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釣魚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釣鉤。
背景技術:
目前的釣魚工具,魚吃餌時浮標信號不穩定,特別在水流流速較大的河流中,會出現假信號。魚鉤在刺魚時,魚線在水中的尖刺摩擦聲容易驚擾魚,刺中后的魚容易脫鉤。同時,刺魚時如果用力不當也會造成拉破魚嘴跑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彈性張力,浮標信號穩重,釣鉤入水聲音輕,提桿時不驚魚且魚不易脫鉤的多功能杠桿釣鉤。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多功能杠桿釣鉤,它包括桿體,桿體具有與釣魚主線連接的上端,桿體的下端通過魚線與魚鉤連接;所述桿體由彈性鋼絲構成,桿體在其中下部彎折成一個鈍角或桿體是一根直桿;所述魚線的長度為5-15cm。
為了使得桿體在魚吃鉤后具有更好的回彈作用,所述桿體在其總長度的1/2-1/3處彎折成一個鈍角。
同樣,為了使得桿體在魚吃鉤后具有更好的回彈作用,所述鈍角的角度為120°-140°。
為了適當增加釣鉤重量,在桿體上設置鉛皮座,鉛皮座上纏繞配重物,鉛皮座的上下兩側設有太空豆,鉛皮座和太空豆可沿桿體上下移動。為了既具有配重效果又能節約成本,所述配重物可以是鉛皮。
為了方便桿體與主線拆裝,在桿體的上端設置一個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一端與桿體固定或活動連接,另一端與主線活動連接。一種較優的方案是,所述連接件為別針形式。
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杠桿釣鉤,其桿體由彈性鋼絲構成且中下部彎折成鈍角,由于鋼絲具有回彈性,魚吃鉤后魚竿只要隨手提起,在鋼絲的回彈性和魚的反向力作用下魚被牢牢刺進。整個刺魚過程能夠減少鉛皮和魚線在水中發出的尖刺摩擦聲,在刺魚時不會驚擾魚窩,刺中后的魚由于鋼絲張力不易脫鉤,能夠避免刺魚時用力不當拉破魚嘴跑魚,也可避免魚脫鉤后魚鉤飛上樹梢造成不易取下的麻煩。桿體上裝有鉛皮座,重心可上下調節,重心往上調,魚一旦吃鉤拖動時由于桿體側翻,浮標會出現明顯信號,重心往下調,浮標信號穩重,降標快,過濾假信號。該釣鉤還具有較強的抗流水性,在急水區,由于主線垂直,桿體觸底,剩余浮力由地面支撐后起到定位作用,水流超急時加適量配重使桿體躺平,魚吃鉤后很容易被拖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多功能杠桿釣鉤,它包括桿體1,桿體具有與釣魚主線連接的上端,桿體的上端通過別針2與主線連接,桿體的下端通過魚線3與魚鉤4連接;所述桿體由彈性鋼絲構成,桿體在其總長度的1/2處彎折成一個120°的鈍角;桿體上設有鉛皮座5,鉛皮座上纏繞鉛皮,鉛皮座的上下兩側設有太空豆6,鉛皮座和太空豆可沿桿體上下移動;所述魚線的長度為5cm。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桿體在其總長度的1/3處彎折成一個140°的鈍角;所述魚線的長度為15cm。
實施例3
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桿體在其總長度的1/2處彎折成一個130°的鈍角;所述魚線的長度為10cm。
實施例4
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桿體在其總長度的1/3處彎折成一個130°的鈍角;所述魚線的長度為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