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烤煙移栽打孔器。
背景技術:
煙草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屬茄科,對于提高烤煙質量,烤煙移栽是比較重要的關鍵環節,為促進栽后煙苗早生快發,提高栽后煙苗抗旱性,在進行膜下小苗移栽時,需要在煙壟上用工具打出用于放置煙苗的移栽孔穴,移栽孔穴直徑5-6cm,深15-18cm孔穴底部有高5-6cm左右漏斗形植苗區,每兩個移栽孔穴之間相距50-55cm。打移栽孔穴涉及打孔質量和打孔間距兩個指標,高質量的移栽孔穴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的溫濕度,有利于煙苗早生快發,提高煙苗抗旱性,是煙草移栽成功的關鍵環節之一,打孔間距是決定移栽密度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移栽密度又嚴重影響煙葉產量質量。因此,高質量的打孔工作對煙葉生長至關重要。
然而,現有烤煙移栽打孔器具可以實現打孔與定距一體,扶手和打孔柱呈T字形連接,然后在打孔柱的下端設有類圓錐形的打孔錐,在打孔錐上端設有定距桿,這樣的設計的使用方法是手動下壓,打孔錐進行打孔的同時定距桿也在土壤中產生壓力,為下一個打孔丈量距離進行定位,但是此設計打孔過后不易拔出來,工人需使用一定的勞動力將打孔器上提,就存在加大勞動力的缺點,且面對大面積的煙草打孔臂力逐漸減小,不僅打的移栽孔不符合規定,效率也慢慢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打孔和拔出都便利的烤煙移栽打孔器,利用杠桿原理進行打孔,降低工人勞動力,提高移栽孔的打孔質量,也進一步提高打孔速率。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烤煙移栽打孔器,包括打孔柱和打孔錐,打孔柱下端與打孔錐連接,所述打孔柱上端設有扶手,所述打孔柱上端設有第一孔,在垂直于第一孔的橫向方向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上連接有加壓桿,所述打孔柱的中部設有與第一孔同向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垂直方向橫向設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為上下平行方式,所述第二轉軸上連接有定距桿,所述定距桿的呈L形,所述定距桿連接在第二轉軸的另一端垂直向下且設有定距錐,所述定距錐和打孔錐相互平行且下端處于同一平面,所述加壓桿上設有垂直向下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長度延伸至定距桿的上平面。
采用該結構設計的移栽打孔器,手握扶手加壓進行打孔,打孔完成后下壓加壓桿,就利用杠桿原理拔出打孔錐,在打孔錐拔出的同時對定距桿施加壓力,那么定距錐就將下一個要打的移栽孔進行定位,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可使加壓桿和定距桿都相對轉動,使打孔錐的拔出更輕松,即使需打孔的面積大,工人的體力也不會隨著工作時間長而下降,自然打孔的效率和質量就不會減小,有利于后期烤煙的移栽,并且打孔和定距依次進行,實現了打孔和定距一體化,且定距桿是嚴格按照移栽孔穴的間距進行設計,所以保證了移栽孔穴的距離基本保持一致。
進一步限定,所述打孔錐和定距錐圓心距離為52~55cm,當打孔錐打孔時,定距錐可以標記下一個孔的位置,在現在的煙葉栽種時,每個煙苗需要的移栽孔穴距離為53厘米左右,采用上述結構能夠保證每個移栽孔之間的距離基本一致,并且保證地膜煙壟上的移栽孔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附圖說明
圖1為烤煙移栽打孔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示分別對應:1. 打孔柱;2.扶手;3.第一孔;4.加壓桿;5.第二孔;6.支撐桿;7.定距桿;8.定距錐;9.打孔錐;10.第二轉軸;11.第一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烤煙移栽打孔器,包括打孔柱1和打孔錐9,打孔柱1下端與打孔錐9連接,所述打孔柱1上端設有扶手2,所述打孔柱1上端設有第一孔3,在垂直于第一孔3的橫向方向設有第一轉軸11,所述第一轉軸11上連接有加壓桿4,所述打孔柱1的中部設有與第一孔3同向的第二孔5,所述第二孔5的垂直方向橫向設有第二轉軸10,所述第一轉軸11和第二轉軸10為上下平行方式,所述第二轉軸10上連接有定距桿7,所述定距桿7的呈L形,所述定距桿7連接在第二轉軸10的另一端垂直向下且設有定距錐8,所述定距錐8和打孔錐9相互平行且下端處于同一平面,所述加壓桿4上設有垂直向下的支撐桿6,所述支撐桿6的長度延伸至定距桿7的上平面,所述打孔錐9和定距錐8圓心距離為53cm。
實際操作時,在準備好的覆蓋地膜煙壟上,打孔錐9頂部對準煙壟上表面中間部分扎下去,然后下壓加壓桿4,以定距桿7為支點,支撐桿6為支撐,打孔柱1直接拔出土壤形成移栽孔,同時支撐桿6作用在定距桿7上也會有向下的作用力,直接對下一個移栽孔進行定位,直接將兩孔之間的距離定位適合烤煙栽種的53cm。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烤煙移栽打孔器進行了詳細介紹,具體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