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鹽堿地改良系統,屬于鹽堿地改良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耕地日益減少已經成了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開發沿海灘涂的、內陸鹽堿地、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國耕地面積有限,而各類沿海灘涂地約有 800 萬畝以上,鹽堿度在千分三以上、千分之八以下的鹽堿地因為含鹽量大,要么被閑置,要么被勉強利用,就是被勉強利用的,其產量也很低、經濟效益很不好。
現有的水利工程改良技術一般是在鹽堿地下埋設排鹽管,需挖槽,埋管及填槽,操作過程復雜、困難,且成本高。更重要是,傳統的水利改良用水量大,消耗大量的淡水資源,在淡水資源匱乏的地方,傳統的水利改良方式變得成本非常高且不可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節約水資源、排鹽效果好的鹽堿地改良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鹽堿地改良系統,包括溝槽,其特征是,所述溝槽內從上至下依次設有水體緩釋微滲系統、土壤層、隔離層和排鹽裝置,所述水體緩釋微滲系統包括主水管和若干通水細管,所述通水細管一端密封,另一端與所述主水管連接,所述通水細管表面設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通水細管外部包裹有單向滲透膜;所述排鹽裝置包括多根集鹽管和與所述多根集鹽管連通的排鹽管。
前述的一種鹽堿地改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隔離層為陶粒、粗砂或碎石中的一種或幾種。
前述的一種鹽堿地改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單向滲透膜具有復數個 V 形單滲孔。
前述的一種鹽堿地改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通水細管的內徑為2cm,所述單向滲透膜的厚度為 0.5cm。
前述的一種鹽堿地改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溝槽的內側設有防水層。
前述的一種鹽堿地改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防水層為不透水塑料布層。
前述的一種鹽堿地改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集鹽管的進口處設有無紡布層。
前述的一種鹽堿地改良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排鹽管上設有排鹽閥。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水體緩釋微滲系統的通水細管小而密,出水更加均勻,且出水速度慢,可用更少的水排走更多的鹽堿 ;尤其適合水資源短缺的地方進行鹽堿土地改良,同時,還可防止土壤水分蒸發。
2.溝槽內的排鹽裝置可有效控制地下水質,及時排除含鹽量高的地下水。
3.隔離層可有效阻止土壤隨水進入排鹽裝置而堵塞排鹽裝置,不透水塑料布可防止高濃度鹽水通過溝的側面反滲進溝內而影響作物的生長。
4.向鹽堿地表層澆灌淡水可加速將土壤中鹽分排走,且所用淡水量比單純使用淡水排鹽法所使用的量少的多,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降低鹽堿地中的鹽堿度,適于農作物的種植,且其改良成本較低,其改良效果可長效持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水體緩釋微滲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排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鹽堿地改良系統,包括溝槽,所述溝槽內從上至下依次設有水體緩釋微滲系統1、土壤層2、隔離層3和排鹽裝置4。所述水體緩釋微滲系統包括主水管11和若干通水細管12,所述通水細管12一端密封,另一端與所述主水管11連接,所述通水細管12表面設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通水細管12外部包裹有單向滲透膜。所述單向滲透膜的厚度為 0.5cm,所述單向滲透膜具有復數個 V 形單滲孔。所述通水細管12的內徑為2cm。通水細管12小而密,出水更加均勻,且出水速度慢,可用更少的水排走更多的鹽堿;尤其適合水資源短缺的地方進行鹽堿土地改良,同時,還可防止土壤水分蒸發。
所述隔離層3為為陶粒、粗砂或碎石中的一種或幾種,可有效阻止土壤隨水進入排鹽裝置4而堵塞排鹽裝置4。
所述排鹽裝置4包括多根集鹽管41和與所述多根集鹽管41連通的排鹽管42,所述集鹽管41的進口處設有無紡布層,所述排鹽管42上設有排鹽閥43。排鹽裝置4可有效控制地下水質,及時排除含鹽量高的地下水。
所述溝槽的內側設有防水層5,所述防水層5為不透水塑料布層,可防止高濃度鹽水通過溝的側面反滲進溝內而影響作物的生長。
向鹽堿地表層澆灌淡水可加速將土壤中鹽分排走,且所用淡水量比單純使用淡水排鹽法所使用的量少的多,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降低鹽堿地中的鹽堿度,適于農作物的種植,且其改良成本較低,其改良效果可長效持久。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