G中的任意一種。
當該農業灌溉系統運作時,該土壤水分傳感器21定時收集土壤的含水量數據并將數據通過該監測無線模塊22以無線形式發送至對應的該單總線子站35,該單總線子站35通過該控制無線模塊33接受數據,然后將該數據轉發至該單總線總站34,該單總線總站34通過該GPRS模塊31將數據發送至該遠程控制主機32,當某一該土壤水分傳感器21采集的含水量數據低于設定的值時,該遠程控制主機32發送開啟命令至該單總線總站34,該單總線總站34轉發至對應的該單總線子站35,該單總線子站35通過該控制無線模塊33以無線形式發送至對應的該電磁閥門模塊13,該電磁閥門模塊13通過該噴灌無線模塊14接受命令,隨即開啟至一定大小,即對應的該噴灌頭12開始噴水,一段時間后,該遠程控制主機32發送關閉命令至該單總線總站34,該單總線總站34轉發至對應的該單總線子站35,該單總線子站35通過該控制無線模塊33以無線形式發送至對應的該電磁閥門模塊13,該電磁閥門模塊13隨即關閉,即對應的該噴灌頭12停止噴水,這樣,該遠程控制主機32就可控制灌溉的時間、時長及水量,并可根據實際的情況分區域灌溉,使農田水勢保持在適宜農作物生長的最佳狀態,即農田水勢的最優化控制,而且還大大節省了灌溉的用水量,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