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灌溉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樹木自動灌溉裝置。
背景技術:
樹木的生長、代謝需要水分,因此,要通過灌溉和排水使土壤含有一定的水分,使樹木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樹木的灌溉方式可分為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其中,地面灌溉多采用漫灌、噴灌和滴灌。漫灌主要問題是用水量大,浪費水資源,如果土壤結構不好易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影響樹木對水分的吸收。噴灌雖然能夠滿足樹木生長對水分的要求,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噴灌設備結構較為復雜,使用時需要外接電源,操作不方便,使用范圍有限,成本較高;又不可避免的使樹木在其生長的全過程中反復處于短暫的受澇;而且噴灌有可能使土壤松動,不利于樹木生長。滴灌主要是將底部帶有出水孔的儲水袋圍在樹干外,通過水一滴一滴地均勻而又緩慢的滴入樹根區附近土壤中。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出水孔的孔徑太小,在與地面接觸時,極易發生堵塞現象,出現滴水不暢或失去作用,對水質和土壤條件要求嚴格。而且出水速度不可調,由于出水口也開放,只能采用現場注水的方式,不利于長距離運輸。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中樹木灌溉裝置極易發生堵塞,出水速度不可調,只能采用現場注水的方式,不利于長距離運輸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樹木自動灌溉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樹木自動灌溉裝置,包括儲水袋和灌溉單元;
所述儲水袋為設有帶蓋進水口和帶蓋放水口的袋狀封閉體,儲水袋的兩端分別設有能夠固定在一起的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
所述灌溉單元為一個或者多個,每個灌溉單元由儲水盒、導水孔、毛細透水帶、隔板和蓋板組成;
所述儲水盒密封固定在儲水袋的底部,由連接糟和兩個儲水槽組成,儲水槽的底部設有帶蓋出水口,連接糟兩端和底端開口,且兩端開口分別與一個儲水槽的側面連通,連通處底部設有向儲水槽內延伸的支撐臺;
所述導水孔設置在儲水袋的底部,且與儲水槽連通;
所述毛細透水帶設置在連接糟內,兩端伸出連接糟至兩個儲水槽內,通過支撐臺支撐,毛細透水帶的毛細面向下,通過連接糟底端開口與地面接觸;
所述隔板固定在毛細透水帶的非毛細面上,將毛細透水帶壓在支撐臺上,隔板的兩端頂緊在兩個儲水槽的內壁頂端;
所述蓋板與連接糟的底面轉動連接,且能夠蓋在毛細透水帶裸露的毛細面上,并通過兩個儲水槽頂緊固定。
進一步的,在未充水時,儲水袋能夠折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為相互配合的尼龍搭扣。
進一步的,所述帶蓋進水口設置在在儲水袋上部,帶蓋放水口設置在儲水袋下部。
進一步的,所述儲水袋上還設有提手,更進一步的,所述提手設置在儲水袋頂部的中間。
進一步的,所述灌溉單元為四個,且均勻分布。
進一步的,所述儲水槽為半圓柱形。
進一步的,所述儲水槽的開口邊緣設有第一外沿,連接糟頂端開口邊緣設有第二外沿,第二外沿與第一外沿連接且在同一平面內,第二外沿與第一外沿密封固定在儲水袋的底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蓋板和第二外沿上設置相互配合的卡扣,蓋板通常卡扣固定在第二外延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由于出水孔可以封閉,可以帶水長距離運輸和搬運;
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采用毛細透水帶,利用其毛吸力、虹吸力、表面張力、重力等多重物理因素,解決了出水孔容易堵塞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采用可封閉儲水帶,便于運輸;
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可根據樹木不同時期需水量和土壤情況,通過蓋板和帶蓋出水孔實現出水速度調節,蓋板控制毛細透水帶是否出水,帶蓋出水孔控制儲水槽是否出水,儲水帶的出水時間可控制在10min-8h;
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的帶蓋出水孔還能夠防止毛細透水帶吸水處有淤積發生;
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零配件和裝配簡單,成本低,節水灌溉效果突出,易于市場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的使用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的儲水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的儲水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的灌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的灌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的灌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的灌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的毛細透水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儲水袋,11、第一連接件,12、第二連接件,13、帶蓋進水口,14、帶蓋放水口,16、導水孔,2、灌溉單元,3、儲水盒,31、儲水槽,311、第一外沿,312、帶蓋出水口,32、連接糟,321、第二外沿,3211、凹槽,322、支撐臺,4、毛細透水帶,5、隔板,6、蓋板,61,彈性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包括儲水袋1和灌溉單元2。如圖2和圖3所示,儲水袋1為袋狀封閉體,用于儲存水分,在未充水時,儲水袋1可折疊,便于收納。儲水袋1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12,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12能夠固定在一起,使儲水袋1環立在樹干外,考慮成本和方便性,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12可以為相互配合的尼龍搭扣。儲水袋1上設有帶蓋進水口13和帶蓋放水口14,分別用于進水和放水,當儲水袋1使用時,帶蓋進水口13和帶蓋放水口14通過自帶蓋子密封(一般為螺旋蓋),帶蓋進水口13和帶蓋放水口14的設置位置沒有特殊限制,一般帶蓋進水口13在儲水袋1外壁的上部,帶蓋放水口14在儲水袋1外壁的下部。為方便攜帶,儲水袋1上還設有提手15,為受力均勻,提手15一般設置在儲水袋1頂部的中間位置。儲水袋1的儲水量根據實際需要設計,通常可控制在30公斤到10公斤之間。
根據樹木實際灌溉需要,灌溉單元2可以為一個或者多個,通常為四個,且均勻分布。如圖4所示(圖中省略導水孔16),每個灌溉單元2由儲水盒3、導水孔16、毛細透水帶4、隔板5和蓋板6組成。
其中,如圖5-7所示,儲水盒3由兩個儲水槽31和連接糟32組成,儲水槽31和連接糟32可以一體成型。儲水槽31的形狀沒有特殊限制,但為便于伸入土壤中,一般為半圓柱形,儲水槽31的開口邊緣設有第一外沿311,儲水槽31的底部設有帶蓋出水口312。連接糟32兩端和底端開口,且兩端開口分別與一個儲水槽31的側面連通,兩個連通處底部分別設有向各自連通的儲水槽31內延伸的支撐臺322,兩個儲水槽31不接觸;連接糟32頂端開口邊緣設有第二外沿321,第二外沿321與第一外沿311連接且在同一平面內,第二外沿321與第一外沿311密封固定在儲水袋1的底面上,一般采用粘結固定。
導水孔16設置在儲水袋1的底部,且與一個儲水槽31連通。
如圖8所示,毛細透水帶4為現有技術,毛細透水帶4設置在連接糟32內,兩端伸出連接糟32至兩個儲水槽31內,通過支撐臺322支撐,毛細透水帶4的毛細面向下,通過連接糟32底端開口與地面接觸。
隔板5固定在毛細透水帶4的非毛細面上,一般采用粘結固定,將毛細透水帶4壓緊在支撐臺322上,隔板5的兩端頂緊在兩個儲水槽31的內壁頂端。
蓋板6與第二外沿321轉動連接,蓋板6能夠蓋在毛細透水帶4裸露的毛細面上,通過兩個儲水槽31頂緊。常用的轉動連接件為合頁。蓋板6可以與第二外沿321一體成型,一體成型時,轉動連接可以采用塑料軟連接。為使蓋合更可靠,蓋板6和第二外沿321上可以設置相互配合的卡扣,卡扣的形狀沒有特殊限制。通常在第二外延321的下表面上設置凹槽3211,蓋板6蓋合后與第二外沿321的配合位置設置彈性連接件61,凹槽3211的槽內壁上沿水平方向設有凹陷,彈性連接件61與凹陷相配合的位置設有凸起,凹陷和凸起相互配合實現蓋板6固定在第二外延321上。也可以是,凹槽3211的槽內壁上沿水平方向設有凸起,彈性連接件61與凸起相配合的位置設有凹陷,凹陷和凸起相互配合實現蓋板6固定在第二外延321上。
本實用新型的樹木自動灌溉裝置使用時,打開儲水袋1的帶蓋進水口13,注入水后,擰緊蓋子,提到待灌溉樹木處,將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12固定在一起,儲水袋1環立在樹干外,儲水槽31陷入土壤中,毛細透水帶4的毛細面與地面接觸。儲水袋1內部的儲存水從出水口16流出,流入一個儲水槽31內,儲水槽31內的水積至一定高度,水沿毛細透水帶4的毛細孔流動,一部分滲入地面,用于樹木滴灌,另一部分流入另一個儲水槽31內。當樹木需水量較高時,可以選擇性的打開灌溉單元2的帶蓋出水孔312;當樹木需水量較少時,可以選擇性的采取蓋板6蓋在毛細透水帶4裸露的毛細面上。