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農用平路機。
背景技術:
平路機是一種用于對耕田表面進行平整的農用機械,這類農用平路機不同于土木工程中的平路機,這類農用平路機連接于拖拉機后側,由拖拉機提供前行動力,在前行過程中通過刮板對于農田表面進行刮整。但是,現有平路機的機架固定,無法進行調整;因而懸掛在平路機后側進行搬運時,平路機上的刮板極容易接觸地面,因而這類平路機不易被移動,急需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架可調整的農用平路機。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農用平路機,包括依次連接的拉架總成、主架總成和拖架總成;
所述拉架總成包括拉架外框,以及設置在拉架外框內的多條拉架強化桿;拉架外框呈三角形狀,拉架外框的前端部上鉸接有懸掛管;
所述主架總成包括第一主架和第二主架,第一主架和第二主架均是矩形框架,第一主架的前端部與拉架外框的后端部連接固定,第一主架的后端部與第二主架的前端部通過連接板連接固定;所述連接板是U形連接板,連接板的板體上,以及第一主架的后端框體上,以及第二主架的前端框體上均開設有連接孔;所述第一主架的后端部,以及第二主架的前端部均被包覆在連接板的U形開口內,第一主架和第二主架分別通過連接部件與連接板連接固定;所述第一主架的框架內部設有支撐載重面板,第一主架的框體下端連接固定有第一刮刀架和第二刮刀架,第一刮刀架上固定有第一刮刀,第二刮刀架上固定有第二刮刀;
所述第二主架上設有車輪組件,以及驅動所述車輪組件的液壓組件;所述車輪組件包括鉸接定位在第二主架后端部兩側的第一輪架和第二輪架,以及定位在第一輪架和第二輪架上的車輪;第一輪架和第二輪架的架軸呈Z形,架軸的內端鉸接在第二主架上,車輪設置在架軸的外端部上;所述液壓組件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缸體端部分別鉸接在第二主架的框架兩側,第一油缸的輸出軸鉸接在第一輪架上,第二油缸的輸出軸鉸接在第二輪架上;
所述車輪組件前方的第二主架下端面上連接固定有第三刮刀架,第三刮刀架的兩端部通過加強聯桿分別與第一主架的框架兩側相連接;所述第三刮刀架上固定有第三刮刀和第四刮刀,第三刮刀相對于第二主架傾斜設置,第三刮刀的前后兩端部均處于第二主架的框體外側,第四刮刀短于第三刮刀,第四刮刀承接在第三刮刀的前端部上;
所述拖架總成包括鉸接在第二主架后端部上的拖架主體,以及固定在托架主體上的第四刮刀架,以及通過輪叉定位在第四刮刀架后側的拖架主體上的從動輪;所述第四刮刀架上固定有第五刮刀和第六刮刀,第五刮刀是齒形刮刀,齒形刮刀的刀刃上設有若干齒形口,第六刮刀承接在第五刮刀的前端部上;
所述拖架主體與第二主架之間還通過拉繩組件相連接,拉繩組件包括鋼絲繩,以及用于定位所述鋼絲繩的轉盤;所述轉盤定位在第二主架上,鋼絲繩的一端部連接在第一輪架上,鋼絲繩的另一端部繞過所述轉盤連接在拖架主體上。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平路機的第二主架上設有車輪組件,車輪組件作為該平路機的行走機構,并且第二主架上設有液壓組件,液壓組件中的油缸輸出端鉸接在輪架上,通過油缸的輸出量的調整,可驅動輪架轉動,輪架的架軸呈Z形,因而輪架轉動時可調整車輪角度,從而調整平路機的車架高度;同時,拖架主體鉸接在第二主架后側,并通過拉繩組件相連接,拉繩組件的起始端連接于油缸上,在油缸調整輪架時通過拉繩組件作用于拖架主體。在該平路機懸掛在平路機后側進行搬運時,可通過油缸輸出抬升平路機的車架高度,油缸組件同時拉動拉繩組件,使拖架主體相對第二主架轉動上翻,甚至可折疊至第二主架上方,從而在移動時避免刮板接觸地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加長平路機的結構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加長平路機,包括依次連接的拉架總成1、主架總成2和拖架總成3。所述拉架總成1包括拉架外框11,以及設置在拉架外框11內的多條拉架強化桿12。拉架外框11呈三角形狀,拉架外框11的前端部上鉸接有懸掛管13,上述懸掛管13用于連接固定于拖拉機上。
所述主架總成2包括第一主架21和第二主架22,第一主架21和第二主架22均是矩形框架,第一主架21的前端部與拉架外框11的后端部連接固定,第一主架21的后端部與第二主架22的前端部通過連接板23連接固定。所述連接板23是U形連接板,連接板23的板體上,以及第一主架21的后端框體上,以及第二主架22的前端框體上均開設有連接孔。所述第一主架21的后端部,以及第二主架22的前端部均被包覆在連接板23的U形開口內,第一主架21和第二主架22分別通過連接部件與連接板23連接固定。所述第一主架21的框架內部設有支撐載重面板24,第一主架21的框體下端連接固定有第一刮刀架25和第二刮刀架26,第一刮刀架25上固定有第一刮刀251,第二刮刀架26上固定有第二刮刀261,第一刮刀251和第二刮刀261均相對于第一主架21傾斜設置,第一刮刀251和第二刮刀261的前端部均處于第一主架21的框體外側,第一刮刀251和第二刮刀261的后端部均處于第一主架21的框體齊平,第一刮刀251的后端部傾斜導向于第二刮刀261的前端部。
所述第二主架22下端面上連接固定有第三刮刀架27,第三刮刀架27的兩端部通過加強聯桿28分別與第一主架21的框架兩側相連接。所述第三刮刀架27上固定有第三刮刀271和第四刮刀272,第三刮刀271相對于第二主架22傾斜設置,第三刮刀271的前后兩端部均處于第二主架22的框體外側,第四刮刀272短于第三刮刀271,第四刮刀272承接在第三刮刀271的前端部上,第二刮刀261的后端部傾斜導向于第三刮刀271與第四刮刀272的承接區域內。
所述拖架總成3包括鉸接在第二主架22后端部上的拖架主體31,以及固定在托架主體上的第四刮刀架32,以及通過輪叉33定位在第四刮刀架32后側的拖架主體31上的從動輪34。所述第四刮刀架32上固定有第五刮刀321和第六刮刀322,第五刮刀321是齒形刮刀,第五刮刀321相對于托架主體傾斜設置,齒形刮刀的刀刃上設有若干齒形口。第六刮刀322承接在第五刮刀321的前端部上,第三刮刀271的后端部傾斜導向于第五刮刀321與第六刮刀322的承接區域內。
上述結構中,該平路機上設有沿其前行方向依次設有第一刮刀251、第二刮刀261、第三刮刀271、第四刮刀272、第五刮刀321和第六刮刀322,在平路機前行刮整地面時,第一刮刀251、第二刮刀261、第三刮刀271和第五刮刀321依次對地面進行刮整,由于第一刮刀251、第二刮刀261、第三刮刀271和第五刮刀321相對于主架傾斜設置,且第一刮刀251的后端部傾斜導向于第二刮刀261的前端部,第二刮刀261的后端部傾斜導向于第三刮刀271與第四刮刀272的承接區域內,第三刮刀271的后端部傾斜導向于第五刮刀321與第六刮刀322的承接區域內,因此該平路機對地面進行多次傾斜刮整,其刮整效果好,前側的刮刀兩端形成的土堆會被后側刮刀所掛平,而第五刮刀321是齒形刮刀,第五刮刀321上的齒形開口可透過沙土,因而最下游的第五刮刀321兩側不會形成土堆,刮整效果更佳。
所述第二主架22上設有車輪組件,以及驅動所述車輪組件的液壓組件。所述車輪組件處于第三刮刀架27后側,車輪組件包括鉸接定位在第二主架22后端部兩側的第一輪架41和第二輪架42,以及定位在第一輪架41和第二輪架42上的車輪43。第一輪架41和第二輪架42的架軸呈Z形,架軸的內端鉸接在第二主架22上,車輪設置在架軸的外端部上。所述液壓組件包括第一油缸44和第二油缸45,第一油缸44和第二油缸45的缸體端部分別鉸接在第二主架22的框架兩側,第一油缸44的輸出軸鉸接在第一輪架41上,第二油缸45的輸出軸鉸接在第二輪架42上。所述拖架主體31與第二主架22之間還通過拉繩組件相連接,拉繩組件包括鋼絲繩46,以及用于定位所述鋼絲繩46的轉盤47。所述轉盤47定位在第二主架22上,鋼絲繩46的一端部連接在第一輪架41上,鋼絲繩46的另一端部繞過所述轉盤47連接在拖架主體31上。
上述結構中,該平路機的第二主架22上設有車輪組件,車輪組件作為該平路機的行走機構,并且第二主架22上設有液壓組件,液壓組件中的油缸輸出端鉸接在輪架上,通過油缸的輸出量的調整,可驅動輪架轉動,輪架的架軸呈Z形,因而輪架轉動時可調整車輪角度,從而調整平路機的車架高度。同時,拖架主體31鉸接在第二主架22后側,并通過拉繩組件相連接,拉繩組件的起始端連接于油缸上,在油缸調整輪架時通過拉繩組件作用于拖架主體31。在該平路機懸掛在平路機后側進行搬運時,可通過油缸輸出抬升平路機的車架高度,油缸組件同時拉動拉繩組件,使拖架主體31相對第二主架22轉動,折疊至第二主架22上方,從而在移動時避免刮板接觸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