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畜牧養殖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酸化奶自由采食飼喂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犢牛哺育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犢牛隨母牛自然哺乳,二是人工哺乳。現在的奶牛場犢牛都采用人工哺乳方法,僅有極少數肉牛場和偏遠地區散養戶仍在采用自然哺乳方法。
人工哺乳可以人為地控制犢牛的哺乳量,還可以避免母子之間疾病的傳播。目前全世界犢牛培育的哺乳期和喂奶量差別很大,短的2-4周,長的20周以上;喂奶量少的100kg,多的達到1000kg,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國大多數奶牛場人工哺乳期一般為2個月左右,每日哺乳量為犢牛體重的10%左右,哺乳次數為2-3次。人工哺乳必須遵循定時、定量、定溫、定人的“四定原則”,即每次哺乳的時間應該固定,飼喂牛乳的數量要穩定,奶溫必須控制在38-39℃,過高、過低都會對犢牛導致嚴重不良影響。在飼喂牛乳過程中,保證喂奶時間在1分鐘以上,避免喂奶過快造成部分乳汁流入瘤胃、網胃,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犢牛哺乳用工具一般為奶壺(有奶嘴)或奶桶。犢牛剛出生時一般用奶壺飼喂初乳,進入常乳飼喂后,工人就訓練犢牛使用奶桶飲用牛乳。犢牛進行人工喂養時應切實注意哺乳用具的衛生。哺乳用具每次用后應及時清洗、消毒。目前,奶牛場多采用犢牛欄培育犢牛。犢牛斷奶之前在單獨的犢牛欄中飼養,每頭犢牛約占1.5-1.8平方米,犢牛欄與欄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有的牛場的犢牛欄在戶外,有的在犢牛舍內(寒冷地區)。
中小型奶(肉)牛場普遍采用人工哺乳技術,即使用奶壺或奶桶飼喂犢牛乳汁,哺乳期為45-60天,到期后直接轉入斷奶犢牛群飼養。酸化奶群體飼喂方案目前處于推廣初期,但正在逐步被越來越多的奶牛場認識并開始應用。通過應用酸制劑,將普通牛乳進行酸化處理,制成酸化奶,讓犢牛自由采食,這種酸化奶可在0℃以上的常溫環境下保存2-3天不變質,同時采用群體飼養,符合犢牛的自然生理特性,更有利于犢牛的生長和發育。奶業發達國家的犢牛哺乳技術已上升到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程度,采用自動飼喂器,實行群體飼養,在電腦中設定犢牛哺乳斷奶方案,精準飼喂,數字化管理,奶溫、奶量完全可控,但成本過高,對技術人員文化素質要求極高,并且在國內占據奶牛存欄總量65%以上的中小型規模牛場難以接受這一技術先進卻超過其承受能力的設備。
現有酸化奶飼喂設備多采用簡易奶桶或常乳飼喂器具,設計簡陋,無攪拌和加熱功能,無法有效滿足酸化奶飼喂犢牛技術對設備的諸多要求,并且市場上專門用于酸化奶飼喂的成型產品非常少。各牛場自制或市場上現有酸化奶飼喂罐設計、材質選用不合理,大多選擇使用PVC塑料桶或非食品級不銹鋼桶,使用過程中易積留奶垢,清洗不徹底,日常維護操作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飼喂裝置的上述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一體式酸化奶自由采食飼喂設備,可有效清洗飼喂設備,可對設備的桶體進行加熱并自動攪拌,有效提高飼喂效率和酸化奶利用率。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體式酸化奶采食飼喂設備。包括容器模塊、電攪拌模塊、控制及電加熱模塊和輸奶模塊。其中容器模塊包括內桶體、外保護桶、蓋板和保溫材料。外保護桶設置在內桶的外部,蓋板設置在內桶體和外保護桶的上部。在內桶體與外保護桶之間、以及蓋板的夾層之間填充聚氨酯保溫材料。電攪拌模塊包括攪拌電機、電機支撐架、攪拌槳和攪拌槳軸,電機與攪拌槳采用套式直插的方式連接,并通過螺栓固定。控制及電加熱模塊包括電氣控制箱和纏繞在內桶體外側的電伴熱帶。輸奶模塊包括橡膠奶嘴、固定鎖母、固定卡扣、輸奶管和止回閥門。
進一步地,內桶體底部為倒圓錐形,可使酸化奶被采食得更徹底,同時便于將桶體清洗得更徹底。
進一步地,蓋板為活動蓋板,設置在左右兩側,兩側的蓋板之間通過活動銷軸連接,蓋板上設置有蓋板把手。
進一步地,在內桶體和外保護桶的下部設有桶體支腿,桶體支腿(15)底部設有墊板。
進一步地,輸奶管靠近內桶壁設置,靠近內桶下部排液口處設置止回閥門,沿輸奶管和底部靠近排液口處布置至少三個卡扣,使輸奶管更好地貼近桶壁,并防止彎曲的奶管影響到攪拌槳的順利旋轉。奶嘴固定鎖母焊接固定在外保護桶上,安裝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略向下傾斜一定角度,優選奶嘴縱向軸線與水平夾角為5°~10°,即奶嘴與筒壁夾角為80°~85°之間,方便犢牛采食。止回閥門用于防止犢牛(或羊)停止吸吮酸化奶后,奶嘴和奶管內殘留奶液回流至筒內,污染剩余奶液,有利于保持酸化奶品質和延長保質期。
與現有的產品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發明主要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1、完全顛覆傳統犢牛哺乳飼喂方法,更加有效提高犢牛免疫力和生長速度。對飼喂人員要求極低,牛乳溫度不結冰即可(最適宜溫度25左右),并且飼喂量由犢牛自己掌握,隨餓隨吃,不受人為限制,不僅提高了生長速度,還增強了個體免疫力,最大化降低發病率、死亡率。
2、解決了酸化奶需要定期進行人工攪拌的問題,進一步降低人員工作強度。由于酸化奶在飼喂犢牛過程中會出現奶水分離現象,即牛奶中的營養物質與水分出現分離,品質變差,不利于犢牛飲用,這就需要定期進行人工攪拌。本發明設計了自動攪拌功能,無需人員定時去進行攪拌操作。
3、解決了冬季飼喂酸化奶的防凍保溫問題。酸化奶在0℃以上可以常溫飼喂,但是當冬季環境溫度低于0℃時,會導致酸化奶結冰,無法被犢牛采食。為此,本發明在罐體和連接管道上設計采用了加熱與保溫措施,并加裝溫控裝置與自動攪拌功能聯動,當酸化奶溫度達到設定溫度時自動停止加熱與攪拌,保證了罐體內酸化奶溫度符合冬季飼喂需要。
4、飼喂桶體底部采用錐形設計,更有利于殘留奶量或清洗時殘留液體的徹底排空,相對于現有塑料桶式飼喂方法,使酸化奶的飼喂利用率達到100%,同時清洗更加方便、徹底。
5、將奶嘴直接固定在桶體外壁上,增強了設備的一體性、耐用性和保溫效果,減少了分體式轉接頭的損耗。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體式酸化奶采食飼喂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機防雨罩 2.電氣控制箱 3.攪拌電機 4.蓋板 5.外保護桶 6.內桶體 7.橡膠奶嘴 8.固定鎖母 9.聚氨酯保溫材料 10.電伴熱帶 11.攪拌槳 12.飼喂塑料管 13.快接卡盤 14.筒體支腿 15.桶體支腿 16.墊板 17.輸奶管 18.固定卡扣 19.止回閥門 20攪拌槳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體式酸化奶采食飼喂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的一體式酸化奶采食飼喂設備主要由四部分模塊,即容器模塊、電攪拌模塊、控制及電加熱模塊和輸奶模塊組成。
容器模塊主要分為內桶體6、外保護桶5、蓋板和保溫四部分。內桶體6為直接盛裝酸化奶的容器。由于內桶體6與犢牛采食的酸化奶直接接觸,因此采用食品級耐酸堿不銹鋼材質。內桶體6底部為倒圓錐形,一是有利于存留奶液的排空,將浪費降至最低;二是極大方便了工人開展奶罐的清洗維護工作,達到酸堿清洗液無殘留的最佳效果。外保護桶5設置在內桶體5外部,在內桶體6與外保護桶5之間、以及蓋板4的夾層之間填充聚氨酯保溫材料9。在外保護桶5的下部設置有桶體支腿15,優選為三個。桶體支腿15下部設置有墊板16,墊板尺寸與桶體支腿15尺寸相適應,可增加支撐桶體的牢固性。外保護桶5、桶體支腿15和墊板16的材質優選為201不銹鋼板。蓋板4為活動蓋板,設置在左右兩側,兩側的蓋板4之間通過活動銷軸連接,蓋板4上設置有蓋板把手,便于活動蓋板的開啟和關閉。活動蓋板與桶體之間設置有硅膠密封墊。
電攪拌模塊主要用于滿足酸化奶需要定期進行攪拌的要求。電攪拌模塊采用框式攪拌器,包括攪拌電機3、電機支撐架和攪拌槳軸20和攪拌槳11,攪拌槳11與攪拌電機3連接方式采用套式直插,螺栓固定。
控制及電加熱模塊主要用于控制奶罐攪拌裝置的啟停、攪拌時間和頻率、加熱裝置的啟停控制、奶溫監控等功能。包括電氣控制箱2、設置在內桶體6外壁上的電伴熱帶10。
輸奶模塊包括橡膠奶嘴7、固定鎖母8、固定卡扣18、輸奶管17、止回閥門19。橡膠奶嘴數量一般建議為5~10個為宜。固定鎖母8為不銹鋼固定鎖母,并焊接固定在外保護桶5上,安裝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略向下傾斜一定角度優選奶嘴縱向軸線與水平夾角為5°~10°,即奶嘴與筒壁夾角為80°~85°之間,方便犢牛采食。固定卡扣18計為圓形,固定在內桶體6壁上和底部靠近排液口附近,通過固定卡扣18將奶管較好地貼近筒壁,防止彎曲的奶管影響到攪拌槳的順利旋轉。止回閥門19用于防止犢牛(或羊)停止吸吮酸化奶后,奶嘴和奶管內殘留奶液回流至筒內,污染剩余奶液,有利于保持酸化奶品質和延長保質期。
當采用電氣控制箱2控制電伴熱帶10對桶體進行加熱時,可同時聯動攪拌器進行加熱時的攪拌。加熱停止時,加熱攪拌功能自動終止。桶體加熱設置了手動啟停和自動啟停兩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