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灌溉設備,尤其涉及了一種壓力補償滴頭。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滴頭滴水時不夠均勻流暢和出水量不穩地,易形成噴水,且易造成堵塞現象;另外因彈性膜片與底座上的流道間隙小,易發生堵塞,而現有的自清洗功能不佳,不能排解此處的堵塞問題,需人工拆卸清洗;而現行的彈性膜片,整體結構的厚度一致,變形臨界壓力大,極大限制了進水槽間隙的擴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滴水不夠均勻流暢的缺點,提供了一種滴水均勻流暢的壓力補償滴頭。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壓力補償滴頭,包括底座、蓋帽、彈性膜片,底座與蓋帽螺紋連接,彈性膜片設置在蓋帽內,底座上設有進水口,出水口沿徑向設有擋條,擋條將出水口均分為兩個出口。
作為優選,底座上設有用于連接安裝管的耳板,耳板上設有螺孔。
作為優選,蓋帽內設有進水凸緣,彈性膜片設置在進水凸緣內,進水凸緣內設有環形卡塊,彈性膜片一端面與環形卡塊相對。
作為優選,環形卡塊設有一缺口,進水凸緣側壁上設有一凹槽,凹槽與缺口相對。
作為優選,進水口連接有進水管,進水管前部為便于與水管連接的套接部,套接部直徑呈前小后大。
作為優選,進水管內壁上設有阻力齒,且阻力齒的齒尖背向進水口。
作為優選,彈性膜片邊緣部分的厚度比彈性膜片中部薄。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在出水口設置有擋條,擋條將出水口均分為兩個出口,使得滴水更均勻流暢,不會形成噴水,且可顯著降低雜物堵塞概率。阻力齒的設置使得進水管的水道伸長、水流速度變慢,如此通過改變進水管的長度來保證流出滴頭的水量穩定;且阻力齒的設置使得進水管的孔徑處處不同,因此水可隨著孔徑的一張一弛和水流的沖刷,雜質顆粒會不斷從出水口排出,可實現自清洗功能。彈性膜片邊緣部分的厚度比彈性膜片中部薄,變形臨界壓力小,可有效擴大流道進水槽的間隙,從而極大提高了滴灌狀態流道進水口的抗堵塞性能和自沖洗狀態滴頭的自沖洗排沙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爆炸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主視結構圖。
圖3是圖2的蓋帽的俯視結構圖。
圖4是圖2的底座的仰視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蓋帽的主視結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進水管的縱向剖面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彈性膜片的仰視結構圖。
圖8是圖7的橫向剖面圖。
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其中1—底座、2—蓋帽、3—彈性膜片、4—外螺紋、5—內螺紋、6—進水口、7—進水管、8—出水口、9—出水管、10—擋條、11—進水凸緣、12—環形卡塊、13—缺口、14—凹槽、15—套接部、16—耳板、17—螺孔、18—阻力齒、19—彈性膜片邊緣部分、20—彈性膜片中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壓力補償滴頭,如圖1至圖4所示,包括底座1、蓋帽2、彈性膜片3,底座1上設有外螺紋4,蓋帽2上設有與外螺紋4配合的內螺紋5。底座1和蓋帽2均采用PE材料制成,抗農用化學制品和肥料的腐蝕和紫外線,使用壽命長。
底座1上設有進水口6,進水口6連接有進水管7,蓋帽2上設有出水口8,出水口8連接出水管9,出水口8中間沿徑向設有擋條10,擋條10將出水口8均分為兩個出口,使得滴水更均勻流暢,不會形成噴水,且可顯著降低雜物堵塞概率。
蓋帽2內設有進水凸緣11,彈性膜片3設置在進水凸緣11內,進水凸緣11內設有環形卡塊12,彈性膜片3一端面與環形卡塊12相對,出水口8位于進水凸緣11底端中部。
環形卡塊12設有一缺口13,進水凸緣11側壁上設有一凹槽14,凹槽14與缺口13相對。缺口13和凹槽14的設置可防止進水壓力較大時,彈性膜片3與環形卡塊12完全貼合而擋住出水口8,造成堵塞現象。
進水管7前部為便于與水管連接的套接部15,套接部15直徑呈前小后大的蘑菇狀,方便進水管7與水管連接,且可避免出現漏水的情況。
底座1上設有用于連接安裝管的耳板16,耳板16上設有螺孔17,用于將底座1固定在安裝管上,且底座1與安裝管采用螺絲連接,底座1與蓋帽2采用螺紋連接,方便拆洗滴頭,減少堵塞現象,且可實現方便檢查的目的。
水流從進水口6進入底座1內,施加壓力在彈性膜片3平面上,不同壓力下彈性膜片3的變形度不同,從而改變蓋帽2內部的流道截面面積,這樣壓力大時,流速快,流道截面小;壓力小時,流速慢,流道截面大,從而達到不同壓力下流量穩定的效果。可廣泛用于大棚、溫室、果樹、園林綠化等灌溉領域。
實施例2
如圖5至圖8所示,其基本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出水管9前部為便于與分水器連接的套接部15,套接部15直徑呈前小后大的蘑菇狀,方便出水管9與毛管連接,且可避免出現漏水的情況。
進水管7內壁上設有阻力齒18,且阻力齒18的齒尖背向進水口6,阻力齒18的縱切面為鋸齒狀。當進水管7內水壓增大時,由于水與進水管7之間的摩擦力作用,阻力齒18的設置使得進水管7的水道伸長、水流速度變慢,如此通過改變進水管7的長度來保證流出滴頭的水量穩定;且阻力齒18的設置使得進水管7的孔徑處處不同,因此水可隨著孔徑的一張一弛和水流的沖刷,雜質顆粒會不斷從出水口8排出,故可實現自清洗功能。
出水管9內壁上設有阻力齒18,且阻力齒18的齒尖背向出水口8。
為了保證進水管7和出水管9孔徑不變,制作進水管7和出水管9的材料選用具有軸向方向的彈力可增大、徑向方向的彈力可減小的性能。
彈性膜片邊緣部分19的厚度比彈性膜片中部20薄,變形臨界壓力小,可有效擴大流道金水槽間隙,從而極大提高了滴灌狀態流道進水口6的抗堵塞性能和自沖洗狀態滴頭的自沖洗排沙能力。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