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滴灌技術領域,涉及農作物試驗性科學施肥系統,具體指一種用于滴灌肥料小區試驗施肥系統。
背景技術:
肥料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的重要因素;精準施肥作為精準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減少農業投入,提高農產品質量,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現實農業生產中,為追求作物高產,不合理以及盲目過量施肥的現象普遍存在,大量施肥不僅沒有增加作物產量,反而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在保證農作物高產條件下,適當供給肥料,在保障物質生產的同時促進各器官物質的有效分配,是實現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通過小區肥料試驗以探明各種農作物高產時的需肥規律及最佳的需肥量很有現實意義,而其中小區肥料試驗裝置系統及其安裝方法對于試驗的準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裝置的連接方法不當,會造成管道漏水現象嚴重,肥料不能完全施入,進而影響到試驗的準確性,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在現有的農業科研肥料試驗中,特別是在小面積肥料試驗的過程中,存在人工開溝施肥肥料施入不均勻,施肥不精準,肥料不能完全隨水施入試驗小區,接頭處漏水、漏肥嚴重以及勞力投入成本高等問題;上述問題不僅會影響試驗的準確性,給科研人員結果分析和標準化管理造成了較大影響;同時還會因為施肥質量不高,影響農作物中后期的生長管理,降低了試驗的準確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滴灌肥料小區試驗施肥系統,能夠實現均勻、精準施肥,減少了漏肥、漏水現象,提高了試驗的準確性,降低了勞動成本的投入。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用于滴灌肥料小區試驗施肥系統,由滴灌管路和施肥管路兩部分組成,所述滴灌管路包括PVC軟帶、管道連通件、球閥和滴灌帶,所述PVC軟帶是串接管道連通件和球閥的主體管線,PVC軟帶的主管段與供水管線連接,副管段通過旁通連接有滴灌帶;所述施肥管路并接在滴灌管路上,其包括施肥罐、輸料管線和管道連通件,所述施肥罐上分別設有進水口、出水口、排水口和加料口,罐體頂部的進水口通過鎖扣彎頭與輸料管線連接,輸料管線與支路壓力球閥連接,支路壓力球閥通過承插三通連接在滴灌管路中球閥的進水端,罐體底部的出水口通過鎖扣彎頭與輸料管線連接,輸料管線與支路壓力球閥連接,支路壓力球閥通過承插三通連接在滴灌管路中球閥的出水端。
作為本案的優化方案,所述滴灌管路上球閥的進水端通過PVC軟帶與承插三通連接,承插三通一端與支路壓力球閥連接,另一端通過PVC軟帶與供水管線連接;球閥的出水端依次通過承插直通和PVC軟帶與承插三通連接,承插三通一端與支路壓力球閥連接,另一端依次通過PVC軟帶和承插彎通與設有滴灌帶的PVC軟帶連接。
作為本案的優化方案,所述輸料管線采用PEΦ32硬管,且PEΦ32硬管的長度至少為1.2m。
作為本案的優化方案,所述加料口通過頂緊裝置安裝固定。
作為本案的優化方案,所述支路壓力球閥和支路壓力球閥通過鎖扣與輸料管線連接。
作為本案的優化方案,所述排水口設有排水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對系統中各個管路配件及連接件進行合理選型、設計,結構合理,操作便捷,有效解決了現有小區試驗施肥系統人工施肥不均勻、不精準的問題;
2、采用Φ32的PE管,且PE管的長度至少為1.2m,能有效解決肥料積在施肥罐內,造成肥料施入不完全的問題,減少了浪費;且能顯著減少系統管路連接的接頭數量,進而減少漏肥、漏水的幾率,可使肥料隨水直接施入試驗小區,作用于作物根部,提高了肥效,保證了試驗的準確性;比人工開溝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0%以上,試驗準確性提高80%以上;
3、系統管路連接簡單、實用,省時、省力、定量,便于集中維護和管理,顯著改善了田間作業的環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滴灌肥料小區試驗施肥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施肥罐,2-承插直通,3-承插三通,4-球閥,4-1-支路壓力球閥,4-2-支路壓力球閥,5-承插彎通,6-滴灌帶,7-旁通,8-出水口,9-加料口,10-進水口,11-排水口,12-鎖扣彎頭,13-輸料管線,14-PVC軟帶,15-鎖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及其效果作進一步闡述。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滴灌肥料小區試驗施肥系統,由滴灌管路和施肥管路兩部分組成。所述滴灌管路包括PVC軟帶14、等徑或異徑管道連通件、球閥4和滴灌帶6,所述PVC軟帶14是串接管道連通件和球閥4的主體管線,PVC軟帶14的主管段與供水管線連接,副管段通過旁通7連接有滴灌帶6;所述施肥管路并接在滴灌管路上,其包括施肥罐1、輸料管線13和管道連通件,所述施肥罐1上分別設有進水口10、出水口8、排水口11和加料口9,罐體頂部的進水口10通過鎖扣彎頭12與輸料管線13連接,輸料管線13通過鎖扣15與支路壓力球閥4-1連接,支路壓力球閥4-1通過承插三通3連接在滴灌管路中球閥4的進水端,罐體底部的出水口8通過鎖扣彎頭12與輸料管線13連接,輸料管線13通過鎖扣15與支路壓力球閥4-2連接,支路壓力球閥4-2通過承插三通3連接在滴灌管路中球閥4的出水端。
其中,輸料管線13采用PE硬管,PE管的直徑為Φ32,與現有技術相比,增大了管路直徑,有效解決了現有肥料易積在施肥罐內,造成肥料施入不完全的問題;因現有技術中輸料管較細,使得進入施肥罐內的水的沖力不足以將肥料沖入管道,進而造成肥料易積在施肥罐內,不能完全施入田間;且PE管的長度至少為1.2m,顯著減少了系統管路連接的接頭數量,進而減少漏肥、漏水的幾率,保證了田間作業的環境;加料口9通過頂緊裝置安裝固定,排水口11設有排水閥,承插三通3為中心陽紋承插三通(Φ63*1″*63)。
上述所述的用于滴灌肥料小區試驗施肥系統的安裝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整個施肥系統的結構設計和部署,并繪制施肥系統的結構簡圖;
步驟二、管路各個配件型號的選擇,具體如下表所示:
步驟三、部分配件的連接組裝;
陽文承插三通、壓力球閥、陽文承插直通、異徑連通件以及承插彎通的一端通過PVC軟帶依次串接好,連接過程中會使用到鋼卡,生膠帶,連接過程的技術要求是鋼卡及生膠帶的正確用法,鋼卡必須要卡到陽文承插三通、壓力球閥、陽文承插直通、異徑連通件以及承插彎通的凹槽里并且要擰緊,生膠帶必須順時針纏繞。如果使用不當易造成連接點漏水、漏肥,影響試驗的正常實施。該步驟部分配件連接可在室內完成,這樣就可以減少試驗地中配件的安裝程序和時間,也能避免太陽暴曬,影響配件的性能。
步驟四、施肥裝置系統的試驗地安裝及調試;
把已經在室內連接好的配件、施肥罐、PVC軟帶、 球閥(Φ32)、鎖扣、鎖扣彎頭、旁通、PE硬管全部運送到試驗地。具體的連接方法是:PVC軟帶14與承插三通3連接,承插三通3一端與支路壓力球閥4-1連接,另一端通過PVC軟帶14與供水管線連接;球閥4的出水端依次通過承插直通2和PVC軟帶14與承插三通3連接,承插三通3一端與支路壓力球閥4-2連接,另一端依次與PVC軟帶14和承插彎通5連接,最后用旁通把副管PVC軟帶和滴管帶連接,整個施肥系統安裝完成。試驗地安裝的技術要求是鎖扣、鎖扣彎頭的安裝及PE管長短截取的準確度。鎖扣、鎖扣彎頭必須對準、擰緊,PE管Φ32的長短截取必須準確,如果截取太短連接點就會漏水漏肥,影響試驗的效果,如果截取太長,管道容易折疊出水不暢,肥料不能完全沖入。整個裝置安裝完成后,將加料口9通過頂緊裝置安裝好,關閉排水閥,打開支路壓力球閥,調節壓力球閥,檢查裝置有無漏水現象,調試完成。
操作時,先將加料口9通過頂緊裝置安裝固定好,打開支路壓力球閥4-1和支路壓力球閥4-2,調節進水壓力球閥,檢查裝置有無漏水現象;壓力調試完成后,關閉支路球閥,打開頂緊裝置和排水閥,排除施肥罐1內適量水后,關閉排水閥;加入所需試驗肥料,安裝好頂緊裝置,打開支路壓力球閥4-1和支路壓力球閥4-2,施肥開始。
在現有的農業科研肥料試驗中,特別是在小面積肥料試驗的過程中,存在人工開溝施肥肥料施入不均勻,施肥不精準,肥料不能完全隨水施入試驗小區,以及勞力投入成本高等問題;上述問題不僅會影響試驗的準確性,增大單位面積的勞力投入成本,同時還會因為施肥質量不高,影響農作物中后期的生長管理,降低了試驗的準確性。本裝置系統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結構合理,操作簡便、施肥均勻,可使肥料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提高肥效,減少浪費,省時、省力、定量,比人工開溝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0%以上,使作物生長均勻,試驗準確性提高80%以上。
以上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并不會局限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啟示下,所做出的其它等同變型和改進,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